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5258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气元件(100)具备:电介质层(1~10)、导体板(11~14、21~25)、阳极电极(30、40)和阴极电极(50、60)。导体板(11~14)与导体板(21~25)在电气元件(100)的宽度方向(DR1)交替层叠。阳极电极(30、40)隔着规定的间隔与导体板(11~14)的每一个连接。阴极电极(50、60)隔着规定的间隔与导体板(21~24)的每一个连接。电气元件(100)按照底面(100A)侧与基板相接的方式安装于基板。而且,阳极电极(30)与具有和配置在基板上的电气元件(100)的宽度近似相同的宽度的第一信号线连接,阳极电极(40)与具有和配置在基板上的电气元件(100)的宽度近似相同的宽度的第二信号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宽频带下高频特性出色的具有噪 声滤波器功能的电气元件。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层叠电子部件,公知有贯通型三端子电容器(专利文献1)。图81是现有的贯通型三端子电容器的立体图。参照图81可知,贯通型三 端子电容器1800具备层叠体1801、信号用外部电极1802、 1803和接地 用外部电极1804。信号用外部电极1802被设置在层叠体1801的一个端面部上,信号用 外部电极1803被设置在层叠体1801的另一个端面部上。而且,接地用外 部电极1804以腹带状设置在层叠体1801的侧面部。并且,信号用外部电 极1802、 1803及接地用外部电极1804是向层叠体1801涂敷导电膏并烧 成而形成的片状电极。图82是图81所示的线XXXXXXXXII—XXXXXXXXII间的贯通型 三端子电容器1800的剖面图。参照图82可知,层叠体1801包括信号 用内部电极1805、接地用内部电极1806和电介质1807。信号用内部电极 1805及接地用内部电极1806隔着电介质1807相互层叠。而且,信号用内 部电极1805的一端与信号用外部电极1802连接,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元件,其具备: n个第一导体板(11~14),其中n是正整数; 与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14)交替层叠的m个第二导体板(21~25、31~35、41~45、61~65、81~85、101~105、1101~1105) ,其中m是正整数; 与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14)的每一个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电极(30); 与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14)的每一个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极(40);和 与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25、31~35、41 ~45、61~65、81~85、101~105、1101~1105)连接的j个第三电极(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10-6 275041/20061、一种电气元件,其具备n个第一导体板(11~14),其中n是正整数;与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14)交替层叠的m个第二导体板(21~25、31~35、41~45、61~65、81~85、101~105、1101~1105),其中m是正整数;与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14)的每一个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电极(30);与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14)的每一个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极(40);和与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25、31~35、41~45、61~65、81~85、101~105、1101~1105)连接的j个第三电极(50、60,90,360,610,810,910、920、930,1010、1020,1110、1120),其中j是正整数,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14)及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25、31~35、41~45、61~65、81~85、101~105、1101~1105),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极(30,40)的近似板状形状的第一及第二信号线(202、203,402、403,2020,2030)的宽度方向上层叠。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 14)的每一个含有 在所述第一导体板(11 14)的一端侧配置的第一引出部(111);和在所述第一导体板(11 14)的另一端侧配置的第二引出部(112), 所述第一电极(30)与n个第一引出部(111)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40)与n个第二引出部(112)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j个第三电极(50、 60, 1010、 1020, 1110、 1120)由第一阴极电极(50、 1010、 1110)、和第二阴极电极(60、 1020、 1120)构成,其中该第一阴极电极与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的每一个的第一部分连接,该第二阴极电极与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的每一个的第二部分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体板(11 14)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平面形状, 所述第一及第二引出部(111、 112)配置在所述长方形的相同的长边侧。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j个第三电极(50、 60, 1010、 1020, 1110、 1120)由第一阴极电极(50、 1010、 1110)和第二阴极电极(60、 1020、 1120)构成,其中该第一阴极电极与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的每一个的第一部分连接, 该第二阴极电极与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的每一个的第二部分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101 105、 1101 1105)的每一个含有配置在所述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三引出部(211);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第四引出部(212),所述第一阴极电极(50、 1010、 1110)与m个第三引出部(211)连接,所述第二阴极电极(60、 1020、 1120)与m个第四引出部(212)连接。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平面形状,所述第三及第四引出部(211、 212)配置在所述长方形的相同的长边侧。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电气元件还具备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导体板(11 14)与所述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之间的多个电介质层(1 10)。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 14)的每一个含有在该电气元件的长度方向配置在所述第一导体板(11 14)的一端侧 的第一引出部(111)、禾口在该电气元件的长度方向配置在所述第一导体板(11 14)的另一端 侧的第二引出部(112),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的每一个,含有在该电气元件的长度方向上配置 在所述第一引出部(111)与所述第二引出部(112)之间的第三引出部(211、 212, 311, 411、 412, 611, 811、 812, 1011、 1012, 1111 1114),在设该电气元件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引出部(111)与所述第三 引出部(211、 212, 311, 411、 412, 611, 811、 812, 1011、 1012, lll卜 1114)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电气元件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引出部 (112)与所述第三引出部(211、 212, 311, 411、 412, 611, 811、 812, 1011、 1012, 1111 1114)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及第二 距离之和除以该电气元件的全长而得出的距离/长度比,被设定为小于基准 值的比,所述基准值是在沿着基板的法线方向层叠了与两个阳极电极(720、 730)连接的阳极导体板(761 764)和与阴极电极(740)连接的阴极导 体板(771 775)的基准电气元件(700)中,将从所述阳极导体板(761 764)的长度减去所述阴极电极(740)的长度的减法运算结果,除以所述 基准电气元件(700)的长度而得出的值,所述第一电极(30)与所述n个第一引出部(111)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40)与所述n个第二引出部(112)连接, 所述j个第三电极(50、 60, 90, 360, 610, 810, 910、 920、 930, 1010、 1020, 1110、 1120)与所述m个第三引出部(211、 212, 311, 411、 412, 611, 811、 812, 1011、 1012, 1111 1114)连接。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近似等于所述第二距离。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第一导体板(11 14)的每一个都含有在该电气元件的长度方向配置在所述第一导体板(11 14)的一端侧,且向基板(200、 400)的法线方向突出的第一引出部(111、 113);和在该电气元件的长度方向配置在所述第一导体板(11 14)的另一端 侧,且向基板(200、 400)的法线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12、 114);所述m个第二导体板(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 101 105、 1101 1105)的每一个含有在该电气元件的长度方向配置在 所述第一引出部(111、 113)与所述第二引出部(112、 114)之间,且向 基板(200、 400)的法线方向突出的第三引出部(211、 212, 311, 411、 。412,。。611, 811、 812, 1011、 1012, 1111 1114),所述第一引出部(111、 113)、所述第二引出部(112、 114)及所述 第三引出部(211、 212, 311, 411、 412, 611, 811、 812, 1011、 。。。1012, 1111 1114)在基板(200、 400)的法线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及第二导体 板(11 14, 21 25、 31 35、 41 45、 61 65、 81 85、101 105、 1101 1105)配置在相同侧,所述第一电极(30)与所述n个第一引出部(111、 113)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40)与所述n个第二引出部(112、 114)连接, 所述j个第三电极(50、 60, 90, 360, 610, 810, 910、 920、 930, 1010、 1020, 1110、 1120)与所述m个第三引出部(211、 212, 311, 411、 412, 611, 811、 812, 1011、 1012, 1111 1114)连接。12、 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木一也森家制前田真吾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