轴承装配的合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14702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装配的合套装置,包括变形机构与合套机构两部分,所述变形机构设置在轴承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合套机构位于轴承输送轨道的下部,合套机构的偏移平台通过滑块可滑移的设置在机架直线导轨上;偏移平台竖直固定有升降气缸,升降平台与升降气缸的活塞连接并通过导柱导套限位;所述升降平台正面设置合套模,合套模的模头与轴承输送轨道的合套模孔相配合;合套模上部设置独立的月牙块,月牙块由固定在轴承输送轨道的月牙块托板支承,且穿过轴承输送轨道的月牙孔,其顶面不高于轴承输送轨道的输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有效减少了漏球、球伤等质量缺陷,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轴承装配的合套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生产中需要将滚球装入内套圈与外套圈之间,组装为轴承产品;在轴承生产 流水线中,通常采用合套装置完成上述作业。现有的直线式合套装置一般包括变形机构与 合套机构两部分,当轴承内外套圈到达合套工位后,变形结构的气缸推动变形杆,使外套圈 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两侧获得更大间隙;同时合套机构的合套模上升套入内套圈的内径后 向一侧移动,从而使内外圈单侧间隙增加;与合套模一体的月牙件插入内外套圈之间的间 隙,滚球由上部的加珠机加入,分布在内外套圈之间且被月牙件的顶面支承。加珠完成后合 套模下降复位,变形杆后退复位,轴承被输送至下一个工位进行分珠与加保持架作业。这种 合套装置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月牙件与合套模是刚性一体的,在进入和退出轴承内外套 圈时刚性进入,硬挤压力易造成球伤与沟道伤;而且合套模下降时月牙件同时下降,合套异 常时,由于此时内外套圈没有及时归位,因此滚球并未被有效约束,因此经常有一颗或者多 颗滚球随着月牙件同时下降,嵌入月牙孔,造成轴承漏球等产品缺陷;同时也影响了后续轴 承的装配,必须暂停设备,清理滚球后才能继续作业,影响了生产效率与自动化,严重时甚 至会损伤设备。而且变形机构的气缸直接推动变形杆,行程很短但是要求输出力很大,因此 气缸的选择比较困难,成本较大,且设备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轴承合套装置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装配缺陷等缺点,提 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轴承装配的合套装置,从而有效减少了漏球、球伤等质量缺陷,大大提高 了装配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承装配的合套装置,包括变形机构与合套机构两部分,所述变形机构设置 在轴承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合套机构位于轴承输送轨道的下部,所述合套机构的偏移平 台通过滑块可滑移的设置在机架直线导轨上,并与水平设置的偏移气缸的活塞连接;偏移 平台竖直固定有升降气缸,升降平台与升降气缸的活塞连接并通过导柱导套限位;所述升 降平台正面设置合套模,合套模的模头与轴承输送轨道的合套模孔相配合;合套模上部设 置独立的月牙块,月牙块由固定在轴承输送轨道的月牙块托板支承,且穿过轴承输送轨道 的月牙孔,其顶面不高于轴承输送轨道的输送面。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机构的底板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连接变形推杆;杠杆以转轴为中 心做摆动,其长直角边的触点抵接变形推杆,短直角边的触点抵接压杆;压杆贯穿通过固定 块的通孔,中部设置有凸台,凸台的台阶面一侧抵接在所述固定块的端面,另一侧通过弹簧 抵接在轴承输送轨道的侧面。所述月牙块包括月牙端与平台底座,其平台底座上开设有通孔,贯穿在合套模的模头上,且通孔面积大于模头截面。本技术将月牙块分解为与合套模相独立的零件,合理设计两者的位置关系与 作业顺序,与工作过程中,合套模与月牙块顺序进入与退出轴承内外套圈,基本避免发生硬 挤压的情况,减少了球伤与沟道伤的质量问题。当月牙块退出间隙时,内套圈已经复位了一 定距离,因此滚球已被有效限位,不会跟着月牙块一起下降造成轴承漏球质量缺陷;月牙块 与合套模独立设置,且顶面与轴承输送轨道的输送面相平行,因此滚球不会落入月牙孔,对 设备和后续生产造成影响与损伤。