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7604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将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输出轴12容纳于箱体14。使输出轴12的一端侧从箱体14的侧面突出。将小齿轮13固定在输出轴12的一端侧。在缆索3、4的外周面上形成与小齿轮13啮合的齿。在箱体14的侧面设有以与小齿轮啮合的方式引导缆索3、4的缆索导向面30、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电动机的旋转力使驱动驱动对象物的驱动用缆索在该驱动用缆索的中心线方向上移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上,作为这种驱动装置,例如公知的有,如专利文献l中公 开的那样,将构成汽车的天窗装置的一部分的车顶面板作为驱动对象物,以通 过驱动用缆索的推拉动作驱动该车顶面板的方式构成的驱动装置。专利文献l 的驱动装置设有容纳减小电动机的旋转速度的齿轮机构以及输出轴的箱体。该 箱体安装在构成天窗装置的一部分的支撑薄板上。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侧,从箱 体向支撑薄板侧突出。在输出轴的一端侧固定有小齿轮。另一方面,在驱动装置的缆索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小齿轮啮合 的齿。该缆索与支撑薄板构成不同物体而保持插在安装在该支撑薄板上的导向 管内的状态。插在导向内的缆索以齿与小齿轮啮合的方式配置。根据上述驱动装置,电动机的旋转力经由齿轮机构传递到输出轴 上,小齿轮旋转,缆索在导向管内滑动,并在引导于规定轨道上的同时,在缆 索的中心线方向上移动。通过该缆索的移动驱动车顶面板。专利文献l:特开2006-168531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l的驱动装置中,由于设有用于引导缆索的导 向管,缆索因导向管的壁厚部分而从箱体分离。此外,将导向管与支撑薄板作为不同物体构成而安装在该支撑薄板。这样,导向管以及支撑薄板的两者产生 的制造公差,考虑到与车辆行走时振动的箱体的接触,必须将导向管从箱体分 离,由此,缆索从箱体分离。这样,如果将缆索从箱体分离配置,从整体上看 驱动装置时,容纳缆索的容纳空间则会扩大。另外,专利文献l的驱动装置的缆索中,由于借助于导向管支撑 在为与箱体为不同物体的支撑薄板上,所以这些支撑薄板以及导向管上产生的 制造公差和装配误差会导致很难正确地定位缆索。如果缆索的定位不能变得正 确,与小齿轮的不良啮合变容易发生,缆索的动作便会变得不顺畅。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在以使缆索沿中心线方向上 移动的方式构成的驱动装置中,容纳输出轴的箱体和缆索变得紧凑而减小用于 容纳驱动装置的容纳空间,同时正确地定位缆索,实现顺畅的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在箱体的一个侧面上的缆 索导向面,引导缆索的箱体侧的部位。具体而言,第1专利技术中,设有联接到驱动对象物上的驱动用缆索 和电动机,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该电动机的旋转力使所述缆索沿该缆索的中 心线方向移动,设有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输出轴;在该输出轴的一端 侧突出的状态下容纳所述输出轴的箱体;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侧的驱动侧 啮合部;以及在所述缆索的规定长度的范围内设置的从动侧啮合部,所述缆索 的从动侧啮合部以与所述驱动侧啮合部啮合的方式沿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配 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上设有引导所述缆索的从动侧啮合部中的箱体侧的 部位的形状的缆索导向面。根据该结构,电动机的旋转力传递到输出轴后,驱动侧啮合部绕输出轴旋转。该驱动侧啮合部的旋转力,传递到缆索的从动侧啮合部,该缆索 沿中心线方向移动。此时,缆索由设置在箱体的一个侧面上的缆索导向面引导, 因此,缆索变成靠近箱体配置,缆索与箱体变得紧凑。另外,缆索导向面设置 在箱体上,与传统上利用从箱体分离配置的导向管和支撑薄板来定位缆索的情况场合相比,可相对于将缆索正确地定位在箱体上。第2专利技术中,在第l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在箱体上固定有以相对于缆索 的从动侧啮合部缆索从反对侧与缆索导向面抵接的方式形成的保持构件。 根据该结构,移动中的缆索稳定。第3专利技术中,在第2专利技术的基础上, 一对缆索相互间隔配置,在与 箱体的 一对缆索的间隙对应的部位上设有固定保持构件的固定部。根据该结构,保持构件固定在一对缆索之间的箱体上。并且减少 固定部的数量,同时可在相对于两缆索正确地定位保持构件的状态下固定。第4专利技术中,在第2或3的专利技术基础上,在箱体和保持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上设有抵接另一个的抵接部。