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美利肯公司专利>正文

具有高抗扯强度的纺织品增强复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1608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衬纬经编织物的增强织物材料,其中所述经纱被构造成具有大部分是连续平针针迹且与后继的小部分连续圆针针迹结合使用的图案。可以由式x+y表示所述经纱构造,其中x是其中经纱被定位成平针针迹布置的连续针位置的数量并且y是其中同一经纱被定位成圆针针迹布置的后继的连续针位置的数量。本衬纬经编织物具有改进的尺寸稳定性、高抗拉强度、高抗扯强度、和相对光滑的表面,使得它们非常适于用作顶膜、标签、旗帜、帐篷和类似物中的增强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增强复合材料的改进基片,该基片利用衬纬经编织(WIWK)物的 一个或多个独特的经构造(warp configuration)。所述经构造,如同这里所描述的那样,产 生这样的基片,该基片展示出比平针针迹(flatstitch)构造更大的尺寸稳定性(例如,当 被涂覆以形成复合物时),比圆针针迹构造更低的规格(gauge),和更大的抗扯强度,尤其 是在纬线方向上。尤其是,纺织品增强层是衬纬经编织物,在其内经纱被构造在其后有至少 一个圆针针迹(round stitch)的相继平针针迹的重复图案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 过去除掉个别经纱使得通过相邻组之间的间隙形成经纱组而改变所述经纱图案。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包括这种纺织品增强层的复合材料。通常通过用热塑性或弹性体覆 层封装纺织品增强层而形成这种复合材料。所述经构造通过提供更大的填隙空位而便于封 装、或涂覆,处理,在该填隙空位内可以嵌入所述覆层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对于顶膜、帐篷、 防水油布、标签、旗帜、布告板等可能是有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强纺织品材料,其包括衬纬经编织物,在所述衬纬经编织物中所述 经纱被构造成具有大部分是连续平针针迹且与后继的小部分连续圆针针迹结合使用的图 案。所述经纱构造可以由式x+y表示,其中x是其中经纱被定位成平针针迹布置的连续针 位置的数量并且y是其中同一经纱被定位成圆针针迹布置的后继的连续针位置的数量。通常,用具有控制针迹形成的提花轮的装备生产衬纬经编织物。这些提花轮通常 具有48个狭槽。优选地,当使用这种装备时,x和y值基于48的因数(例如,经构造可以 基于12个位置或16个位置)。这样,x+y的倍数等于提花轮中的狭槽的数量。尤其优选的 实施方式是y = 1的情形。因此,当使用12个位置生产所述经构造并且当y = 1时,相应 的x值是3、5和11中的一个。类似地,当使用16个位置生产所述经构造并且当y = 1时, 相应的x值是3、7和15中的一个。可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用提花链条代替上面所描述的提花轮。所述链条可 以具有与所述提花轮具有的狭槽的数量相同的链环(link)。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 一个或多个托辊以提供更长长度的支撑(也就是,更多链环),因此延伸可以获得的经构造 重复,所述链条可以具有比所述提花轮的狭槽更多的链环。提花链条可以被用来形成宽范 围的缝合构造,包括,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是非限定性的,x+y经构造,在其内x值在3到15 的范围内并且y值在1到4的范围内。较新的编织机器用电子控制系统代替提花轮或链。在这些系统中,有可以获得经 构造的更多的可能性,因为所述构造不受提花轮或链上的有限量的空间的限制。当然,使用 这些类型的系统也能容易地再生产这里所描述的x+y经构造。通过使用这样的经构造,即,其中经纱在连续针位置处被设置成平针针迹构造,随 后较少数量的后续连续针位置中经纱被设置成圆针针迹构造,并且优选为其中经纱具有 x+y构造,能形成具有改进的尺寸稳定性、高抗张强度、高抗扯强度、和相对光滑表面的衬纬经编织物。进一步地,增强纺织品的规格(也就是,厚度)与仅仅使用平针针迹构造的经纱 形成的先前的衬纬经编织物基片是大体上相同的。附图说明图1是针床点图,示出了在这里所描述的各种衬纬经编织物构造中使用的组成缝 合纱;图2是针床点图,示出了在这里所描述的各种衬纬经编织物构造中使用的组成纬 纱;图3是针床点图,示出了在衬纬经编织物中使用的组成经纱,在其内经纱被定位 成传统的平针针迹构造;图3B是衬纬经编织物的针床点图,在其内经纱以图3中所示的平构造存在;图4A是针床点图,示出了在衬纬经编织物中使用的组成经纱,在其内经纱被定位 成传统的圆针针迹构造;图4B是衬纬经编织物的针床点图,在其内经纱以图4A中所示的圆构造存在;图4C是图4B的织物的照片,示出了经和纬纱之间的一致的间距;图5A是3+1经构造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形成三个连续针位置的平针针迹图案和 一个针位置的圆针针迹图案;图5B是衬纬经编织物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以图5A中所示的3+1构造存在;图5C是图5B的织物的照片,示出了经和纬纱之间的不一致的间距;图6A是5+1经构造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形成五个连续针位置的平针针迹图案和 