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485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制动控制装置控制对轿厢的行进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并且,在轿厢停止于楼层之间的情况下实施轿厢的救援运转。在救援运转中,轿厢利用轿厢侧的荷重与对重的荷重之间的不平衡而移动到层站楼层。并且,制动控制装置具有相互独立地执行用于实施救援运转的相同的运算处理的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将彼此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由此检测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的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装置,在轿厢由于运行控制装置的故障和停电等而停止在楼层 之间的情况下,能够控制制动装置实施使轿厢移动到层站楼层的救援运转。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电梯的故障时救援运转装置中,在控制装置发生故障时制动器被释 放,利用轿厢侧的荷重与对重的荷重之间的不平衡,使轿厢行进。此时,检测轿厢的移 动距离或者速度,根据其检测结果使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7512号公报在上述的以往的故障时救援运转装置中,在检测移动距离或者速度的传感器、 控制制动器的运算装置产生故障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使轿厢移动到合适的层站楼层, 导致轿厢移动到井道的末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能 够防止轿厢在轿厢的救援运转中由于制动控制装置的错误动作而失控,能够提高可靠 性。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悬挂单元,其被卷绕在驱 动绳轮上;轿厢和对重,其由悬挂单元悬挂着,通过曳引机进行升降;制动装置,其对 轿厢的行进进行制动;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其控制制动装置,并且,在轿厢停止于楼层 之间的情况下,实施利用轿厢侧的荷重与对重的荷重之间的不平衡使轿厢移动到层站楼 层的救援运转,制动控制装置具有相互独立地执行用于实施救援运转的相同的运算处理 的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将彼此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由此 检测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的故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以及制动给电装置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制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以及制动 给电装置的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轿厢1和对重2 通过悬挂单元3被悬挂在井道内,借助曳引机4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悬挂单元3采用多根绳索或者多根传送带。曳引机4具有卷绕有悬挂单元3的驱动绳轮5、使驱动绳轮5旋转的曳引机电机 6、以及对驱动绳轮5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7。制动装置7具有与驱动绳轮5同 轴接合的制动鼓8 ;接近/离开制动鼓8的制动靴9 ;将制动靴9按压在制动鼓8上施加 制动力的制动弹簧;以及抗拒制动弹簧使制动靴9离开制动鼓8而解除制动力的电磁铁。 在曳引机电机6设有曳引机编码器部10,其产生与驱动绳轮5的旋转速度对应 的信号(与轿厢1的速度相关的信号)。曳引机编码器部10具有作为第1速度检测器和 第2速度检测器的第1曳引机编码器IOa和第2曳引机编码器10b(图2),它们分别产生 独立的检测信号。在井道的上部末端楼层附近设有上部井道开关11。在井道的下部末端楼层附近 设有下部井道开关12。井道开关11、12被用作位置校正开关,用于检测轿厢1的绝对位 置来修正轿厢位置信息。在轿厢1安装有操作井道开关11、12的操作凸轮13。在井道的底部(地坑)设置有轿厢缓冲器14和对重缓冲器15。轿厢缓冲器14 配置在轿厢1的正下方。对重缓冲器15配置在对重2的正下方。在井道的上部设有调速机绳轮16。在井道的下部设有张紧轮17。在调速机绳 轮16和张紧轮17上卷绕有调速机绳索18。调速机绳索18的两端部与轿厢1连接。调 速机绳索18随着轿厢1的升降而循环。