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7020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所述汽包包括外壳,所述壳体上分别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且所述出水管和回流管分别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和过滤器装置,所述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并设置在所述循环泵与汽包之间,所述过滤器装置包括过滤器本体、托架、和支撑框架,其中所述过滤器本体具有入口、出口和设置在其内的滤芯,所述托架安装到过滤器本体上,且所述托架沿纵向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的过滤器装置能够快速拆卸、更换滤芯和安装从而提高操作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器装置的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余热锅炉是用于回收热量的设备,例如在有色冶金领域,余热锅炉广泛地 用于回收熔炼炉排出的烟气中的热量。传统上,余热锅炉通常包括炉体、汽包和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将汽包内的 冷却水供给到炉体,在炉体经过热交换的水和蒸汽混合物返回到汽包,蒸汽通 过汽包排出用于气体用途,而返回的水循环利用。为了避免冷却水对炉体、汽包、循环管路、循环泵等的不利影响,余热锅 炉对冷却水要求比较高,在循环管路与汽包之间通常要设置过滤器对循环水进 行过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需要更换过滤器的滤芯。传统上,在更换滤芯时,都是人工将过滤器与管路拆开然后将过滤器移开, 更换滤芯后再将过滤器移动到安装位置与管路相连,但是由于余热锅炉的过滤 器体积和重量通常比较大,将过滤器与管路对齐非常困难,因此过滤器的拆卸 和安装非常费时费力,进而导致操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过滤器装置能够快速拆卸和安 装从而提高效率的余热锅炉。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 包,所述汽包包括外壳,所述壳体上分别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 汽管,且所述出水管和回流管分别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和过滤器装置,所述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并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汽包之间,所述过滤器装置包括过滤器本体、托架、和支 撑框架,其中所述过滤器本体具有入口、出口和设置在其内的滤芯,所述托架 安装到过滤器本体上,且所述托架沿纵向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框架 上。另外,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托架包括第 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 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分别位于过滤器本体的横向两侧、第 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近端分别安装到过滤器本体上而它们的远端分别支撑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为U形,且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近端封闭而远端敞开。所述托架进一步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在所 述第一和第二托板的远端附近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托板的下表面上并且支 撑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托架与所述支撑框架接触的下表面上安装有第 一光滑板。 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托架接触的上表面上安装有与第一光滑板对应的第 二光滑板。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至第四支柱,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柱位于过滤器主 体的横向一侧,所述第三和第四支柱位于过滤器主体的横向另一侧;第一和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支柱上且第二支撑板安装在第 三和第四支柱上且第一和第二支撑板支撑所述托架;和多个加固板,所述多个 加固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至第四立柱之间。根据本技术的过滤器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托 架和支撑框架以防止托架与支撑框架脱离。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托架上的连接孔和支撑框架 上的长孔;螺母,所述螺母配合在所述螺栓的一端;和防紧套,所述防紧套位 于支撑框架的长孔内并套在螺栓上,其中防紧套从支撑框架的下表面伸出预定 长度。所述支撑框架进一步包括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安装在支撑框架的^f黄向两侧且邻近所述支撑框架的纵向一端。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之一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由于过滤器装置的过滤器本体能够通过托架 在支撑框架上移动,因此在需要更换滤芯时,只需将过滤器本体与汽包的出水 管的连接断开,然后将过滤器本体移离到与汽包的出水管移开的拆卸位置,就 能够将旧滤芯抽出,再将新滤芯插入,然后将过滤器本体移动到与汽包的出水 管对齐的安装位置,最后用连接件将过滤器本体的入口、出口等与汽包的出水 管紧固相连,因此,省时省力,提高了更换滤芯的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 动强度。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在托架和/或支撑框架上分别设置光滑板, 能够减小移动托架时的阻力,便于移动操作。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过滤器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在过滤器本 体和托架一起在支撑框架上移动时,能够防止过滤器本体和托架与支撑框架上意外脱离。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过滤器装置通过设置防紧套,能够防止螺栓 和螺母将将托架与支撑框架紧固的过死而影响托架在支撑框架上的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余热锅炉,过滤器装置通过设置辅助支撑件,能够在托 架移动到支撑框架的纵向一端时辅助支撑托架和过滤器本体。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 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余热锅炉的过滤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过滤器装置的左视示意图4是图3所示过滤器装置沿A-A的剖一见图5是图3中的I部分的放大视图6是构成炉体的膜式壁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7是构成炉体的膜式壁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构成炉体的膜式壁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和 图9是构成炉体的膜式壁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 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上"、"下"、"远端"、"近端"、"纵向"、"横向,,等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 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如图l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00,汽包200, 循环泵300,和过滤器装置400。炉体100上具有用于交换烟气内的热量的热交换器。为了更好地进行热交 换,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小炉体100的重量,炉体100由膜式壁构成,从而炉 体100本身构成了热交换器。另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炉体 100的内壁上可以设有耐火材料。构成炉体100的膜式壁可以是膜式水冷壁。所谓膜式壁,就是由金属管(例 如钢管)构成的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图6示出的示例中,膜 式壁由钢管104和金属板(例如钢板)105间隔焊接而成。相邻的钢管104通 过钢板105连4妄起来,钢管104内可以通冷却水,乂人而构成膜式水冷壁。在图 7示出的示例中,膜式壁由钢管104直接相互焊接而成。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 钢管104与金属棒120间隔焊接而成,相邻的钢管104通过金属棒120相互连 接。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膜式壁是钢管104与金属板121 (例如钢板)相互 焊接而成的,钢管104间隔开地焊接到钢板121上,与图6所示示例不同的是, 多个钢管104分别焊接到钢板121的表面上。构成膜式壁的钢管104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循环管路,其内可以充有循 环水,从而膜式壁形成为膜式水冷壁。在图5、 7和8所示的示例中,钢板105,金属棒120和钢板121起到连接的作用,并增加强度,使膜式壁不易发生变形。 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膜式壁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形式,只要它由其内 能够通冷却液的管构成。当然,在炉体IOO上还可以设置分配联箱10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 汽包,所述汽包包括外壳,所述壳体上分别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且所述出水管和回流管分别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 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出水管 上;和 过滤器装置,所述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并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汽包之间,所述过滤器装置包括过滤器本体、托架、和支撑框架,其中所述过滤器本体具有入口、出口和设置在其内的滤芯,所述托架安装到过滤器本体上,且所述托架沿纵向方向可移动 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岗陈逢胜劳学竞徐建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