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等长多角度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89080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振动等长多角度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置,它涉及一种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置。针对链球专项力量训练缺乏振动等长多角度练习手段及监控手段问题。振动装置与第一、二下套管固接,高、矮立柱设置在第一、二下套管内,高立柱上套装有第一限位套、第一弹簧和第一上套管,矮立柱上套装有第二限位套、第二弹簧和第二上套管,斜拉梁与第一、二上套管铰接,连接部件与斜拉梁固接,轴套固装在连接部件中心孔内,齿轮安装轴设置在轴套内,阻力计顶靠在齿轮安装轴上,第一调速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副将动力传递给齿轮安装轴,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拉力传感器固接,拉力传感器与背带固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链球专项等长力量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链球专项力量训练采用的是等张(又称动力性)练习手段,如持重物抡摆、 投掷重物等,而对于等长(又称静力性)练习重视不够,手段欠缺,更缺少对运动员动作技 术过程进行监控。研究表明,等张练习结合等长练习对于发展力量非常有效。有一种振动 等长训练力量的新理论,用5Hz 26Hz的正弦曲线波振动对某个动作进行短暂的等长训练 对发展力量非常有效。等长训练只对关节某个角度及其周围一个小的区域(士 15° )的最 大力量有效,为了提高整个关节运动幅度的肌肉最大力量,应在关节各个不同的角度上进 行等长训练。使用爆发式等长收缩来发展肌肉的力产生的速度的能力,甚至比等张(动力 性)练习对发展爆发力更为有效。然而,能够很好地利用最新研究成果,符合现代高水平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发展方 向(即更接近专项动作的力量练习手段),利用运动员运动信息对运动员动作技术过程进 行监控的振动等长多角度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置国内国外还没有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原理,提供一种振动等长多 角度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置,以解决链球专项力量训练缺乏振动等长多角度练习手 段及监控手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训练及监控装置包括 斜拉梁、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两个上套管、两个下套管、两个限位套、两根立柱和多个第一 顶丝;所述训练及监控装置还包括振动装置、拉力传感器、阻力计、连接部件、轴套、齿轮安 装轴、第一调速电机、齿轮传动副、拉力显示器、压力传感器、压力显示器、垫板、连杆、连接 套、背带、液压缸和油泵;两个立柱分别是高立柱和矮立柱,两个限位套分别是第一限位套 和第二限位套,两个上套管分别是第一上套管和第二上套管,两个下套管分别是第一下套 管和第二下套管;振动装置的上面板的上端面的左端与第一下套管的一端固接,振动装置 的上面板的上端面的右端与第二下套管的一端固接,高立柱的下端设置在第一下套管内, 矮立柱的下端设置在第二下套管内,拉力显示器固装在第二下套管上,压力传感器固装在 第一下套管上,高立柱上由下至上套装有第一限位套、第一弹簧和第一上套管,矮立柱上由 下至上依次套装有第二限位套、第二弹簧和第二上套管,第一下套管、第一限位套和第一上 套管与高立柱之间以及第二下套管、第二限位套和第二上套管与矮立柱之间各分别通过顶 丝固接;斜拉梁的两端与第一上套管和第二上套管铰接,连接部件设置在振动装置的上方 且位于斜拉梁的下方,连接部件的上端与斜拉梁固接,连接部件的中部设有中心孔,轴套固 装在连接部件的中心孔内,齿轮安装轴为L形,齿轮安装轴的一端设置在轴套内,阻力计安 装在轴套的侧壁上,且阻力计的顶杆顶靠在齿轮安装轴上,齿轮安装轴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均设置在连接套的两端内,齿轮安装轴与连杆通过顶丝与连接套固接,连杆的另一端 与压力传感器固接,第一调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副将动力传递给齿轮安装轴,第 一调速电机与斜拉梁固接,液压缸和油泵均固装在垫板上,垫板设置在振动装置的上面板 的上端面上,垫板与振动装置的上面板可拆卸连接,油泵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液压缸 的活塞杆的外端与拉力传感器固接,拉力传感器与背带固接,拉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 拉力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压力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端连 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振动等长多角度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 置可以实现在一个能产生低频(5Hz 26Hz)正弦曲线波振动的机械平台上做等长的链球 专项力量训练,由于振动的作用,使肌肉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做小的拉长和缩短,随意收缩所 能产生的最大张力与最大维持的张力都能增加,对提高链球专项肌肉力量是有效的。使用爆发式等长收缩发展肌肉的力产生的速度的能力,甚至比等张练习发展链球 专项肌肉力量更为有效。在链球最后用力各个不同角度上进行等长训练,可以提高链球整 个最后用力关节运动幅度的肌肉最大力量。