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GN瑞声达AS专利>正文

模块化听力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8536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选择并组装为适配特定用户的助听器壳体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所述一组部件包括主体部件,被成形用于容纳在用户耳道内并构造用于与下列部件互连:左耳连接器,被构造成附接至所述主体部件并附接至具有相对的第二自由端的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以便当与所述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细长构件与所述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所述角度适用于用户的左耳;以及右耳连接器,被构造成附接至所述主体部件并附接至具有相对的第二自由端的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以便当与所述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细长构件与所述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所述角度适用于用户的右耳,所述细长构件被构造为:用于与所述左耳连接器和所述右耳连接器中所选择的一个连接器互连、并用于定位在耳廓中耳道外以将所述主体部件保持在耳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模块化听力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听力器械,其具有适于放置在用户耳道内的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放置在耳廓中耳道外的细长构件。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选择并组装为适配于特定用户的助听器壳体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
技术介绍
听力器械可以是助听器、耳鸣缓解设备、耳鸣治疗设备、噪声抑制设备等等,或者这些设备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常规的耳内式(ITE)或者深耳道式(CIC)助听器具有为个体化地适配于用户耳道而定制的壳体。助听器部件,例如电子元件、麦克风、接收器、电池等等容纳在壳体内,该壳体在指向远离耳道的端部处利用面板闭合。为减少堵塞,提供所谓的通气件即通气通道用于面板中的开口与用户耳道之间的连通。上述通气件可穿过壳体或外壳,或者在助听器内延伸并使得面板中的开口与壳体的相对端处的开口相连的管或管道可构成该通气件。通气件的效果随通气通道横截面的增大以及长度的减小而增强。耳背式(BTE)助听器也是本领域公知的,其中,导声管将由助听器的接收器产生的声音传导到耳道内。为将导声管牢固并舒适地安置在耳道内,提供了耳机用于插入用户的耳道内。通常,耳内式或深耳道式壳体或者耳背式耳机被个体化定制以精确地装配到用户的耳道内,而不会导致用户的疼痛感,同时还要将壳体或耳机牢固地保持在耳道中的适当位置,防止耳机随着用户的运动如咀嚼或打哈欠掉出耳朵,而且还防止声反馈产生不舒服和令人烦躁的啸叫声或呼啸声。定制的耳机增加了助听器的成本以及装配助听器所需的时间。为了牢固保持和紧密性(tightness),定制的助听器通常由固体材料制成。这些助听器被完全或部分地安置在耳道内。由于在颌运动时例如咀嚼运动时耳道壁也运动,因此,将该固体助听器放置在耳道内会与用户的不舒适联系起来。已尝试了消除这样的不舒适感的多种解决办法,其中一个解决办法如WO02/03757A1公开的用软质材料制成设备的耳道部分。此类设备制造起来复杂,而且只提供有限的通气。WO2004/010734中,公开了一种耳道助听设备,其具有用于防止反馈同时最小化堵塞效应的双声密封系统。该两部分设备包括主模块和细长管状插入件,该细长管状插入件用于将声音传导到鼓膜并封闭在耳道的骨区内。主模块定位在耳道的软骨部分内。管状插入件包括声传导管以及位于骨区中的筒形中空形主要密封件。该设备还包括横向地布置在软骨区域内的辅助密封件。WO01/08443公开了一种均码(one-size-fits-all)助听器,其适于装配到用户的任一耳的耳道到达最接近鼓膜的深度。该助听器由接合在一起用以容纳助听器部件的两个半外壳组成。接合的外壳将柔性末端固定于外壳的远端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包括:主体部件,被成形用于容纳在用户的耳道内并被构造用于与下列部件互连:左耳连接器,被构造为附接至主体部件,并被构造为附接至具有相对第二自由端的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以便当与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细长构件与主体部件的长度(longitudinal)延伸方向形成角度,该角度适用于用户的左耳,以及右耳连接器,被构造成附接至主体部件,并被构造为附接至具有相对第二自由端的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以便当与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细长构件与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该角度适用于用户的右耳,所述细长构件被构造用于与左耳连接器和右耳连接器中所选择的一个连接器互连、并被构造用于定位在耳廓中耳道外以将主体部件保持在耳道内。将听力器械保持在适当位置非常重要。颌运动会将向外的作用力施加给使用期间驻留在耳道内的听力器械壳体的部件。优选地,细长构件具有足够的弹力以抵消该作用力,从而防止驻留在耳道内的听力器械壳体的部件向外移动。该细长构件可适于定位在用户的耳廓内围绕邻接对耳轮的耳甲的周围,并至少部分地由对耳轮覆盖以保持其位置。可在制造过程中预先形成细长构件,优选地将其预成型为曲率略大于对耳轮曲率的拱形,用于将细长构件容易地装配到耳廓中的期望位置。所述细长构件可具有弹性,用于协助将壳体的主体部件保持在用户的耳道内,以使得壳体的主体部件无论用户如何运动如微笑、咀嚼或者打哈欠都能牢固地保持在耳道内的适当位置而不掉出耳朵。提供这样的保持不导致用户的疼痛。优选地,所述细长构件在垂直于其长度延伸的方向上具有弹性,从而进一步提供壳体的主体部件在用户耳道内的保持能力。在将壳体的主体部件定位到用户耳道内的它的期望位置期间,所述细长构件的横向弹性利于将壳体的主体部件插入用户的耳道。所述细长构件还可适于在壳体的主体部件已被插入耳道时邻接对耳屏处的部分耳甲,从而朝耳道的上部向壳体的主体部件施加作用力,并从而将壳体的主体部件保持在将壳体的主体部件压靠耳道上部的壁的位置。耳道的上部在颌运动期间保持相对地不受影响,从而,保持抵靠耳道壁上部的壳体的部分在颌运动期间受到最小可能的朝外运动力。优选地,所述细长构件适于在壳体的主体部件定位在用户耳道内时邻接对耳轮并至少延伸至对耳轮的下脚。更优选地,所述细长构件适于在壳体的主体部件定位在用户耳道内时将第二端定位于用户耳朵的三角窝下面的耳甲艇。所述细长构件可适用于容纳麦克风。例如,该细长构件可适用于在其第二端处容纳麦克风。该细长构件在容纳麦克风的它的第二端可具有比从第二端朝第一端延伸的细长构件的其余部分更大的横截面。将助听器的麦克风定位在细长构件的第二端提供了在麦克风与助听器接收器之间的长距离,借此最小化反馈。反馈限定了助听器的用户可获得的最大增益。反馈表示返回到助听器输入端的放大信号。反馈路径可以是从接收器沿着听力器械外面的路径传播到麦克风的声音的声反馈路径。例如在听力器械壳体不完全适配佩戴者耳朵时,或者在包括所谓的通气件即为了例如通气目的的通道或开口的壳体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还已知为声反馈。