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着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331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线着色设备1包括:用于在电线3上形成第一设计图案7的第一形成单元20;用于在电线3上形成第二设计图案8的第二形成单元30;用于向第一和第二形成单元20,30两者提供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提供单元40;和控制器50。该着色材料提供单元40包括用于容纳着色材料的未经稀释的材料的未经稀释材料容器41a;用于容纳稀释该未经稀释的材料的稀释材料的稀释材料容器42;和用于混合未经稀释的材料和稀释材料的混合部件43a。当形成第一设计图案7时,将仅由未经稀释的材料构成的第一着色材料提供给第一形成单元20。当形成第二设计图案8时,将混合未经稀释的材料和稀释材料的第二着色材料提供到第二形成单元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电线着色的电线着色设备,该电线具有导电 芯线和用于覆盖该芯线的绝缘护套。
技术介绍
在作为移动体的车辆上安装有各种电子元件。因此,在车辆中 布置了线束以从电池向电子元件提供电能和从计算机向电子元件提供 控制信号。该线束包括多个电线和连附到电线的端部的连接器。该电线包括导电芯线和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用于覆盖该芯线 的护套。该电线是所谓的涂覆线。该连接器包括端子和用于容纳该端 子的连接器壳体。该端子由导电金属板制成,且连接到电线的端部并 电连接到电线的芯线。该连接器壳体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且具有盒 的形状。通过将连接器壳体连接到电子元件以使得电线经由端子电连 接到电子元件,由此线束向电子元件提供期望的电源或者信号。当组装该线束时,首先,以特定长度切割电线,去除在电线的 端部处的护套,并随后将端子连附到电线的端部。然后,如有必要, 将电线彼此连接。然后,将该端子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中。这样,组装 了线束。应该区分线束中每个电线的芯线的大小,护套的材料(例如,耐热特性)和使用用途。使用用途是,例如,发送气嚢、ABS (防抱 死制动系统)或者车辆速度的控制信号,或者提供电能。通常,在用于线束的电线中,在通过将合成树脂挤压到芯线上 制成护套之前,将具有期望颜色的着色材料与合成树脂混合,以使得 护套具有期望的颜色(参见专利文献1到3)。在这种情况下,需要 在改变电线的外表面之前停止用于挤压以制成护套的挤压机。在这种情况下,每次改变电线的颜色时,应该停止挤压机。因此,制造电线 的时间和工作量增加了,且生产率降低了。做为选择地,当挤压机挤压护套时,改变将与合成树脂混合的 着色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就在改变着色材料的颜色以后,合成树脂 的颜色是在改变之前的颜色和改变之后的颜色的混合。由此,电线的 材料成品率下降了。为了防止电线的生产率的下降和电线的材料成品率的下降,本 专利技术的申请人提出在制造单色电线之后,以期望的颜色对电线的外表面着色,并随后组装线束(参见专利文献4)。本申请人进一步提出 了一种电线着色设备(参见专利文献5),其中当对单色电线着色 时,通过将一滴着色材料附到电线的外表面上,从而将特定量的液体 着色材料喷射到电线的外表面以在电线的外表面上形成期望的设计图 案。进一步,作为设计图案的例子,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提出通过结合 由沿着电线的纵向形成的直线构成的第一设计图案和由在电线的整个 圆周之上形成以环形形成的标记构成的第二设计图案来形成设计图 案。专利文献l日本公布专利申请No. Hd 5-111947 专利文献2日本公布专利申请No. Hei 6-119833 专利文献3日本公布专利申请No. Hei 9-92056 专利文献4国际公布No. WO03/019580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No. 2005-0190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通过从在电线的圆周周围围绕电线的外表面的着色喷嘴喷射的 着色材料来形成第二设计图案。因此,需要形成第二设计图案的着色 材料的粘性低于形成第一设计图案的着色材料的粘性,且具有良好的 环绕性能。因此,即使当第一和笫二设计图案的颜色相同时,需要制备具有不同粘性的两种类型的着色材料。因此,存在具有该设计图案 的电线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以相对少的着色材料种类 (未经稀释的材料)形成多个设计图案的电线着色设备。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供了一种电线着色设备,包括第一形成单元材料,具有用于将液体着色材料喷射到电线的外 表面上的着色喷嘴,所述第一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外表面上形成第一 设计图案;第二形成单元,具有另一着色喷嘴,被配置为在外表面上形成 不同于第一设计图案的第二设计图案;和着色材料提供单元,被配置为向第一和第二形成单元两者的着 色喷嘴提供着色材料,其中,所述着色材料提供单元包括未经稀释材料容器,被配置为容納着色材料的未经稀释的材料;稀释材料容器,被配置为容纳用于稀释该未经稀释的材料的稀 释材料;混合部件,与未经稀释材料容器和稀释材料容器相连通,被配 置为混合该未经稀释的材料和该稀释材料;和控制器,用于根据预定着色数据向第一形成单元的着色喷嘴提 供由未经稀释的材料构成的第一着色材料,和向第二形成单元的着色 t嘴提供以预定比例未经稀释的材料和稀释材料混合的第二着色材 料。