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8234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梯控制盘。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盘,能够提高在控制盘主体的前表面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的门的开闭作业效率,并且在控制盘主体的前表面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门的开闭作业效率。在该电梯控制盘中,门由矩形形状的多个盖板构成,各个盖板在位于对角线上的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并且这些盖板配设成上侧的下边缘部位从外侧与下侧的上边缘部位重合,通过使上述第二框架上下移动,第二框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架进行平行运动,并且各上述盖板以上述第一角部为中心沿上述前表面转动,此外,通过使上述第二框架以上述第一框架为中心转动,各上述门对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控制盘主体的开口部的前表面具有门的电梯控制盘, 该门配设成使上侧的盖板的下边缘部位从外侧与下侧的盖板的上边缘部 位重合。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设置在井道内的电梯控制盘,己知有这样的电梯控制盘: 在控制盘主体的开口部的前表面设置有门,该门配设成使上侧的盖板的 下边缘部位从外侧与下侧的盖板的上边缘部位重合,从而防止了来自上 方的水从开口部浸入到控制盘主体的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O。在该电梯控制盘中,在使控制盘主体的幵口部的整个区域打开的情 况下,从最下面的盖板到最上面的盖板依次逐一地使盖板从控制盘主体 向下方移动来进行拆卸。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338152号公报在这样的电梯控制盘中,即使当在控制盘主体的前方有障碍物的情 况下,也能够进行开门的作业,然而,必须使盖板依次逐一从控制盘主 体向下方移动来进行拆卸,存在门的打开作业很繁琐的问题。同样,在关门作业时,必须从最下面的盖板到最上面的盖板依次逐 一地将盖板安装到控制盘主体上,存在门的关闭作业也与门的打开作业 一样繁琐的问题。此外,该繁琐的门开闭作业在控制盘主体的前方没有障碍物的情况 下也是一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控制盘包括控制盘主体,其设置在井道内,用于收纳对电梯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并且在该控制盘主体的前表面形成有开口部;门,其对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第一框架,其沿上 下方向延伸地设置在上述控制盘主体的上述前表面侧的一个侧缘部;以 及第二框架,其与上述第一框架对置,并且以平行于上下方向地延伸的 方式设置在上述前表面侧的另一侧缘部,上述门由矩形形状的多个盖板 构成,各个盖板在位于对角线上的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处以能够转动的 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框架和上述第二框架上,并且这些盖板配设成上侧 的下边缘部位从外侧与下侧的上边缘部位重合,通过使上述第二框架上 下移动,第二框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架进行平行运动,并且各上述盖板 以上述第一角部为中心沿上述前表面转动,此外,通过使上述第二框架 以上述第一框架为中心转动,各上述门对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梯控制盘,在控制盘主体的前表面有障碍物 的情况下的门的打开作业效率提高了,此外在控制盘主体的前表面没有 障碍物的情况下,与在前表面有障碍物的情况相比进一步提高了门的开 闭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盘的电梯的俯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控制盘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右视图。图5是图3中的电梯控制盘的前表面的左侧角部的放大图。. 图6是将图2中的电梯控制盘的第二框架向眼前拉出了的状态的右 视图。图7是表示图2中的电梯控制盘的门在打开途中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图2中的电梯控制盘的门立起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2中的电梯控制盘的门打开时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4是两层图2中的电梯控制盘层叠在一起时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右视图。图16是图14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图14中的电梯控制盘的门在打开途中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4中的电梯控制盘的门在打开途中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的俯视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盘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中的电梯控制盘的门在打开途中的主视图。 