采用经过专门设计的更接近专项动作等长力量练习手段训练效果更为显著。使用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通过压力显示器和拉力显示器可以监测链球最后 用力的大小及运动时,可以对练习者动作技术过程进行实时有效地监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垫板与振动装置的上面板装配在一起的俯视 图,图3是振动装置的俯视图(上面板及第三弹簧未画出)。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训练及监控装 置包括斜拉梁1、第一弹簧2、第二弹簧3、两个上套管、两个下套管、两个限位套、两根立柱 和多个第一顶丝23;所述训练及监控装置还包括振动装置15、拉力传感器4、阻力计5、连接 部件6、轴套7、齿轮安装轴8、第一调速电机10、齿轮传动副11、拉力显示器9、压力传感器 27、压力显示器28、垫板29、连杆12、连接套30、背带22、液压缸24和油泵25 ;两个立柱分 别是高立柱13和矮立柱14,两个限位套分别是第一限位套21和第二限位套16,两个上套 管分别是第一上套管17和第二上套管18,两个下套管分别是第一下套管19和第二下套管 20 ;振动装置15的上面板15-1的上端面的左端与第一下套管19的一端固接,振动装置15 的上面板15-1的上端面的右端与第二下套管20的一端固接,高立柱13的下端设置在第一 下套管19内,矮立柱14的下端设置在第二下套管20内,拉力显示器9固装在第二下套管 20上,压力传感器27固装在第一下套管19上,高立柱13上由下至上套装有第一限位套21、 第一弹簧2和第一上套管17,矮立柱14上由下至上依次套装有第二限位套16、第二弹簧3 和第二上套管18,第一下套管19、第一限位套21和第一上套管17与高立柱13之间以及第 二下套管20、第二限位套16和第二上套管18与矮立柱14之间各分别通过顶丝23固接;斜 拉梁1的两端与第一上套管17和第二上套管18铰接,连接部件6设置在振动装置15的上 方且位于斜拉梁1的下方,连接部件6的上端与斜拉梁1固接,连接部件6的中部设有中心孔,轴套7固装在连接部件6的中心孔内,齿轮安装轴8为L形,齿轮安装轴8的一端设置 在轴套7内,阻力计5安装在轴套7的侧壁上,且阻力计5的顶杆顶靠在齿轮安装轴8上, 齿轮安装轴8的另一端与连杆12的一端均设置在连接套30的两端内,齿轮安装轴8与连 杆12通过顶丝23与连接套30固接,连杆12的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27固接,第一调速电 机10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副11 (即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将动力传递给齿轮安装轴8, 第一调速电机10与斜拉梁1固接,液压缸24和油泵25均固装在垫板29上,垫板29设置 在振动装置15的上面板15-1的上端面上,垫板29与振动装置15的上面板15_1可拆卸连 接(本实施方式中,振动装置15的上面板15-1上设有多个螺纹孔,垫板29上设有多个连 接孔,如此设置,便于调整垫板29在振动装置15的上面板15-1上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 的垫板29与振动装置15的上面板15-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油泵25驱动液压缸24的 活塞杆24-1伸缩,液压缸24的活塞杆24-1的外端与拉力传感器4固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等长多角度链球专项力量训练及监控装置,所述训练及监控装置包括斜拉梁(1)、第一弹簧(2)、第二弹簧(3)、两个上套管、两个下套管、两个限位套、两根立柱和多个第一顶丝(23);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及监控装置还包括振动装置(15)、拉力传感器(4)、阻力计(5)、连接部件(6)、轴套(7)、齿轮安装轴(8)、第一调速电机(10)、齿轮传动副(11)、拉力显示器(9)、压力传感器(27)、压力显示器(28)、垫板(29)、连杆(12)、连接套(30)、背带(22)、液压缸(24)和油泵(25);两个立柱分别是高立柱(13)和矮立柱(14),两个限位套分别是第一限位套(21)和第二限位套(16),两个上套管分别是第一上套管(17)和第二上套管(18),两个下套管分别是第一下套管(19)和第二下套管(20);振动装置(15)的上面板(15-1)的上端面的左端与第一下套管(19)的一端固接,振动装置(15)的上面板(15-1)的上端面的右端与第二下套管(20)的一端固接,高立柱(13)的下端设置在第一下套管(19)内,矮立柱(14)的下端设置在第二下套管(20)内,拉力显示器(9)固装在第二下套管(20)上,压力传感器(27)固装在第一下套管(19)上,高立柱(13)上由下至上套装有第一限位套(21)、第一弹簧(2)和第一上套管(17),矮立柱(14)上由下至上依次套装有第二限位套(16)、第二弹簧(3)和第二上套管(18),第一下套管(19)、第一限位套(21)和第一上套管(17)与高立柱(13)之间以及第二下套管(20)、第二限位套(16)和第二上套管(18)与矮立柱(14)之间各分别通过顶丝(23)固接;斜拉梁(1)的两端与第一上套管(17)和第二上套管(18)铰接,连接部件(6)设置在振动装置(15)的上方且位于斜拉梁(1)的下方,连接部件(6)的上端与斜拉梁(1)固接,连接部件(6)的中部设有中心孔,轴套(7)固装在连接部件(6)的中心孔内,齿轮安装轴(8)为L形,齿轮安装轴(8)的一端设置在轴套(7)内,阻力计(5)安装在轴套(7)的侧壁上,且阻力计(5)的顶杆顶靠在齿轮安装轴(8)上,齿轮安装轴(8)的另一端与连杆(12)的一端均设置在连接套(30)的两端内,齿轮安装轴(8)与连杆(12)通过顶丝(23)与连接套(30)固接,连杆(12)的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27)固接,第一调速电机(10)的输出轴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国滨李真真齐骥侯政治罗中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