根据如权利要求2所迷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电线着色设备,其中,第一形成单元快速地形成由沿着电线的纵向形 成的直线或者点构成的第一设计图案,且第二形成单元形成由具有在 电线的整个圆周之上形成的环形形状的标记构成的第二设计图案顺便提及,在该说明书中,着色材料意味着其中着色剂(用于 工业的有机物质)溶解并散布在水或者其他溶剂中的液体物质。该有 机物质是染料或者颜料(它们中的大多数是有机物质和合成物质)。 有时,染料用作颜料且颜料用作染料。作为更具体的实例,在该说明 书中着色材料是着色液体和涂覆材料。着色液体是其中染料溶解或散布在溶剂中的液体。涂覆材料是其中颜料散布在液体分散体(liquid dispersion )中的材料。当着色液体淀积在物体的外表面上时,染料渗入物体中。当涂 覆材料淀积在物体的外表面上时,颜料淀积在外表面上而不渗入物体 中。也就是说,将物体的外表面着色意味着利用染料将对象的外 表面的一部分染色或利用颜料涂覆对象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优选地,该溶剂和液体分散体具有对构成电线的合成树脂的亲 合性,从而牢固地将染料渗入电线中或允许颜料牢固地淀积在电线的 外表面上。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线着色设备的结构的示意 性视图2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电线着色设备的混合部件的截面且图3是示出具有由图1所示的电线着色设备形成的设计图案的 电线的透视图。字母或者数字的说明 1电线着色设备 3电线3a电线的外表面 7第一设计图案 8第二设计图案 20第一形成单元21a、 21b、 21c, 31a、 31b、 31c着色喷嘴30第二形成单元40着色材料提供单元41a、 41b、 41c未经稀释材料容器42稀释材料容器43a、 43b、 43c混合部件50控制器(控制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图1和2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线着色设备(以下称为着色设备r,)。该着色设备i以特定长度切割电线3,并在电线3的外表面3a上形成第一设计图案7和笫二设计图案8,如 图3所示。即,着色设备1对电线3的外表面3a着色或者做标记。电线3构成了被配置为布置在作为移动体的车辆中的线束。如 图3所示,电线3包括导电芯线4和绝缘护套5。通过扭曲多个基本 线形成该芯线4。该基本线由导电金属制成。该芯线4可以由单一基 本线构成。护套5由合成树脂,比如聚氯乙烯(PVC)制成。护套5 覆盖芯线4。因此电线3的外表面3a是护套5的外表面。该护套5是单色P。期望的着色材料可以与护套5的合成树脂 混合,从而使得电线3的外表面3a的颜色是单色P,或者作为选择 地,可将单色P设置为合成树脂本身的颜色而不将着色材料添加到护 套5的合成树脂。在后一情况中,电线3的外表面3a不着色,即, 护套5没有被着色。电线3的外表面3a可以不着色,或者具有比如 白色的单色。在电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着色设备,包括: 第一形成单元材料,具有用于将液体着色材料喷射到电线的外表面上的着色喷嘴,所述第一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外表面上形成第一设计图案; 第二形成单元,具有另一着色喷嘴,被配置为在外表面上形成不同于第一设计图案的第二设计图案;和 着色材料提供单元,被配置为向第一和第二形成单元两者的着色喷嘴提供着色材料, 其中,所述着色材料提供单元包括: 未经稀释材料容器,被配置为容纳着色材料的未经稀释的材料; 稀释材料容器,被配置为容纳用于稀释该未经稀释的材料的稀释材料; 混合部件,与未经稀释材料容器和稀释材料容器连通,被配置为混合该未经稀释的材料和该稀释材料;和 控制器,用于根据预定着色数据向第一形成单元的着色喷嘴提供由未经稀释的材料构成的第一着色材料,和向第二形成单元的着色喷嘴提供以预定比例混合未经稀释的材料和稀释材料的第二着色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9-22 256888/20061.一种电线着色设备,包括第一形成单元材料,具有用于将液体着色材料喷射到电线的外表面上的着色喷嘴,所述第一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外表面上形成第一设计图案;第二形成单元,具有另一着色喷嘴,被配置为在外表面上形成不同于第一设计图案的第二设计图案;和着色材料提供单元,被配置为向第一和第二形成单元两者的着色喷嘴提供着色材料,其中,所述着色材料提供单元包括未经稀释材料容器,被配置为容纳着色材料的未经稀释的材料;稀释材料容器,被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鎌田毅杉村惠吾八木清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