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7123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所述波导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通带腔体、至少一个吸收腔体、设置在各腔体之间的耦合板、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通带腔体和所述吸收腔体级联并且所述吸收腔体处于所述波导滤波器的末端,所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设置在通带腔体上并且输出端口设置在与所述吸收腔体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滤波器的带内插入损耗和带外衰减达到最佳状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波导滤波器,更加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带有 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
技术介绍
射频滤波器是用来分离不同频率射频信号的一种器件。它的主要 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而只让需要的信号 通过。在广播电视发射天馈线系统中,滤波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为 了对发射机产生的带外信号进行抑制,规范输出信号的频谱, 一般在 发射机的输出端和天线之间加接输出带通滤波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带通滤波器典型结构是级联式的耦合谐振 腔结构,即将谐振频率相同的多个谐振腔通过一定的耦合方式级联起 来。通过调整输入输出端及各谐振腔间的耦合量就可以使带通滤波器 的性能满足要求。常用的耦合方式主要有环耦合(磁耦合)、探针耦合 (电耦合)和缝耦合(电耦合或磁耦合),耦合量的大小取决于耦合环的 位置、方向、大小,探针的位置、粗细、深度及耦合缝的位置、大 小等参量。频率选择性是带通滤波器的重要指标,传统的提高频率选择性的 方法是增加谐振腔的数量,增加谐振腔的数量虽然可以提高频率选择 性,但也会引起滤波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插入损耗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按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包括 至少一个通带腔体、至少一个吸收腔体、设置在各腔体之间的耦合板、 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中,所述通带腔体和所述吸收腔体级联并且 所述吸收腔体处于所述波导滤波器的末端,所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设置在通带腔体上并且输出端口设置在与所述吸收腔体直接级联的 通带腔体上。按照本技术的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优选地,在吸收 腔体和与其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之间的耦合板上,设置有耦合缝隙和耦合用的异面s形环,所述耦合缝隙和所述异面s形环使得吸收腔体内的两个正交模式均与所述吸收腔体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内的同一模式耦合,所述异面s形环包括两个末端部分和一个中间部分,所述两个末端部分分别与所述中间部分的两端连接,所述两个末端部分和 所述中间部分两两垂直并且均由导体形成,其中所述中间部分穿过所 述吸收腔体和与其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之间的耦合板,使其两端分别 处于所述吸收腔体和与所述吸收腔体直接级联的所述通带腔体内。按照本技术的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优选地,各个所 述腔体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柱。按照本技术的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优选地,各个所 述腔体由圆形波导或方波导构成。按照本技术的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优选地,至少一 个通带腔体之间的耦合板上设置有耦合用缝隙。按照本技术的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优选地,在所述异面S形环的两个末端部分的远离中间部分的末端上,分别设置有绝 缘支撑,用于在耦合板上定位所述两个末端部分。按照本技术的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优选地,在所述 异面S形环的中间部分的中央位置上,设置有绝缘支撑,用于将所述 中间部分固定在耦合板上。本技术将参与工作的腔体分成两组, 一组通带腔, 一组吸收 腔,其优点在于,使滤波器的带内插入损耗和带外衰减达到最佳状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考附图说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而且 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也会更明显。图1表示按照本技术的波导滤波器的外观图2表示按照本技术的波导滤波器的各个腔体内的工作波模式以及耦合模式;图3表示按照本技术的波导滤波器的吸收腔体和与其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的内部结构和耦合方式。具体实施方式总地来讲,本技术是将参与工作的腔体分成两组, 一组通带 腔, 一组吸收腔。经过模式配置,使滤波器的带内插入损耗和带外衰 减达到最佳状态。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波导滤波器的详细结构。 图1表示按照本技术的波导滤波器的外观图。该波导滤波器 是四腔双模滤波器,其带内的插入损耗优于三腔双模滤波器,而带外衰减则优于四腔双模滤波器。如图l所示,按照本技术的波导滤波器100包括四个级联的谐振腔,g卩,三个通带腔体103和一个吸收 腔体104,吸收腔体104处于波导滤波器100的最末端。此外,按照 本技术的波导滤波器100还包括设置在各腔体之间的耦合板 106、设置在各腔体外壁上的多个调节螺柱105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个 通带腔体103外周壁上的输入端口 101和输出端口 102,其中输出端 口 102设置在与吸收腔体104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103上。此处的各 个腔体采用的是圆形谐振腔。图2示出了各个腔体内的工作波模式以及耦合模式。从图2中可 以看出,每个谐振腔内都存在两个相互正交的工作模式。通带腔体 103内的两个工作模式是通过通带腔体103之间的耦合板106上的十 字形缝隙(未示出)实现的。而吸收腔104内的双模式7、 8要分别 和与其直接级联的通带腔103内的模式6发生耦合,其中模式8与模 式6的耦合是通过耦合板106上的一字形缝隙(未示出)完成的,而 模式7和模式6的耦合则是通过耦合版106上的异面S形环107完成 的。图3示出了吸收腔体104和与其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103的内部 结构和耦合方式。如图3所示,吸收腔体104内的两个工作模式7、 8均与通带腔体103内的工作模式6耦合。为此,在吸收腔体104和 与其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103之间的耦合板106上设置有耦合缝隙 (未示出)和异面S形环107。耦合缝隙(未示出)用于吸收腔体104 内与通带腔体103内的模式6平行的模式8与模式6的耦合,而异面 S形环107用于吸收腔体104内与通带腔体103的模式6正交的模式 7与模式6的耦合。7如图3所示,异面S形环107由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包括 两个末端部分107a和107c和一个中间部分107b。两个末端部分和一 个中间部分两两垂直,并且均由导体形成。中间部分107b穿过耦合 板106,使其两端分别处于通带腔体103和吸收腔体104内。末端部 分107a处于通带腔体103内,末端部分107c处于吸收腔体104内。 此外,如图3所示,在异面S形环107的末端部分107a和107c的远 离中间部分107b的末端上,分别设置有绝缘支撑108a,用于定位两 个末端部分107a和107c。在异面S形环107的中间部分107b的中 央位置,设置有绝缘支撑108b,用于将中间部分107b固定在耦合板 106上。按照本技术,处于通带腔体103内的末端部分107a与 通带腔体103内的模式6平行,而处于吸收腔体104内的末端部分 107c与吸收腔体104内的模式7平行,从而通过该异面S形环107 使吸收腔体104内的模式7与通带腔体103内的模式6耦合。按照本技术,能够使波导滤波器的带内插入损耗和带外衰减 达到最佳状态。本技术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并 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和方案;这里所包含的这些实施和方案的目的 在于,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践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 容易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因此, 本技术只受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限定,凡与本技术构思相同 的各种技术方案,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通带腔体,至少一个吸收腔体,设置在各腔体之间的耦合板,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双吸收腔的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滤波器包括: 至少一个通带腔体, 至少一个吸收腔体, 设置在各腔体之间的耦合板, 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其中,所述通带腔体和所述吸收腔体级联,并且所述吸收腔体处于所述波导滤波器的末端; 所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设置在通带腔体上,并且输出端口设置在与所述吸收腔体直接级联的通带腔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强王轶冬居继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飞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