在两种示例中,声音可从接收器″漏″到麦克风,并因此而导致反馈。另外,可能在助听器中出现电感反馈,例如通过助听器的拾音线圈(telecoil)将接收器产生的磁场耦合到拾音线圈中从而产生助听器输入信号。在反馈路径提供的衰减小于助听器增益时,可能会产生振荡。麦克风与接收器之间的长距离减轻了此问题。但是,由于声音能通过听力器械壳体内的通道从接收器传播至麦克风,因此也可能内在地出现在听力器械中的反馈。该传播可能是空气传播的,或由在听力器械壳体或者听力器械内的一些部件中的机械振动所导致。在后一种情况下,接收器中的振动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接收器固定件传播至听力器械的其它部件。为此,接收器例如未固定,但柔性地安装在现有技术的一些耳内式(In-The-Ear)助听器中,借此减小了从接收器至设备的其它部件的振动传播。尽管外部反馈问题限制了助听器在被听力受损佩戴者使用时可获得的最大增益,但内部反馈问题在听力器械的制造过程中具有其主要意义,其中,当今在设备中安装和/或安置接收器和(一个或多个)麦克风以便最小化内部反馈是非常耗时的手动工序。助听器尺寸的持续微型化使得在制造或维修过程中将接收器精确地定位在助听器壳体内以将内部反馈保持为最小变得越来越关键。这也使得助听器在使用过程中就抵御对于周围物体的撞击或冲击较不鲁棒,鉴于接收器的微小位移可能导致足够内部反馈,从而明显减小当没有听力器械的呼啸声或啸叫声的情况下用户可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模块化听力器械

【技术保护点】
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包括主体部件,所述主体部件被成形用于容纳在用户的耳道内、并被构造用于与下列部件互连:左耳连接器,被构造为:附接至所述主体部件、并附接至具有相对的第二自由端的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以便当与所述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细长构件与所述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所述角度适用于用户的左耳,以及右耳连接器,被构造为:附接至所述主体部件、并附接至具有所述相对的第二自由端的所述细长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以便当与所述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细长构件与所述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所述角度适用于用户的右耳,所述细长构件被构造为:用于与所述左耳连接器和所述右耳连接器中所选择的一个连接器互连、并用于定位在耳廓中耳道外以将所述主体部件保持在耳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K 2007-12-27 PA200701878;US 2007-12-27 61/017,0931.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包括主体部件,所述主体部件被成形用于容纳在用户的耳道内、并被构造用于与末端部件互连,而且还包括:右末端部件,当与所述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右末端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利于容纳在用户的右耳道内,以及左末端部件,当与所述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左末端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利于容纳在用户的左耳道内,左耳连接器,被构造为:附接至所述主体部件、并附接至具有相对的第二自由端的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以便当与所述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细长构件与所述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所述角度适用于用户的左耳,以及右耳连接器,被构造为:附接至所述主体部件、并附接至具有所述相对的第二自由端的所述细长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以便当与所述主体部件操作地互连时,所述细长构件与所述主体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形成角度,所述角度适用于用户的右耳,所述细长构件被构造为:用于与所述左耳连接器和所述右耳连接器中所选择的一个连接器互连、并用于定位在耳廓中耳道外以将所述主体部件保持在耳道内,并且其中所述左耳连接器和所述右耳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在电池盖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主体部件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基本是直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主体部件具有小于耳道的横截面的横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左耳连接器和所述右耳连接器的每一个都被构造为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主体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电池盖利用卡扣配合联结与所述主体部件互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卡扣配合联结被设计以使得将所述电池盖与所述主体部件分离所需要的力大于通过拉动细长构件从用户的耳道拉出听力器械壳体所需要的力。7.根据权利要求1、2以及5-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主体部件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被构造为:当所述细长构件附接至所述主体部件时,用于与所述细长构件中的信号线电气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细长构件的电气接触构件与主体部件的各个电气接触构件以可滑动方式连接,以提供对接触表面的清洁作用,并保持跨电气互连的低接触电阻。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细长构件适于容纳麦克风。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细长构件适于在其第二端处容纳所述麦克风。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细长构件在其容纳麦克风的第二端具有比从第二端朝第一端延伸的细长构件的其余部分更大的横截面。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一组听力器械壳体部件,其中,所述细长构件在其长度延伸的方向上足够刚性,从而保护驻留在所述细长构件内的导电体免受损坏。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亨瑞克尼尔森
申请(专利权)人:GN瑞声达AS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K[丹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