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542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线的连接作业容易,作业效率良好的限位开关。因此,限位开关将开关主体(20)固定在正面具有开口部(11)的壳体(10)内,并且,在所述壳体(10)的底面具有引入引线(70~73)的连接孔,另一方面,将所述开关主体(20)的正面沿上下分隔成多层,并且,在各层埋设一对的固定触点端子(25、26、27、28),沿轴心方向驱动从所述开关主体(20)的顶面露出的操作轴(30),对触点进行开闭。特别是,在所述开关主体(20)的正面的各层所埋设的固定触点端子(25、26)及固定触点端子(27、28)之间分别突设第一突部(22)及第二突部(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限位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限位开关,特别是涉及与限位开关的固定触点端子连接的引线的配线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在将引线与限位开关的固定触点端子连接的情况下,例如,如专利文献I的图3所示,从设置于基台I的底面的未图示的连接孔引入4根引线,并将设置于其前端的压接端子用连接螺钉固定在上下两层分别设置的一对的固定触点端子上。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 43774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的限位开关中,将引线连接到下层的一对的固定触点端子的作业比较容易,但是,当要将引线连接到上层的一对的固定触点端子时,引线的处理耗费时间。特别是,在引线粗、作业空间狭窄的情况下,当要将引线连接到与引入位置不同的位置的固定触点端子时,需要将引线复杂地折弯而进行调整,存在作业效率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开关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创立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引线的连接作业容易,作业效率良好的限位开关。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开关将开关主体固定在正面具有开口部的壳体内,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具有引入引线的连接孔,另一方面,将所述开关主体的正面沿上下分隔成多层,并且,在各层埋设一对的固定触点端子,沿轴心方向驱动从所述开关主体的顶面露出的操作轴,对触点进行开闭,其中,在所述开关主体的正面的各层所埋设的固定触点端子之间突设有突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经由突部对引线处理而进行配线,因此,连接作业变得容易,作业效率提高。另外,相邻的固定触点端子通过所述突部进行分隔,因此,能得到具有优异绝缘特性的限位开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所述突部的外周面具有沿着所述引线的配线路径的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引线的连接作业的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位于上层的固定触点端子以比位于下层的固定触点端子更向观察者面前侧靠近的方式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上下的固定触点端子产生有台阶,因此,即使将引线连接到下层侧的固定触点端子,也不会对上层侧的固定触点端子的连接作业产生障碍,连接作业的效率进一步提闻。作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设置有从开关主体的两侧侧面中的至少单侧缘部向观察者面前侧突出的绝缘壁。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所述绝缘壁能防止引线与壳体的内侧面直接抵接,因此,绝缘特性进一步提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将前端设有压接端子的引线用连接螺钉连接到固定触点端子。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经由压接端子将引线连接到固定触点端子,具有连接作业进一步变得容易,作业效率改善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1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限位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前后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限位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1所示的限位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A、4B是图2所示的开关主体的放大立体图、纵向剖面图;图5A是图2所示的驱动机构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5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6A、6B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限位开关中引线的连接方法的正面图;图7A是接着图6B的正面图,图7B是用于说明其它连接方法的正面图;图8是图1所示的限位开关的动作前的中央纵向剖面图;图9是图1所示的限位开关的动作后的中央纵向剖面图。