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进贤专利>正文

椅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634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椅具结构,该椅具主要由坐垫部与椅背部所构成,而其坐垫部与椅背部均设有框架对应组设数个第一、第二连接组,其中该连接组由两对应的侧框座之间组设弹性体而成,而第一、第二连接组可分设为弧度不同的承受面以对应符合人体坐姿的弧度,由此,让该椅具结构可因应不同使用者的身高体型的需求而有弧度变化,同时对产业者亦可达到节省开模的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椅具结构,尤指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具结构, 通过以不同弧度的连接组对应组成坐垫与椅背,以符合使用者需求。
技术介绍
一般在办公室的上班族,或是青年学子与计算机接触的时间可说是越来越 长,所以,身体与椅子的接触可说是非常亲密,而也因长时间的接触及生活水 平的提升,对椅具质量、质感要求越来越高。于市面上可看见的适用于乘坐的 椅具种类有很多,有高脚式、矮凳椅、办公椅、休闲椅等等,主要依需求而衍生出各种功能或场所需使用的椅具,而早期的椅具只要求可供乘坐的实用功能, 到现今除了需具备此实用功能外,尚需具备别致的外观、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透气材质的使用或倾躺舒适度等等,方可提升竞争力。现有的椅具结构主要由坐垫部与椅背部组成,而其余的造型大致上可分固 定式椅脚、活动式轮体椅脚或有无头靠、扶手设备及乘坐材质等等,又以材质 来说,椅子的乘坐及躺靠的接触质感、舒适与材质有很重要的连带关系,但已 具除了表面接触的柔软舒适之外,其是否有符合使用者体型或习惯,均会造成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感,而一般的椅具则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17211号一种椅 具结构改良,请参阅图7 8所示,其包括 一椅架4,于其上形成有弯弧部41; 数个连接座5,于其底面设有抵贴段51,可对应固定在椅架4上,在连接座5 抵贴段51的端缘延伸设有框部52,框部52上设数个透孔521,供弹性条6穿 设固定,再于连接座5对应椅架4弯弧部41的框部52处设有缺口 53;数个弹 性条6,其两端各自形成固定端61,可嵌入卡合于连接座5的透孔521中。而上述椅具结构,为一平直的连接座5组装弹性条6,并对应与椅架4结 合,因该连接座5为一体成形的平直状,因此弹性条6所架构的可乘坐、靠背的面为平直状,以致让乘坐的使用者感到不舒适,无法与人体背部或臀部的弧度相对应贴合,所以乘坐不适。而根据上述的结构要将其改变连接座5的弧度 需另行开模,且每一使用者的高度体型不同,需开设多组模具,因此并不理想。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即是鉴于上述传统椅具于实际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 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通过专业的知识、经验的 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技术,以提供一种椅具结构 来改善上述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椅具结构,其通过连接组设有弧度变化的侧 框座,达到可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椅具结构, 一种椅具结构,其由 坐垫部与椅背部所构成,该坐垫部与椅背部均设有框架,所述框架对应组设有复数个相嵌接的连接组,其中该连接组中设有侧框座,该侧框座的前后分别 设为嵌卡部及嵌合部,该侧框座的端面分别设有数个错位相对的透孔槽及抵掣 孔,以分别对应组设弹性体及该框架,该弹性体具有固定端,该侧框座对应该 透孔槽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定位该弹性体的固定端的限位块。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组的侧框座为平直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组的侧框座为微量曲弧的直条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坐垫部的数个相嵌接的连接组具有至少一组的弧 向侧框座。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椅背部的数个相嵌接的连接组中具有至少一组的 弧向侧框座。