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射流自清洗滤网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7316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射流自清洗滤网过滤器,由射流元件、网式过滤组件和吸污组件构成。过滤组件的两个进水口被分隔在吸污组件的空心薄柱体两边,射流元件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过滤组件的两个进水口连接,过滤组件的出水口与输水管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滤网堵塞形成的压差驱动射流的附壁与换向,推动吸污组件循环往复运动,吸取并排出聚集在滤网上的堵塞物,实现滤网的自清洗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应用射流实现吸污组件的自动运行与换向,换向机构耐久可靠,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能够在工作状态下自动清洗滤网,过滤器可连续工作,适用于微灌、喷灌、低压管道灌溉用水及工业循环、冷却水的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水过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射流自清洗滤网过滤器
技术介绍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是农业微灌系统与工业水处理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过滤设备。目 前常见的吸污式自清洗网式过滤器设置有压差传感器、控制器、电动排污阀等自动控制装 置,过滤器内部设有旋转架,旋转架一般由电机或液力马达驱动,旋转架接近滤网的部分开 设吸污口。当控制器监测到滤网内外压差达到预设值时,启动电动排污阀和驱动装置,驱 动旋转架旋转,由吸污口吸取并排出聚集在滤网上的堵塞物,达到连续、自动清洗滤网的目 的。由于安装有压差传感器、控制器、电动排污阀等自动控制装置,使得过滤器具有复杂的 自清洗控制系统与较高的设备造价,而且需要具有自动控制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 维护和操作。申请号为200510048198. 1的中国专利“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申请号 为02119415. 7的中国专利“全自动自清洗连续水过滤器”、申请号为02119415. 7的中国专 利“微灌卧式螺旋自清洗网过滤器”公开了一种旋转吸污式自清洗滤网过滤器,通过吸污管 将过滤网内污物吸出,实现不停机状态下的滤网自清洗,但是需要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装 置实现滤网的自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维护便利、利用射流技术换向与连续 自清洗的网式过滤器。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射流自清洗滤网过滤器,由射流元件、过滤组 件和吸污组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射流元件有三种构成方案第一种方案的射流元件,上游端是水流输入 口,其后接前大后小形状的喷嘴,喷嘴后是一段喇叭形的通道,喇叭形通道的上游端两侧壁 面上对称设置控制孔I和控制孔II,喇叭形通道的下游端两侧壁面上对称设置排空孔I和 排空孔II。其后,喇叭形通道被分流劈分为输出道I和输出道II,在输出道I的垂直壁面上 设置信号孔I,在输出道II的垂直壁面上设置信号孔II。信号孔I与控制孔I连通构成信 号道I,信号孔II与控制孔II连通构成信号道II ;第二种方案的射流元件,上游端是水流输 入口,其后接前大后小形状的喷嘴,喷嘴后是一段喇叭形的通道,喇叭形通道的上游端两侧 壁面上对称设置控制孔I和控制孔II。其后,喇叭形通道被分流劈分为输出道I和输出道 II,在输出道I的侧壁面上设置信号孔I,在输出道II的侧壁面上设置信号孔II。信号孔I 与控制孔I连通构成信号道I,信号孔II与控制孔II连通构成信号道II ;第三种方案射的 流元件,上游端是压力水流输入口,输入口后接前大后小形状的喷嘴,喷嘴后是一段喇叭形 的通道,喇叭形通道被分流劈分为输出道I和输出道II。在构建射流自清洗滤网过滤器时, 射流元件可在三种方案中任选其一。过滤组件包括外壳、滤网、2个进水口和1个出水口,2个进水口和1个出水口设 置在外壳上,滤网置于外壳内,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外壳上设置一个排污通道。吸污组件置于过滤组件内。吸污组件由侧面开孔的空心薄柱体或空心薄环形柱体 与排污管组成,排污管与空心薄柱体或空心薄环形柱体连通,并与其底面垂直,排污管尾端 可以安装水轮。