图22是将表示图20中的电梯控制盘的门保持为立起状态的状况的 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盘的电梯的俯视剖视图。该电梯在井道1顶部的壁面上设置有电梯控制盘2。该电梯控制盘2 的维护检査如下所述地进行检査作业人员从层站4登上轿厢3顶部, 以周围被安全栅栏5包围起来的轿厢3顶部为立足点来接触电梯控制盘1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控制盘2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从右侧观察图2时的侧视图。该电梯控制盘2包括控制盘主体7,其收纳对电梯的驱动进行控 制的控制装置,并且在前表面形成有开口部6;门8,其对开口部6进行 开闭;截面为L字形状的第一框架9,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地设置在控制盘 主体7的前表面侧的一个侧缘部;以及截面为L字形状的第二框架10, 其与第一框架9对置,并且以平行于上下方向地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控制 盘主体7的前表面侧的另一侧缘部。门8由矩形形状的6块盖板11构成。各盖板11配设成上侧的盖板 11的下边缘部位从外侧与下侧的盖板11的上边缘部位重合。各个盖板11在第一角部经第一框架9和第一转动轴12安装成能够转动。此外,各 个盖板11在第二角部经第二框架10和第二转动轴13安装成能够转动, 该第二角部相对于第一角部位于对角线上。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贯穿了盖板11、第一框架9和第二 框架10,该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在两端部具有头部。卡定在 该头部之间的盖板11能够沿着转动轴12、 13进行一定程度的移动。另外,作为转动轴12、 13,可以使用小螺钉、螺栓和螺母、或者是 能够使盖板11相对于框架9、10转动以及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专用部件。图5是图3中的电梯控制盘2的前表面的左侧角部的放大图。在控制盘主体7的侧壁面上,经铰链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第 一框架9。该铰链14在第一框架9上隔开预定间隔地设置在3个部位。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为了保持门8关闭的状态,在第二框架IO和控制盘主体7之间设置有例如打孔锁(八°:/于錠)。接下来,根据图6 图13对将上述结构的电梯控制盘2的门8打开 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通过作业者将第二框架10从控制盘主体7向前方拉出,如图 6所示,相邻的盖板ll之间的间隙增大。通过在该状态下将第二框架10 顶高,第二框架10相对于第一框架9进行平行运动,并且,如图7所示, 各盖板11以第一转动轴12为中心沿控制盘主体7的前表面转动并且盖 板11彼此逐渐重叠起来。通过将第二框架10从控制盘主体7继续顶高, 每个盖板11转动90°,从而以彼此部分地重叠的方式排列在垂直线上, 即、如图9所示,门8成为立起的形态。此后,通过将第二框架IO拉向眼前,立起的门8以铰链14为中心 向图12和图13的箭头A方向转动大约90。,从而控制盘主体7的开口部 6如图ll所示被完全打开。另外,在关闭电梯控制盘2的门8时,只要按照与上述门8的打开 步骤相反的步骤进行即可。艮口,将立起的门8按压向控制盘主体7侧,使其以铰链14为中心转 动90°,然后将第二框架10向下按压,使各盖板11倒伏,从而利用门8关闭控制盘主体7的开口部6。最后,利用例如打孔锁使门8保持关闭状态。如上所述,根据该电梯控制盘2,通过使门8在立起状态下以第一框 架9为中心转动90。,来进行控制盘主体7的开口部6的开闭,因此,转 动半径可以很小,即使如图1所示在电梯控制盘2的前方附近有安全栅栏 5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控制盘主体7的开口部6的开闭,而不会被安全 栅栏5干扰,从而作业者能够简单地接触电梯控制盘2内的控制装置。另外,当在电梯控制盘2的前方没有障碍物、并且门8能够在关闭 了控制盘主体7的开口部6的状态(即门8倒伏的状态)下直接以铰链 14为中心转动90。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将第二框架10顶高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控制盘包括: 控制盘主体,其设置在井道内,用于收纳对电梯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并且在该控制盘主体的前表面形成有开口部; 门,其对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 第一框架,其沿上下方向延 伸地设置在上述控制盘主体的上述前表面侧的一个侧缘部;以及 第二框架,其与上述第一框架对置,并且以平行于上下方向地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前表面侧的另一侧缘部, 上述门由矩形形状的多个盖板构成,各个盖板在位于对角线上的第一角部和第二角 部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第一框架和上述第二框架上,并且这些盖板配设成上侧的下边缘部位从外侧与下侧的上边缘部位重合, 通过使上述第二框架上下移动,第二框架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架进行平行运动,并且各上述盖板以上述第一角部为中心沿上述前表 面转动, 此外,通过使上述第二框架以上述第一框架为中心转动,各上述门对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尾知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