一个针位置的圆针针迹图案;图6B是衬纬经编织物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以图6A中所示的5+1构造存在;图7A是7+1经构造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形成七个连续针位置的平针针迹图案和 一个针位置的圆针针迹图案; 图7B是衬纬经编织物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以图7A中所示的7+1构造存在;图8A是11+1经构造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形成十一个连续针位置的平针针迹图 案和一个针位置的圆针针迹图案;图8B是衬纬经编织物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以图8A中所示的11+1构造存在;图9A是3+1经构造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形成三个连续针位置的平针针迹图案和 一个针位置的圆针针迹图案并且其中所述经纱被定位在通过以一定的间隔去除掉个别经 纱而形成的组内;图9B是衬纬经编织物的针床点图,其中经纱以图9A中所示的构造存在;图9C是图9B的织物的照片;图10是用图4C的织物增强的复合物在这种复合物已经经受了纬线方向上的撕扯 强度试验之后的照片;图11是用图5C的织物增强的复合物在这种复合物已经经受了纬线方向上的撕扯 强度试验之后的照片;图12是用图9C的织物增强的复合物在这种复合物已经经受了纬线方向上的撕扯 强度试验之后的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纬纱,当编织织物时,被从外部针向供给并且随后被携带在从动辊、托辊和第二从 动辊之上到达供给辊。在传统的方式中,纬纱位于针的后侧上。通过梳栉进给经纱并且将经纱定位在纬纱之上并且通过缝合纱将经纱至少松散 地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处。在平针针迹构造的情形中,携带经纱的梳栉保持在固定位置。在 圆针针迹的情形中,梳栉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个针位置到相邻针位置地前后移动。在本经纱 构造中,所述梳栉在x个线圈横列(course)中保持固定并且然后在y个线圈横列中挪动在 一个针位置,因此形成x+y构造。当生产织物时,针向上地移动通过线圈(loop)同时织物握持针床(holddown bar)的指状物将向下的压力维持在织物上。然后梳栉被摆动通过针并围绕针并且再次返回 以在所述针的钩或眼中形成另一线圈。所述针被缩回以允许线圈被打结,或当所述针向下 移动时所述线圈被脱圈,并且闭口针(closing wire)接合钩或眼以将新形成的线圈保持在 合适的位置处,同时先前的线圈被脱圈,直到用下一个缝合再次开始动作。应当指出,在这 个整个操作期间,沉降片座(sinker bar)保持固定,并且握持针床保持接合在先前形成的 线圈上以防止它们在脱离了针之后轧梭(break out)。在制造本衬纬经编织物时,其中考虑到规格,所述线圈是开口的,而不是闭合的。 然而,当更加关心稳定性时,所述线圈可以可选地是闭合的。编织物通过驱动辊被从所述针 脱开。在图1的针床点图中示出了缝合纱10的图案。对于这里所描述的所有织物结构 来说,该开口线圈缝合图案是相同的。所述缝合纱10可以由多种材料中的任何材料制成, 包括聚酯、尼龙、聚烯烃、芳纶、碳、玻璃纤维、棉以及类似材料,和它们的组合。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物增强物,包括衬纬经编织物,所述衬纬经编织物具有纬纱、缝合纱和经纱,其中各个经纱具有这样的经纱构造,所述经纱构造包括连续平针针迹的至少一个组合和在所述连续平针针迹的至少一个组合之后的至少一个圆针针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7-11-21 11/986,499一种织物增强物,包括衬纬经编织物,所述衬纬经编织物具有纬纱、缝合纱和经纱,其中各个经纱具有这样的经纱构造,所述经纱构造包括连续平针针迹的至少一个组合和在所述连续平针针迹的至少一个组合之后的至少一个圆针针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增强物,其中所述经纱构造具有x+y构造,其中x表示连续 平针针迹的数量,其中y表示连续圆针针迹的数量,并且其中x在3到15的范围内且y在 1到4的范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增强物,其中所述经纱构造是3+1构造。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增强物,其中所述经纱构造是7+1构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增强物,其中所述衬纬经编织物在所述织物的整个宽度上 包括不同的经纱构造区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增强物,其中所述经纱被定位成通过以一定的间隔去除掉 个别经纱而形成的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增强物,其中所述经纱被以四个经纱和三个经纱的形式分 组,并且其中经纱的所述组之间的间隔等于单个经纱的间距。8.一种织物增强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赖恩卡拉韦伦道夫S科尔曼戴维W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美利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