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748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所述上臂结构包括上臂,设置在所述上臂上的卡丝器和上导电块,其中,所述上臂的第一端与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立柱之间通过第一十字铰接结构相连接,所述上臂的第二端与导轮座之间通过第二十字铰接结构相连接,所述导轮座与升降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切削精度;保证电极丝在完成上丝后,在张力的作用下,使电极丝自动从卡丝器中跳出,避免了卡丝器的损坏,提高了卡丝器的使用寿命。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使电极丝在上臂中的空间位置变化很小,从而减小了上臂的尺寸和重量,改变了机床的外观质量,且方便电极丝的更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尤其是一种用于往复式快走丝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的上臂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是以上下导电块给电极丝供电的方式,通过丝 的往复运行对工件进行放电切割加工。如图1所示,为一种公知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机床立柱11为c型结构,因此其具有良好的刚性及精度保持性,但该上臂结构 10由于要考虑电极丝12在Z轴上下移动、V轴的左右移动、U轴的平面摆动 运动以及张丝机构的左右移动,因此使得电极丝12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范围较 大,从而导致上臂结构10的外形尺寸较大。同时由于电极丝12的位置不确定 性,电极丝12与导电块、卡丝器均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从而无法很好的 运用上导电块,经常会出现由于电极丝12与导电块之间的包角过小,导致两者 之间接触不好;或包角过大,则容易断丝,有时甚至于出现卡丝器被切断的现 象。另外,公知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其前端102与U/V轴支板仅是通 过一个铰链连接,上臂的后端101则直接浮置在立柱箱体侧壁上,当所述上臂 沿Z轴上下移动、或沿V轴左右移动或沿U轴进行平面摆动时,上臂的后端相 对于立柱箱体的侧壁作相应的滑动,由于滑动摩擦的产生使得上臂相对于U/V 轴的连接板施加了一定的扭矩,从而影响U/V轴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尤其是一种用于往复式 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能够保证上导电块与电极丝空间位置,接触均匀可 靠,同时保证电极丝在完成上丝后,在张力的作用下,使电极丝自动从卡丝器 中跳出,避免卡丝器损坏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为此,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 上臂结构包括上臂,设置在所述上臂上的卡丝器和上导电块,其中,所述上臂 的第一端与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立柱之间通过第一十字铰接结构相连接,所述 上臂的第二端与导轮座之间通过第二十字铰接结构相连接,所述导轮座与升降 机构相连接。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十字铰接结构 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一个借轮,所述上臂的第一端设有长槽孔, 一螺钉穿 过所述长槽孔将所述上臂与所述借轮铰接连接,且所述长槽孔孔径大于等于所 述螺钉直径。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借轮的轴线与所述 立柱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螺钉的轴线与所述立柱的轴线相平行。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十字铰接结构 包括一铰链, 一连接板,所述铰链的一端与所述上臂的第二端相连接,另一端 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导轮座铰接连接。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板与导轮同轴 设置在所述导轮座上。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 述导轮同心的弧形长槽孔, 一限位螺钉穿过所述弧形长槽孔将所述连接板与所 述导轮座铰接连接。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铰链的连接轴与所 述立柱平行设置,所述限位螺钉与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正交设置。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导轮座上设有与导轮同心的挡圈,所述挡圈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导轮座铰接连接。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上臂的中部设有卡 丝器o如上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中,所述上导电块设置在距所述上臂第二端100—150mm的位置。 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技术由于上臂两端与立柱和升降机构之间均采用了十字铰接连接结 构,从而保证了上臂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同时上臂的第一端、第二端能够分别 绕上导轮和借轮的中心线转动,在沿Z轴上下移动、沿U轴在平面内摆动或沿 V轴前后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电极丝相对于上导电块、卡丝器在空间位置没有 相对位置改变,仅在上臂沿V轴左右移动的情况下电极丝在上导电块的表面位 置有微小的改变,但不影响电极丝与上导电块的包角,从而保证电极丝与上导 电块的位置不变,使电极丝与上导电块的接触均匀可靠,提高了电火花线切割 机床的切削精度。同时保证电极丝在完成上丝后,在张力的作用下,使电极丝 自动从卡丝器中跳出,避免了卡丝器的损坏,提高了卡丝器的使用寿命。由于本技术的结构使电极丝在上臂中的空间位置变化很小,从而减小 了上臂的尺寸和重量。改变了机床的外观质量,且方便电极丝的更换。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其中,图1是一种公知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本技术上臂结构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7是图4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8是图2中IV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9是图2中IV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10是图9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 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2是具有本技术上臂结构20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2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20,包括上臂201, 设置在所述上臂201上的卡丝器202和上导电块203,其中,所述上臂201的 第一端204与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立柱21之间通过第一十字铰接结构22相连 接,所述上臂201的第二端205与导轮座23之间通过第二十字铰接结构24相 连接,所述导轮座23与U/V轴滑板相连接,所述U/V轴滑板与升降机构(Z 轴)25相连接,此结构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请进一步配合参见图3 —图7,其中,图3是本技术的电火花线切割机 床的上臂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 俯视示意图;图5、图6、图7分别是图4中I、 II、 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5所示,所述第一十字铰接结构22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21上的一 个借轮221 ,所述上臂201的第一端204设有长槽孔2041 , 一螺钉222穿过所 述长槽孔2041将所述上臂201与所述借轮221铰接连接,且所述长槽孔2041 孔径大于等于所述螺钉222的直径。所述借轮221的轴线与所述立柱21的轴线 相垂直,所述螺钉222的轴线与所述立柱21的轴线相平行,形成十字铰接结构。 请配合参见图6、图7,所述上臂201的中部设有卡丝器202,所述上导电块203 设置在距所述上臂第二端100 — 150mm的位置。如图2、 3、 4、 6所示,所述第二十字铰接结构24包括一铰链241, 一连 接板242,所述铰链241的一端与所述上臂201的第二端205相连接,另一端 与所述连接板242相连接,所述连接板242与所述导轮座23铰接连接。且所述 连接板242与所述导轮26同轴设置在所述导轮座23上,所述连接板242上设 有与所述导轮26同心的弧形长槽孔2421, 一限位螺钉244穿过所述弧形长槽 孔将所述连接板242与所述导轮座23铰接连接。其中,所述铰链241的连接轴 与所述立柱21平行设置,所述限位螺钉24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上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结构包括上臂,设置在所述上臂上的卡丝器和上导电块,其中,所述上臂的第一端与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立柱之间通过第一十字铰接结构相连接,所述上臂的第二端与导轮座之间通过第二十字铰接结构相连接,所述导轮座与升降机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异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阿奇夏米尔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