射流元件的两个输出道分别与过滤组件的两个进水口连通。过滤组件的两个进水口被分隔在吸污组件空心薄柱体的两边。本专利技术工作时,管道中的压力水流由射流元件的水流输入口进入,经过喷嘴形成 高速射流,射流在通过喷嘴后将产生附壁效应,水流将附壁于射流元件两个输出道中的其 中一个输出道输出,然后通过与该输出道连通的过滤组件进水口进入滤网,将水流压力作 用在吸污组件空心薄柱体的一个底面,推动吸污组件运动,吸污组件空心薄柱体侧面的孔 口将聚集在滤网上的堵塞物吸入空心薄柱体,然后由排污管排出。当吸污组件运行至滤网 一边的终点时,滤网被清洗干净,水流通过滤网进行过滤。随着过滤时间的推移,滤网堵塞 面积逐渐增加,使滤网内水压升高,当压力超过临界值时,射流切换到射流元件的另一个输 出道输出,通过过滤组件的另一个进水口进入滤网,将水流压力作用在吸污组件空心薄柱 体的另一个底面,推动吸污组件反向运动,清洗滤网,过滤水流。如此循环往复,产生连续的 过滤与清洗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应用射流附壁换向原理驱动吸污组件循环往复运 动,实现滤网的自清洗过程,保证过滤器连续工作。省去传统自清洗过滤器的自动监测与 控制装置,简化了过滤器的自动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简单;换向机构可靠、持久,加工工艺 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安装使用方便;利用输水管道的水压运行,不需要外加动力,运行能耗 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空心薄圆柱体和排污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空心薄圆环柱体和排污管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流输入口 2.喷嘴 3.控制孔I 4.控制孔II 5.排空孔I 6.排空孔II 7.信号孔I 8.信号孔II 9.分流劈10.输出道I 11.输出道II 12.过滤组件进水口 I 13.过滤组件进水口 II 14.过滤组件外壳15.止水16.滤 网17.过滤组件出水口 18.空心薄圆柱体19.吸污孔20.排污管21.排污通 道22.水轮23.空心薄圆环柱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5参照图1与图2。射流元件由水流输入口 1、喷嘴2、控制孔I 3、控制孔II 4、排空孔 I 5、排空孔116、信号孔I 7、信号孔II 8、分流劈9、输出道I 10、输出道II 11组成,其中分 流劈9将流道分为输出道I 10、输出道II 11,信号孔I 7与控制孔I 3通过管道从外部相连 构成信号道I,排空孔I 5在输出道I 10的左侧壁面上,与输出道I 10连通,并通过管道 从外部与排污通道21连通;信号孔II 8与控制孔II 4通过管道外从部相连构成信号道II, 排空孔II 6在输出道II 11的右侧壁面上,与输出道II 11连通,并通过管道从外部与排污通 道21连通。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组件进水口 I 12、过滤组件进水口 II 13、过滤组件外壳14、 止水15、滤网16、过滤组件出水口 17、排污通道21 ;过滤组件外壳14为空心圆柱体,滤网 16呈圆筒状、设于过滤组件外壳14内部;所述滤组件进水口 I 12和过滤组件进水口 II 13 开设于过滤组件外壳14的侧壁上,处于在滤网16的内侧,过滤组件出水口 17开设于过滤 组件外壳14的侧壁上、处于滤网16的外侧;输出道I 10与过滤组件进水口 I 12连通,输 出道II 11与过滤组件进水口 II 13连通。吸污组件包括空心薄圆柱体18、排污管20和排污 通道21,排污管20与空心薄圆柱体18垂直连通,排污管20中心与空心薄圆柱体18底面圆 心重合,排污管20与排污通道21相通;空心薄圆柱体18外圆周面均勻布设吸污孔19,空 心薄圆柱体18设于滤网16的内部、空心薄圆柱体18的外圆周面贴近滤网16。由此构成的 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射流自清洗滤网过滤器,即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具体实现过程管道中的压力水流由射流元件的水流输入口 1进入,经过喷嘴2形 成高速射流,在喷嘴出口处产生科恩达效应,射流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流自清洗滤网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由射流元件、过滤组件和吸污组件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坤袁寿其李红朱兴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