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及具有该降噪传动装置的乘用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7657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包括安装于乘用车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的传动轴之间的扭转减震器,一设置在传动系统的主减速器前部的纵向吊挂,所述纵向吊挂的一端与所述主减速器前部连接,另一端与车身系统的一车身横梁纵向连接,一设置在传动系统的主减速器后部的横向吊挂,所述横向吊挂的中部与所述主减速器的后部连接,两端与车身系统的另一车身横梁横向连接,所述纵向吊挂与所述主减速器、所述车身横梁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吊挂软垫,所述横向吊挂与所述主减速器、所述车身横梁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吊挂软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能减弱震动产生的噪声,最大限度的保证驾驶员以及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乘用车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 及具有该降噪传动装置的乘用车。
技术介绍
对于目前在国内生产的乘用车,包括轿车、SUV和MPV等,大都采用前置 后驱的布置形式,后悬架采用非独立悬架,这种结构传动系统和车身系统承扭 都较大,通常在汽车急加速时由于发动机爆发而引起传动系及车身系统震动噪 声,整车的驾驶舒适性大打折扣。随着乘用车尤其是多功能家用车的日益增多, 各大汽车公司都纷纷开始研究汽车减震降噪措施,为提高乘用车的乘坐舒适 性,提出了许多方案,但大都采用优化车身结构的方式来达到效果,目前,关 于从传动装置方面来减弱整车噪音这个领域,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传动装置,应用于乘用车上,以有效减 弱传动系统和车身系统的震动噪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安装在乘用 车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之间以及乘用车的传动系统和车身系统之间,该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包括一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和所述传动系统的传动轴之间的扭转减震器。 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扭转减震器的质量块通过橡胶层 硫化在扭转减震器的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一端具有法兰面,另一端具有花键, 所述法兰面与所述传动轴的法兰面螺栓连接,所述花键与所述变速箱连接。 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传动系统的主减速器前部的纵向吊挂,所述纵向吊挂的一端 与所述主减速器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身系统的一车身横梁纵向连接。4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传动系统的主减速器后部的横向吊挂,所述横向吊挂的中部 与所述主减速器的后部连接,两端与所述车身系统的另一车身横梁横向连接。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纵向吊挂与所述主减速器、所述 车身横梁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吊挂软垫。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橫向吊挂与所述主减速器、所述 车身横梁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吊挂软垫。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纵向吊挂为一体成型的其上具有 凹部或镂空部的杆状结构,所述纵向吊挂具有与所述主减速器前部连接的第一 连接部、从第一连接部开始纵向延伸的弯曲延伸部及与所述车身横梁纵向连接 的第二连接部。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至少两个安装 孔,通过该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纵向吊挂与所述主减速器的前部连接。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横向吊挂为一体成型的其上具有 凹部或镂空部的杆状结构,所述横向吊挂的中部间隔设置两个安装 L,通过该 两个安装孔,所述横向吊挂与所述主减速器的后部连接。上述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吊挂软垫为带钢套的橡胶衬套。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降噪传动装置的乘 用车,包括变速箱、传动轴、主减速器以及两根车身横梁,还包括降噪传动装 置,所述降噪传动装置包括一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和所述传动轴之间的扭转减震 器。上述的一种具有降噪传动装置的乘用车,其中,所述降噪传动装置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主减速器前部的纵向吊挂,所述纵向吊挂的一端与所述主减 速器前部连接,另一端与一所述车身横梁纵向连接;所述纵向吊挂与所述主减 速器、所述车身横梁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吊挂软垫;一设置在所述主减速器后部的横向吊挂,所述横向吊挂的中部与所述主减 速器的后部连接,两端与另一所述车身横梁横向连接;所述横向吊挂与所述主 减速器、所述车身横梁的连接部位分别设置吊挂软垫。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乘用车紧急加速时,扭转减震器可以有效降 低传动系统的扭转震动;纵向吊挂从主减速器向前延伸至车身横梁与其连接,横向吊挂从主减速器往两边延伸,从而增大了传动系车身悬置点的间距,同时 将连接点布置在车身震动节点(震动节点即车身容易发生震动的位置)附近, 从而降低传动系作用在车身上的力;连接点采用隔震措施,吊挂和车身的连接 部位采用橡胶垫,保证吊挂和车身软连接,从而衰减传动系统震动向车身支架 的传递;通过以上三个措施,同时降低由于发动机爆发激起的传动系和车身系统的震动噪声,达到降噪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采用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的车辆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扭转减震器示意图3为本技术扭转减震器安装示意图4为本技术纵向吊挂示意图5为本技术纵向吊挂与车身安装示意图6为本技术横向吊挂示意图7为本技术横向吊挂与主减速器安装示意图8为本技术横向吊挂与车身安装示意图9A为本技术乘用车采用降噪传动装置后,三档时,驾驶员耳侧声压级随转速变化示意图9B为本技术乘用车采用降噪传动装置后,三档时,后排座椅声压级随转速变化示意图9C是本技术乘用车采用降噪传动装置后,四档时,驾驶员耳侧声压级随转速变化示意图9D为本技术乘用车采用降噪传动装置后,四档时,后排座椅声压级随转速变化示意图10A为本技术乘用车单独采用扭转减震器和单独采用吊挂后,三档 时,驾驶员耳侧声压级随转速变化示意图10B为本技术乘用车单独采用扭转减震器和单独采用吊挂后,三档 时,后排座椅声压级随转速变化示意图;图ioc为本技术乘用车单独采用扭转减震器和单独采用吊挂后,四档时,驾驶员耳侧声压级随转速变化示意图IOD为本技术乘用车单独采用扭转减震器和单独采用吊挂后,四档时,后排座椅声压级随转速变化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 乘用车的传动轴2- 乘用车的主减速器31- 乘用车的车身横梁32- 乘用车的车身横梁4- 乘用车的车身支架5- 乘用车的变速箱io-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110- 扭转减震器111- 质量块112- 橡胶层113- 中心轴1131- 法兰面1132- 花键120- 纵向吊挂121- 第一连接部 121卜安装孔122- 弯曲延伸部123- 第二连接部 1231-安装孔124- 凹部或镂空部 130 —横向吊挂131- 安装孔132- 安装孔133- 凹部或镂空部 14一吊挂胶垫15 —大垫片16 —螺栓17 —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阅图l采用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的车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 新型的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10,安装在乘用车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之间以及乘用车的传动系统和车身系统之间,包括扭转减震器110、纵向吊挂120和横 向吊挂130,在使用时,扭转减震器110、纵向吊挂120和横向吊挂130可以 不同时使用,但为了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扭转减震器110、纵向吊挂120和 横向吊挂130还是同时使用为佳。扭转减震器110安装于乘用车的变速箱5和传动系统的传动轴1之间,参 阅图2本技术扭转减震器示意图及本技术扭转减震器安装示意图,扭 转减震器110的质量块111通过橡胶层112硫化在扭转减震器的中心轴113 上,所述中心轴113 —端具有法兰面1131,另一端具有花键1132,法兰面1131 通过螺栓16和螺母17与乘用车的传动轴1的法兰面11螺栓连接,花键1132 插接入乘用车的变速箱5,即扭转减震器110与连接乘用车的变速箱5花键连 接。结合图4本技术纵向吊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安装在乘用车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之间以及乘用车的传动系统和车身系统之间,其特征在于,该乘用车降噪传动装置包括: 一安装于所述变速箱和所述传动系统的传动轴之间的扭转减震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亮王可峰常宏伟张文炬姜建中李彦斌刘扬刘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