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该椅具主要由坐垫部与椅背部所构成,而其坐垫部与椅背部均设有框架对 应组设数第一、第二连接组,其中该连接组由两对应的侧框座之间组设弹性体而成,而第一、第二连接组可分设为弧度不同的承受面以对应符合人体坐姿的 弧度,由此,让该椅具结构可因应不同使用者的身高体型的需求而有弧度变化, 同时对产业者亦可达到节省开模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一。图3: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二。图4:本技术的局部组装剖视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组装状态示意图一 。图6:本技术的组装状态示意图二 。图7:现有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现有结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本技术〉1坐垫部2椅背部3框架31第一连接组311侧框座312嵌卡部313嵌合部314透孔槽315抵掣孔316限位块32第二连接组321侧框座322嵌卡部323嵌合部324透孔槽325抵掣孔326限位块33弹性体331固定端34螺设件<现有4 椅架5 连接座52 框部53 缺口 61 固定端41 弯弧部51 抵贴段521 透孔6 弹性条具体实施方式而为令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能够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兹请一并参阅所 附图式及图号,并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 6所示,为本技术的椅具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椅具主要由坐垫部1与椅背部2所构成,而其坐垫部1与椅背部2均设有框 架3,框架3对应组设有相连接的第一、第二连接组31、 32,其中第一连接组31中设有两对应的侧框座311 ,且侧框座311的前后分别设为嵌卡部312及嵌合部313,于两侧框座 311的端面分别设有数个错位相对的透孔槽314及抵掣孔315,以分别对应组设 具固定端331的弹性体33及框架3,且于对应透孔槽314的内侧面设有限位块 316可定位弹性体33的固定端331;第二连接组32中设有两对应的弧向侧框座321,且弧向侧框座321的前后 分别设为嵌卡部322及嵌合部323,于两弧向侧框座321的端面分别设有数个 错位相对的透孔槽324及抵掣孔325,以分别对应组设具固定端331的弹性体 33及框架3,且于对应透孔槽324的内侧面设有限位块326可定位弹性体33 的固定端331。请再一并参阅图1 6所示,为本技术的椅具结构的立体分解及剖视示 意图,当组装使用时,分别组装坐垫部1与椅背部2,而其组装方式相同,首 先将弹性体33对应第一或第二连接组31、 32的侧框座311、弧向侧框座321 的透孔槽314、324而嵌入组装,使其弹性体33的固定端331定位于透孔槽314、324内,且限位在侧框座311、弧向侧框座321的限位块316、 326处,达到以 弹性体33对应连接两相对应的侧框座311、弧向侧框座321的目的;续将该第 一、第二连接组31、 32对应于框架3上,而其组设的弧度可先依据使用者高度 或体型而作第一、第二连接组31、 32的组合排列,而其侧框 座311与侧框座311或弧向侧框座321之间的结合,均利用嵌卡部312、 322 对应另一组的嵌合部313、 323而成,即可将其相互连接,同时再将该第一、第 二连接组31、 32的侧框座311、弧向侧框座321对应在框架3上,以利用螺设 件34对应穿设抵掣孔315、 325使抵掣孔315、 325壁抵掣在框架3上,同时锁 固框架3,且框架3的管径外壁也对应抵掣于限位块316、 326处。前述实施例或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结构样态或尺寸,任何所属技术 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 范畴。根据上述可知,通过本技术椅具结构相较于公知技术确实具有诸多优 点,其详述如下-1. 本技术椅具结构,利用具有平直状、微量曲弧的直条状或弧向设计 的侧框座,让使用者可根据身高体型而组设符合人体工学的坐垫部与椅背部, 达到乘坐舒适的效果。2. 本技术椅具结构,利用多个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椅具结构,其由坐垫部与椅背部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坐垫部与椅背部均设有框架,所述框架对应组设有复数个相嵌接的连接组,其中:该连接组中设有两对应的侧框座,该侧框座的前后分别设为嵌卡部及嵌合部,于两侧框座的端面分别设有数个错位相对的透孔槽及抵掣孔,以分别对应组设弹性体及该框架,该弹性体具有固定端,该侧框座对应该透孔槽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定位该弹性体的固定端的限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进贤陈世孝
申请(专利权)人:蔡进贤陈世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