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干爽网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88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广谱抗菌干爽网面,具体是通过将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颗粒与聚乙烯共融,制成抗菌干爽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非药物的方法对附着在干爽网面上的细菌霉菌等起抑杀作用,具有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制造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聚乙烯干爽网面,尤其涉及一种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聚乙烯干爽网面。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以实现的通过将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颗粒与聚乙烯共融,制成抗菌干爽网面。其至少包括表层和底层,表层由纳米银抗菌防霉材料和PE与构成的抗菌防霉层。以上所述的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颗粒,已由本申请人在PCT/CN00/00257专利申请中予以阐述。Ag+在微量水存在的情况下,可易与带阴电的细菌蛋白中的特有基因(如-SH)发生络合作用,使细菌赖以生存的活性酶丧失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根据经典理论,银是比较稳定的物质,基本不溶于水,且本身的杀菌力及抗菌谱既没有那么强也没有那么广,只有通过将银的材料尺度上的细微化,使其达到10-9M的纳米级,充分利用它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利用它反映出的不同于宏观世界银的各种新的特异性质和效应,实现其长效性、广谱性、抗菌强、稳定性好、遇水功效不但不减弱,反而增强的特性和在杀灭致病菌的过程中,不受人体酸碱度的影响等等特性。纳米银技术是建立在量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三大基础学科上的产物,通过将银的材料尺度上的细微化,使其达到10-9M的纳米级。由于其表面积大大增加,表面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表面活性大大增强,并表现出极高的特异性功能,其杀菌能力提高了200多倍。由于在本技术抗菌干爽网面的表面存在有纳米级的银,因此可对附着在干爽网面上的细菌霉菌等起抑杀作用。比较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和明显的进步1.采用CSK-A纳米银材料制成的抗菌干爽网面,以非药物方法对多种格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起抑杀作用。可有效防止因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可广泛地应用在妇女卫生巾、儿童和成人尿布、褥垫等卫生材料、日用医疗等领域。2.由于采用了纳米技术,因此本技术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念珠菌等致病细菌和真菌有明显杀伤作用。3.本技术制造方法简单,易操作,价格低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图; 根据需要,也可以在表层1和底层2之间设置一增强层4,即形成三层共挤薄膜。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干爽网面,包括底层和若干漏斗型微孔,其特征在于相对底层的另一侧有由抗菌防霉材料构成的表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干爽网面,其特征在于由表层向底层方向设置有若干漏斗型微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广谱抗菌干爽网面,具体是通过将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颗粒与聚乙烯共融,制成抗菌干爽网面。本技术可以非药物的方法对附着在干爽网面上的细菌霉菌等起抑杀作用,具有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制造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A61F13/51GK2525982SQ0221595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日专利技术者翟羽, 陈少军 申请人:上海兰格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干爽网面,包括底层和若干漏斗型微孔,其特征在于相对底层的另一侧有由抗菌防霉材料构成的表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羽陈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