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显示装置画面放大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903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现显示装置画面放大的方法,其首先指定显示画面要放大的区域;并将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复制后送至存储单元;再通过插值处理,获得插值放大后的图像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实现任意比例调节的缩放功能,让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缩放模式及缩放比例,通过插值运算实现画面细节不丢失,经过智能渲染技术,保证在画面比例变大的情况下,能真实清晰的还原细节,从而让显示装置画面缩放技术真正地成为一个实用而方便的显示辅助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传统的显示装置画面缩放技术多为全屏缩放,或者划分网格等进行局部固定大小 缩放,不能实现更有效的、可调节的动态缩放功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显示装置画面缩放功 能在显示装置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指定 区域的任意比例调节的放大。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骤(1)、指定显示画面要放大的区域;(2)、将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复制后送至存储单元;(3)、对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按照设定的放大比例因子进行运算,并产生新的像素数据, 对各像素数据进行放大处理,扩充对应的地址单元,预留给后续的插值处理进行图像填 充;(4 )、按照放大比例因子进行插值处理,获得插值放大后的图像数据; (5)、对放大前的原始点像素和插值后的新增点像素进行区分,以原始点信息为基点, 使新增点参数趋近原始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实现任意比例调节的缩放功能,让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 择自己想要的缩放模式及缩放比例,通过插值运算实现画面细节不丢失,经过智能渲染技 术,保证在画面比例变大的情况下,能真实清晰的还原细节,从而让显示装置画面缩放技术 真正地成为一个实用而方便的显示辅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统层次框架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子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1)、指定显示画面要放大的区域;(2)、将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复制后送至存储单元;(3)、对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按照设定的放大比例因子进行运算,并产生新的像素数据, 对各像素数据进行放大处理,扩充对应的地址单元,预留给后续的插值处理进行图像填 充;(4 )、按照放大比例因子进行插值处理,获得插值放大后的图像数据; (5)、对放大前的原始点像素和插值后的新增点像素进行区分,以原始点信息为基点, 使新增点参数趋近原始点。本实施例子中,所述步骤(1)按以下方法实现以显示画面上的光标为中心点,根 据设定的半径距离,获取包括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菱形区域。该区域的设定我们 可以通过遥控器等人机交互设备控制显示画面上的光标移动,选着中心点,然后利用该些 人机交互设备通过显示装置的菜单对选择区域的半径进行设定,这里要说明的是,该半径 并不仅仅指圆形区域的半径,其可以是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或者其他形状的特征边长。为了让一般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统层次框架 示意图,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框架对系统进行设置,图2中数据处理模块与显示装置的菜单 模块连接,该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画面复制单元、矢量计算单元、插值运算单元以及渲染平滑 处理单元。下面对这些单元进行简单介绍画面复制单元该单元针对用户选中区域内的数据进行复制后送至存储单元待进一步处理。矢量计算单元该单元对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按照设定的比例因子进行运算,并产生新的像素数据,对 各像素数据进行放大处理,扩充对应的地址单元,预留给插值单元进行图像填充。插值运算单元该单元对复制出的需放大区域,按照放大比例因子进行插值计算,获得插值放大后的 图像数据。该部分插值计算,使用到了三种插值计算方法,根据用户当前对放大区域的放大 情况,分为小区域缩放、中等区域缩放和全屏缩放三种情况,对应使用三种插值计算方法来 折中效果与效率。这三种插值算法分别为最近像素插值算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插值算法,当图片放大时,缺少的像素通过直接使 用与之最接近的原有的像素的颜色生成,也就是说照搬旁边的像素。它是三种内插值方式 中质量最差的一种,用该方法修改后的图像边缘有锯齿,但速度较快。双线性插值算法是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对周围像素取样,然后建立像素颜色总数的 平均颜色值。这种算法极大地消除了锯齿现象,在计算速度与质量两个方面都居于三种方 法中间地位。双立方插值算法是在水平、垂直和对角线方向对像素取样,然后使用总颜色的加 权平均值建立新像素,它是三者中运算速度最慢,但效果最佳的一种。渲染平滑处理单元描述该单元对插值运算单元处理后的图片进行整体渲染,主要特点是对放大前的原始点像 素和插值后的新增点像素进行区分,以原始点信息为基点,使新增点参数趋近原始点,对于 原始点用控制因子来保证其变化量与原始数据相比尽可能小,以进一步的对图像进行还原 处理,使图像看起来更为真实。单元主要对图像进行高斯模糊、锐化等操作,减少插值计算 单元所形成的噪点及不真实点,使像素点之间过渡更加平滑,视觉上形成更为真实的感觉。本实施例子中,用户启动放大功能后,在屏幕将出现对应的放大标识,通过方向控 制选择需要放大的位置确定放大,后台计算出以该位置为中心点的需放大区域,根据当前 选定的放大模式(全屏/区域两种放大模式)和默认放大比例因子进行放大,并依据不同的 放大模式在屏幕上予以显示。其中全屏放大为直接的图像放大,超出显示器边缘的部分会 不可见,用户通过方向控制实现对放大区域的查看选择;区域放大则会在原有放大点上方 显示放大后的图像,该图像以新图层的方式直接覆盖原有图像。放大显示后的图像接受用 户对放大比例因子的不断调节,同时接受对放大位置的不断调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指定显示画面要放大的区域;(2)、将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复制后送至存储单元;(3)、对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按照设定的放大比例因子进行运算,并产生新的像素数据, 对各像素数据进行放大处理,扩充对应的地址单元,预留给后续的插值处理进行图像填 充;(4 )、按照放大比例因子进行插值处理,获得插值放大后的图像数据;(5)、对放大前的原始点像素和插值后的新增点像素进行区分,以原始点信息为基点, 使新增点参数趋近原始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按 以下方法实现以显示画面上的光标为中心点,根据设定的半径距离,获取包括正方形、圆 形、椭圆形、三角形或菱形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画 面上的光标通过遥控器控制其移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径距 离通过遥控器在显示装置的菜单中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值处 理采用最近像素插值算法,即当图片放大时,缺少的像素通过直接使用与之最接近的原有 的像素的颜色生成,也就是说照搬旁边的像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值处 理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即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对周围像素取样,然后建立像素颜色总数的 平均颜色值。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值处 理采用双立方插值算法,即在水平、垂直和对角线方向对像素取样,获取新像素点周围的16 个原像素点的颜色信息,然后使用总颜色的加权平均值建立新像素。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首先指定显示画面要放大的区域;并将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复制后送至存储单元;再通过插值处理,获得插值放大后的图像数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实现任意比例调节的缩放功能,让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缩放模式及缩放比例,通过插值运算实现画面细节不丢失,经过智能渲染技术,保证在画面比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显示装置画面放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指定显示画面要放大的区域;(2)、将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复制后送至存储单元;(3)、对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按照设定的放大比例因子进行运算,并产生新的像素数据,对各像素数据进行放大处理,扩充对应的地址单元,预留给后续的插值处理进行图像填充;(4)、按照放大比例因子进行插值处理,获得插值放大后的图像数据;(5)、对放大前的原始点像素和插值后的新增点像素进行区分,以原始点信息为基点,使新增点参数趋近原始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瑞庆林浩正黄庆敏韩文海余庆
申请(专利权)人: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