根据该结构,例如,在箱体上设置抵接部的情况下,通过该抵接 部抵接保持构件,可将箱体正确地定位在保持构件上。从而可轻易将缆索导向 面和保持构件的位置关系设为正常的状态。此外,将抵接部设置在保持构件的 情况和将抵接部设置在箱体和保持构件两者上的情况是相同的。根据第1专利技术,在容纳输出轴的箱体的一个侧面上,由于设置有 引导缆索中的箱体侧的部位的缆索导向面,所以可使缆索和箱体紧凑而縮小驱 动装置的容纳空间,相对于箱体正确地定位缆索,使缆索的动作顺畅。根据第2专利技术,在箱体上固定有以相对于缆索的从动侧啮合部缆索从反对侧与导向面抵接的方式形成的保持构件,所以可稳定并引导缆索。根据第3专利技术,由于一对缆索相互间隔配置在与箱体中的一对缆 索之间对应的部位上设有固定保持构件的固定部,所以可减少固定部的数量, 简化结构,通过保持构件稳定并引导两缆索。根据第4专利技术,由于在箱体和保持构件的至少个上设有抵接另一 个的抵接部,所以可轻易将缆索导向面和保持构件的位置关系设为正常的状 态,使缆索的动作流畅。附图说明图l为安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的驱动装置的车辆的车顶的平面图。图2为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图3为图2中的ni-in线的截面图。图4为表示安装驱动装置的前框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为图2中的V-V线截面图。图6为从驱动装置的安装面侧看前框的图形。图7为与实施例2中的图3相当的图形。附图标记1驱动装置2前框(保持构件)3第l缆索4第2缆索3a、 4a齿(从动侧啮合部) 10电动机 12输出轴13小齿轮(驱动侧啮合部)14箱体25薄板构件30第l缆索导向面31第2缆索导向面32第l固定部33第2固定部34抵接部101车顶面板(驱动对象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以下的优选实施 例的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绝非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其适用物或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l)图1示出了设有天窗装置A的汽车车顶,该天窗装置A设有用于打开和关 闭形成于车顶上的开口部100的车顶面板101、联接到车顶面板101的左右两端 部上的一对的连接构件(未图示)、在前后方向上引导车顶面板101的左右两端 部的滑动导轨(未图示)、驱动车顶面板101的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1以及安装有驱 动装置1的前框2。上述前框2由树脂材料构成,以沿汽车宽度方形延伸的方式形成,从下方安装在车顶中的开口部100的车辆前缘附近。上述驱动装置1安装在该前 框2的下表面上。前框2以及驱动装置1从下方由内部装设的材料(未图示)覆盖。如图2所示,上述驱动装置l设有作为驱动用缆索的第1以及第2 缆索3、 4和使这些缆索(cable)3、 4沿其中心线方向移动的驱动力发生部5。第l 以及第2缆索3 、 4的端部分别固定在车辆左侧的连接构件以及右侧的连接构件 上,并借助于左侧以及右侧连接构件联接在车顶面板101上。通过使第l以及第 2缆索3、 4移动,车顶面板101在描绘规定轨迹的同时倾斜和滑动。上述驱动装置1的驱动力发生部5设有如图3所示的电动机10; 降低电动机10的旋转速度的齿轮机构11;传递从齿轮机构11输出的输出轴12;, 固定在输出轴12上的小齿轮13以及容纳齿轮机构11和输出轴12的箱体14。如图2所示,上述电动机10在旋转轴15的延伸方向上设有长壳体 16,旋转轴15从该壳体16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突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装置,设有联接到驱动对象物上的驱动用缆索和电动机,构造成通过该电动机的旋转力使所述缆索沿该缆索的中心线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设有: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输出轴; 在该输出轴的一端侧突出的状态下容纳所述输出轴的箱体; 设 置在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侧的驱动侧啮合部;以及 在所述缆索的规定长度的范围内设置的从动侧啮合部, 所述缆索的从动侧啮合部以与所述驱动侧啮合部啮合的方式沿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配置, 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上设有引导所述缆索的从动侧啮 合部的箱体侧的部位的形状的缆索导向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佛圆司大土井耕三贝恩哈德阿洛伊斯迈耶
申请(专利权)人:伟巴斯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