本技术的变形机构没有利用气缸活塞直接推动变形杆,而是增加了直角杠 杆,可以通过力矩传递巧妙的将气缸活塞的长行程、小输出力转变为轴承外套圈变形所需 要的小行程与大变形力,不仅满足了使用要求,而且大大减小了设备体积,降低了成本。本技术采用气缸推进、弹簧复位的方式,使合套作用力更为柔性可靠,避免对 轴承产生硬挤压损伤,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合套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变形机构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轴承装配的合套装置包括变形机构2与合套机构 1两部分,变形机构2设置在轴承输送轨道3的一侧,而合套机构1位于轴承输送轨道3的 下部。如图2所示,合套机构1通过机架101固定在流水线设备上,在机架101顶端设置 有直线导轨115,在直线导轨115 —侧水平设置有偏移气缸102,通过竖直安装板固定在机 架101上,偏移气缸102的活塞连接推杆103,推杆103贯穿通过推板104的通孔,一侧通 过台阶面与推板104抵接,另一侧通过复位弹簧105与推板104抵接。推板104固定在偏 移平台106正面,偏移平台106底面一端通过滑块107可滑移的设置在直线导轨115上;偏 移平台106底面的另一端竖直固定有升降气缸109,升降气缸109的活塞通过浮动接头110 连接升降平台111,偏移平台106与升降平台111之间还设置有导柱108与导套配合进行 升降限位;升降平台111正面设置合套模112,合套模112包括模头部分与底座部分;合套 模112上部设置独立的月牙块114,月牙块114包括月牙端与平台底座,其平台底座上开设 有通孔116,贯穿在合套模112的模头上,且通孔116面积大于模头截面;一般情况下,月牙 块114的平台底座由固定在轴承输送轨道3的月牙块托板113支承,月牙块114的月牙端 穿过轴承输送轨道3的月牙孔301,其顶面不高于轴承输送轨道3的输送面;当合套模112 上升时,合套模112的模头进入轴承输送轨道3的合套模孔302,当合套模112的底座台阶 面接触月牙块114的平台底座后,将月牙块114托起上升,月牙块114的月牙端顶面高于轴 承输送轨道3的输送面,进入轴承内外套圈之间的间隙。图3、图4为本技术的变形机构2的结构,变形机构2的底板203上固定有气 缸201,气缸201的活塞连接变形推杆202,杠杆204以转轴205为中心做摆动,其长直角边 的触点抵接变形推杆202,短直角边的触点抵接压杆208 ;压杆208贯穿通过固定块206的 通孔,一端接触杠杆204的短边触点,另一端在工作时接触轴承外套圈,压杆208中部设置 有凸台,凸台的台阶面一侧抵接在固定块206的端面,另一侧通过弹簧207抵接在轴承输送 轨道3的侧面。实际工作时,轴承内外套圈沿着轴承输送轨道3输送至合套工位后,此时变形机 构2的气缸201的活塞杆伸出动作,通过变形推杆202推动杠杆204的短直角边触点,杠 杆204以转轴205为中心做摆动,其长直角边触点推动压杆208,压杆208克服弹簧207的 弹力推挤轴承外套圈使其变形。同时合套机构1的升降气缸109的活塞伸出动作,通过浮 动接头110将升降平台111与合套模112向上推送,合套模112的模头通过轴承输送轨道 3的合套模孔302后进入轴承内套圈的内径;此时偏移气缸102的活塞伸出动作,通过推杆 103将偏移平台106沿着直线导轨115向前推送,偏移平台106带动整套升降机构与合套 模112相前移动,即将轴承内套圈移动至外套圈一侧的内壁。此时升降气缸109的活塞在 持续伸出动作,当合套模112的底座台阶面接触月牙块114的平台底座后,将月牙块114托 起上升,月牙块114的月牙端顶面高于轴承输送轨道3的输送面,顺利进入轴承内外套圈之 间的间隙。然后加珠机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装配的合套装置,包括变形机构与合套机构两部分,所述变形机构设置在轴承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合套机构位于轴承输送轨道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套机构的偏移平台通过滑块可滑移的设置在机架直线导轨上,并与水平设置的偏移气缸的活塞连接;偏移平台竖直固定有升降气缸,升降平台与升降气缸的活塞连接并通过导柱导套限位;所述升降平台正面设置合套模,合套模的模头与轴承输送轨道的合套模孔相配合;合套模上部设置独立的月牙块,月牙块由固定在轴承输送轨道的月牙块托板支承,且穿过轴承输送轨道的月牙孔,其顶面不高于轴承输送轨道的输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曾祥宾刘健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江益轴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