符号说明10:壳体11:开口部14:盖15:连接孔16:操作孔20:开关主体21:间隔用肋22:第一突部23:第二突部24:连接螺钉25、26、27、28:固定触点端子29:绝缘壁30:操作轴31:螺旋弹簧40:柱塞41:凸缘部42:操作用突条43:导向用肋50:驱动机构部51:密封环52:固定螺钉53:箱体54:筒状肋55:组装孔56:轴承用凹部60:圆筒状轴承部61:转动轴61a:平坦面62:复位用螺旋弹簧63,64:环状凸轮65:E 环65a:止动件66:油封67:设置位置显示板68:滚子69:操作杆70、71、72、73:引线【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9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开关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限位开关为由具备操作杆69的驱动机构部50经由柱塞40驱动组装到壳体10内的开关主体20的结构。上述壳体10具有可收纳后述的开关主体20的箱形状,沿设于其正面的开口部11形成环状肋12。而且,在上述环状肋12定位环状密封材料13,在上述壳体10上利用固定螺钉14a螺紧固定盖14,由此,将上述开口部11密闭。另外,上述壳体10在其底面设有连接孔15,并且,在其顶面设有操作孔16。而且,在上述操作孔16的内周面,以90度间距沿轴心方向形成有定位用狭缝17,并且,在上述操作孔16的开口缘部附近,在同心圆上形成有环状台阶部18。开关主体20具有从上述壳体10的上述开口部11可收纳的外形形状,用3个固定螺钉20a固定于上述壳体10的内侧面。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开关主体20其正面用间隔用肋21分隔为上下两层,在其上层中央突设有倾斜的六边形的第一突部22,另一方面,在其下层中央突设有方形的第二突部23。另外,在上述第一突部22的两侧埋设有具备连接螺钉24的截面大致口字形状的固定触点端子25、26。另一方面,在第二突部的两侧埋设有具备连接螺钉24的固定触点端子27、28。而且,上述开关主体20以绝缘壁29、29从其两侧缘部向观察者面前侧(观察纸面一侧)靠近的方式设置。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上述开关主体20在其内部上下可滑动移动地支承操作轴30,并且,经由螺旋弹簧31向上方施力。因此,上述操作轴30的上端部从设于上述开关主体20的顶面的操作孔20b突出。而且,上述操作轴30通过使图4所示的可动接触片32上下反转,设于上述可动接触片32两端的可动触点33与上述固定触点端子25、26的固定触点、上述固定触点端子27、28的固定触点交互地接触、分离。如图2及图3所示,柱塞40具有沿上述壳体10的操作孔16可上下移动的外形形状,在其凸缘部41的上面设有大致T字形状的操作用突条42,另一方面,在上述凸缘部41的下面基部设有导向用肋43。而且,通过在设于上述壳体10的定位用狭缝17的任一个中选择地嵌合上述柱塞40的导向用肋43,由此,上述柱塞40的下端部与上述操作轴30的上端部抵接,能够检测后述的操作杆69的转动方向。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部50组装在经由密封环51并利用固定螺钉52固定于上述壳体10的上面的箱体53上。S卩,如图8所示,将转动轴61可转动地插入到从设于上述箱体53的筒状肋54的组装孔55压入固定的圆筒状轴承部60。而且,上述转动轴61的前端部与设于上述箱体53的内侧面的轴承用凹部56嵌合,并且,在上述转动轴61的前端侧经由E环65将夹持复位用螺旋弹簧62的一对环状凸轮63、64止脱(此外,为便于说明,在图8、9中未图示复位用螺旋弹簧62)。尤其是,如图5A所示,上述环状凸轮63、64具有与设有平坦面61a(图3)的上述转动轴61的前端部可嵌合的贯通孔63a、64a。而且,在上述贯通孔63a、64a的内周面,沿轴心方向突设有与上述转动轴61的平坦面61a的缘部可卡止的截面三角形的突条63b、64b。另外,上述复位用螺旋弹簧62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环状凸轮63、64卡止,由此,对上述转动轴61赋予转动方向的弹力。使后述的操作杆69复位到初始的位置。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限位开关,将开关主体固定在正面具有开口部的壳体内,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具有引入引线的连接孔,另一方面,将所述开关主体的正面沿上下分隔成多层,并且,在各层埋设一对的固定触点端子,沿轴心方向驱动从所述开关主体的顶面露出的操作轴,对触点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关主体的正面的各层所埋设的固定触点端子之间突设有突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13 JP 2012-0054371.一种限位开关,将开关主体固定在正面具有开口部的壳体内,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具有引入引线的连接孔,另一方面,将所述开关主体的正面沿上下分隔成多层,并且,在各层埋设一对的固定触点端子,沿轴心方向驱动从所述开关主体的顶面露出的操作轴,对触点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关主体的正面的各层所埋设的固定触点端子之间突设有突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月森一如高桥学森山裕幸福井繁信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