由此,调速机绳轮16以与轿厢1的行进速度对 应的速度旋转。在调速机绳轮16设有调速机编码器部19,其产生与调速机绳轮16的旋转速度即 轿厢1的速度对应的信号。调速机编码器部19具有分别产生独立的检测信号的第1调速 机编码器和第2调速机编码器。制动装置7由制动控制装置20控制。来自曳引机编码器部10、井道开关11、 12及调速机编码器部19的信号被输入制动控制装置20。并且,与制动装置7的电磁铁 的电流对应的信号被输入制动控制装置20。制动控制装置20在使轿厢1紧急停止时,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以使轿厢 1的减速度不会过大。并且,在轿厢1由于控制轿厢1的运行的运行控制装置(未图示)的故障和停电 等而停止于楼层之间的情况下,制动控制装置20根据来自外部的指令控制制动装置7, 进行使轿厢1自动移动到层站楼层的救援运转。在轿厢1的救援运转中,利用轿厢1侧 的荷重与对重2的荷重之间的不平衡,使轿厢1低速行进到预定的层站楼层(例如最近楼 层)。从制动给电装置21向制动装置7的电磁铁供给电力。制动给电装置21对制动 装置7的电力供给由制动控制装置20控制。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装置7、制动控制装置20以及制动给电装置21的电 路图。在制动装置7的电磁铁设有第1制动线圈22a和第2制动线圈22b (电磁线圈)。通过使电流流向这些制动线圈22a、22b,电磁铁被励磁,产生用于解除制动装 置7的制动力的电磁力,制动靴9离开制动鼓8。并且,通过切断对制动线圈22a、22b 的通电,电磁铁的励磁被解除,制动靴9借助制动弹簧的弹力被按压在制动鼓8上。另 夕卜,通过控制对制动线圈22a、22b的电压指令,控制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将第1放电电阻23a和第1放电二极管24a串联连接形成的电路,与第1制动线 圈22a并联连接。将第2放电电阻23b和第2放电二极管24b串联连接形成的电路,与 第2制动线圈22b并联连接。 第1制动线圈22a的一端和第2制动线圈22b的一端通过第1电磁开关25和第2 电磁开关26与电源连接。第1电磁开关25和第2电磁开关26串联连接。第1制动线 圈22a的另一端通过第1制动线圈控制开关27a与接地部连接。第2制动线圈22b的另 一端通过第2制动线圈控制开关27b与接地部连接。第1电磁开关25通过第1驱动线圈28a进行开闭。第1驱动线圈28a的一端与 电源连接。第1驱动线圈28a的另一端通过第1电磁开关控制开关29a与接地部连接。第2电磁开关26通过第2驱动线圈28b进行开闭。第2驱动线圈28b的一端与 电源连接。第2驱动线圈28b的另一端通过第2电磁开关控制开关29b与接地部连接。 控制开关27a、27b、29a、29b分别采用半导体开关。制动控制装置20具有相互独立地执行用于实施救援运转的相同的运算处理的第 1运算部30a和第2运算部30b。第1运算部30a控制第1制动线圈控制开关27a和第1 电磁开关控制开关29a的开闭。第2运算部30b控制第2制动线圈控制开关27b和第2 电磁开关控制开关29b的开闭。第1运算部30a和第2运算部30b分别利用微电脑构成。在第1运算部30a和 第2运算部30b之间连接有二端口 RAM31。第1运算部30a和第2运算部30b通过二端 口 RAM31将彼此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由此监视是否在第1运算部30a和第2运算部30b 的至少任意一方产生了故障。来自第1曳引机编码器IOa的信号被输入第1运算部30a。来自第2曳引机编 码器IOb的信号被输入第2运算部30b。第1运算部30a和第2运算部30b通过二端口 RAM31将彼此的输入信号进行比较,由此监视是否在第1曳引机编码器IOa和第2曳引 机编码器IOb的至少任意一方产生了故障。产生救援运转指令的救援运转指令装置(制动释放装置)32与第1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所述电梯装置具有:曳引机,其具有驱动绳轮;悬挂单元,其被卷绕在所述驱动绳轮上;轿厢和对重,其由所述悬挂单元悬挂着,通过所述曳引机进行升降;制动装置,其对所述轿厢的行进进行制动;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制动装置,并且,在所述轿厢停止于楼层之间的情况下,实施利用所述轿厢侧的荷重与所述对重的荷重之间的不平衡使所述轿厢移动到层站楼层的救援运转,所述制动控制装置具有相互独立地执行用于实施救援运转的相同的运算处理的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所述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将彼此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由此检测所述第1运算部和第2运算部的故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润上田隆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