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45586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交换系统(1A),其具有室外用热交换器(11)、室内用热交换器(12)、压缩机(13)、膨胀阀(15)、毛细管(16)和冷却套(20)。压缩机(13)设于连接室外用热交换器(11)和室内用热交换器(12)的两条路径中的一方的路径即第1路径(PT1)上,膨胀阀(15)和毛细管(16)以及止回阀(17)设于连接室外用热交换器(11)和室内用热交换器(12)的两条路径中的、与配置有压缩机(13)的路径相反侧的路径即第2路径(PT2)上。对被冷却物(30)进行冷却的冷却套(20)设于膨胀阀(15)和毛细管(16)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等的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在空调系统等的热交换系统中,存在使用在该热交换系统的制冷剂 通路中流过的制冷剂,对次要被冷却物进行冷却(例如该热交换系统中 的逆变器)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系统中披露了以下技术设置对次要 被冷却物进行冷却的冷却部,同时在该冷却部的前后分别设置毛细管, 调整通过该冷却部的制冷剂的温度(中间温度)。但是,在这种系统中,设置在冷却部前后的两个毛细管是固定节流 装置,所以在该系统的运转条件或空气条件变动时,难以对应于该变动 进行冷却部的温度调整。因此,有可能在冷却部产生结露。对此,在专利文献2的热交换系统中,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串联 设置两个电子膨胀阀,同时在这两个电子膨胀阀之间设置冷却部。电子 膨胀阀是可变节流装置,通过调整这两个电子膨胀阀的阀幵度,可以比 较自由地调整产生于冷却部两端的压力差。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在两 个电子膨胀阀之间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调节,能够对次要被冷却物进行 冷却,而不会产生结露。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69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3081号公报但是,电子膨胀阀的价格比毛细管高,所以在设置两个电子膨胀阀 时,存在不得不增加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6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系统,可以避免成本的增加,并防 止在冷却部附近产生结露。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1方式(1A 1D)具有:第1热交换器(ll); 第2热交换器(12);压縮机(13),其设于连接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述第2热交换器的两条路径中的一方的路径即第1路径(PT1)上,用于 压縮制冷剂;可变节流装置(15),其设于连接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述 第2热交换器的两条路径中的、与配置有所述压縮机的路径相反侧的路 径即第2路径(PT2)上;固定节流装置(16),其设于所述第2路径上; 和冷却部(20),其设于所述第2路径上,用于对被冷却物(30)进行冷 却,所述冷却部(20)设于所述可变节流装置(15)和所述固定节流装 置(16)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2方式(1C、 1D)是在该第1方式中还具 有止回阀(17),该止回阀(17)设于将所述固定节流装置(16)的一端 侧的第l分支位置(Bl、 B3)和所述固定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侧的第2分 支位置(B2、 B4)相对所述固定节流装置并联连接的旁通通路上,所述 止回阀被设置成为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固定节流装置(16)的两端中远 离所述冷却部的一端侧的所述第1分支位置(Bl、 B3)流向接近所述冷 却部的一端侧的所述第2分支位置(B2、 B4)。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3方式(1C)是在该第2方式中,所述第 1热交换器(11)在制冷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作用,所述固定节流装置(16) 和止回阀(17)的双方设于所述第1热交换器(11)和所述冷却部(20) 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4方式(1D)是在该第2方式中,所述第 2热交换器(12)在制热运转时发挥冷凝器的作用,所述固定节流装置(16) 和止回阀(17)的双方设于所述第2热交换器(12)和所述冷却部(20) 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5方式(1A、 1C)是在该第1 第3的任 一方式中,所述可变节流装置(15)设于所述第2热交换器(12)和所 述冷却部(20)之间,当在制热运转中判定为在所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7可能性为预定水平以上时,增大所述可变节流装置的流量。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6方式(1A、 1C)是在该第1 第3的任 一方式中,所述可变节流装置(15)设于所述第2热交换器(12)和所 述冷却部(20)之间,当在制冷运转中判定为在所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 可能性为预定水平以上时,减小所述可变节流装置的流量。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7方式(1B、 1D)是在该第l方式、第2 方式或第4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可变节流装置(15)设于所述第1 热交换器(11)和所述冷却部(20)之间,当在制热运转中判定为在所 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可能性为预定水平以上时,减小所述可变节流装置 的流量。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8方式(1B、 1D)是在该第l方式、第2 方式或第4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可变节流装置(15)设于所述第1 热交换器(11)和所述冷却部(20)之间,当在制冷运转中判定为在所 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可能性为预定水平以上时,增大所述可变节流装置 的流量。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9方式是在该第1 第8的任一方式中还 具有控制单元(50),当判定为在所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可能性为预定水 平以上时,变更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述第2热交换器中至少一方的风 扇(IIF、 12F)的旋转速度。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10方式是在该第9方式中,所述第1热交 换器(11)是配置在室外的室外用热交换器,所述第2热交换器(12) 是配置在室内的室内用热交换器,当在制冷运转中判定为在所述冷却部 附近结露的可能性为预定水平以上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第1热交换 器(11)的风扇(11F)的旋转速度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11方式是在该第9方式或第10方式中, 所述第1热交换器(11)是配置在室外的室外用热交换器,所述第2热 交换器(12)是配置在室内的室内用热交换器,当在制冷运转中判定为 在所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可能性为预定水平以上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所 述第2热交换器(12)的风扇(12F)的旋转速度增大。8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12方式是在该第9 第11方式中的任一方 式中,所述第1热交换器(11)是配置在室外的室外用热交换器,所述 第2热交换器(12)是配置在室内的室内用热交换器,当在制热运转中 判定为在所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可能性为预定水平以上时,所述控制单 元使所述第l热交换器(11)的风扇(11F)的旋转速度增大。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13方式是在该第9 第12方式中的任一 方式中,所述第1热交换器(11)是配置在室外的室外用热交换器,所 述第2热交换器(12)是配置在室内的室内用热交换器,当在制热运转 中判定为在所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可能性为预定水平以上时,所述控制 单元使所述第2热交换器(12)的风扇(12F)的旋转速度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14方式(1E、1F)具有:第1热交换器(ll); 第2热交换器(12);压縮机(13),其设于连接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 述第2热交换器的两条路径中的一方的路径即第1路径上,用于压縮制 冷剂;可变节流装置(15),其设于连接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述第2热 交换器的两条路径中的、与配置有所述压缩机的路径相反侧的路径即第2 路径上;和冷却部(40),其设于所述第2路径上,用于对被冷却物(30) 进行冷却,并具有固定节流装置(18)作为插通于该冷却部中的配管的 至少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15方式(1E)是在该第14方式中,所述 可变节流装置(15)设于所述第2热交换器(12)和所述冷却部(20) 之间,当在制热运转中判定为在所述冷却部附近结露的可能性为预定水 平以上时,增大所述可变节流装置的流量。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系统的第16方式(1E)是在该第14方式中,所述 可变节流装置(15)设于所述第2热交换器(12)和所述冷却部(20) 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系统(1A~1D),其具有: 第1热交换器(11); 第2热交换器(12); 压缩机(13),其设于连接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述第2热交换器的两条路径中的一方的路径即第1路径(PT1)上,用于压缩制冷剂; 可变节流装置(15),其设于连接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述第2热交换器的两条路径中的、与配置有所述压缩机的路径相反侧的路径即第2路径(PT2)上; 固定节流装置(16),其设于所述第2路径上;和 冷却部(20),其设于所述第2路径上,用于对被冷却物(30)进行冷却, 所述冷却部(20)设于所述可变节流装置(15)和所述固定节流装置(1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木润一瀬户口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