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20)。该制冷装置(20)中设置有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当制冷装置(20)进行冷却运转时,为使在冷却运转的过程中流入利用侧膨胀阀(5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该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对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进行控制。还设置有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当制冷装置(20)进行加热运转时,如果在加热运转的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利用机组(61),该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进行将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的开度缩小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的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包括热源机组和利用机组的制冷装置已为众人所知。热源机组和利 用机组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在一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制冷装置之一例。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的空调机。 在该空调机中,室外机设置在建筑物的房顶上,第一室内机设置在室外机的下方,第二室内 机设置在第一室内机的下方。室外机中内装有室外回路,各台室内机中内装有室内回路。各 个室内回路经由液侧连接管和气侧连接管相对室外回路并列连接在一起。室外回路中设置 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膨胀阀以及贮液器等。各个室内回路中设置有室内膨胀阀与 室内热交换器。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147878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这种制冷装置有时候会出现以下问题。例如,受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 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从热源机组到利用机组的管道长度等的限制,无法为热源机组 设置利用机组。也就是说,有时候,受设置状态的限制无法设置利用机组。例如,在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液 侧连接管中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差会增大,作用在利用侧回路的液侧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 差带来的压力(以下称其为水头压)就会增大。因此,在进行冷却运转的制冷装置中,因为液态水位差压起作用的地方是高压制 冷剂流动的利用侧回路入口侧,所以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 越大,作用在位于利用侧回路入口侧的利用侧膨胀阀上的压力就会越高。于是,为使作用在 利用侧膨胀阀上的压力不会过高,利用侧膨胀阀不会损坏,在进行冷却运转的制冷装置中, 就对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的上限值做了限制。在进行加热运转的制冷装置中,因为液态水位差压起作用的地方是利用侧回路的 出口侧,所以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较大时,利用侧回路出 入口的压力差就会减小。而且,如果在利用侧回路出入口的压力差较小的状态下存在多台 利用机组,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中制冷剂流量就有可能不充 足,也就有该利用机组的能力不会充分发挥出来的可能性。此外,处于制冷剂相对较难流动 的高度位置的利用机组指的是以下利用机组。例如多台利用机组中较大的液态水位差压 起作用的位于下方的利用机组或者到压力损失增大的热源机组的管道长度较长的利用机 组。因此,为避免出现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能力的利用机组,在进行加热运转的制冷装置中,对热源机组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的上限值做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包括热源机组和 利用机组的制冷装置中,减轻设置状态给利用机组的设置带来的制约。-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以制冷装置20为对象,该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机组64和利用机组 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沈、热源侧热交换器44以及热源侧膨胀阀36连接而成的热源 侧回路14,利用机组61设置在所述热源机组64的下方,且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 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20进行冷却运转,在该冷却运转下,让 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回路14和所述利用侧回路1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 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蒸发器。在该制冷装置 20的制冷剂回路10中,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和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经由液侧连接管道 15相连接,另一方面,该制冷装置20包括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为使在所述冷却运转过 程中流入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该热源侧开 度控制部件53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的开度进行控制。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为使流入所述利用侧膨胀 阀51的制冷剂的压力达到给定的压力基准值以下,所述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53,利用基于 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出的冷却运转时的控 制目标值,控制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热源侧开度控制部件 53,为将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的压力损失保持在被作为该压力损失的冷却运转 时的控制目标值设定的损失目标值上,对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 进行控制。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利用机组61设 置有多台,多台所述利用机组61相对所述热源机组64并列连接在一起。所述冷却运转时 的控制目标值,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设置在最下方即设置高度位置最低的 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所述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该制冷装置构成为在所述 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之间进行选择,该加热运转是让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 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该制冷 装置包括进行开度缩小工作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该开度缩小工作是若在所述 加热运转过程中多台利用机组61中存在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少流 量利用机组61,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就将该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 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缩小。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以一种制冷装置20为对象。该制冷装置20包括热源机组64和 多台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沈和热源侧热交换器44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 14,多台利用机组61分别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 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加热运转,在该加热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利用侧回路11相对所述热源侧回路14并列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 成为蒸发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该制冷装置20包括进行开度缩小工作的 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该开度缩小工作是若在所述加热运转的过程中多台利用机 组61中存在制冷剂流量少于发挥出能力所需要的流量的少流量利用机组61,利用侧开度 控制部件3854就将该少流量利用机组61以外的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 度缩小。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五或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加热运转过程 中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将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达到规定值以上的利用机 组61判断为所述少流量利用机组61。第八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包括运转 容量控制部件52,当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在所述加热运转过程中进行所述开度缩小 工作之际,该运转容量控制部件52使所述压缩机沈的运转容量提高。第九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五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加热 运转过程中的利用侧开度控制部件38、54,一方面为使从利用侧热交换器41流出的制冷剂 的过冷却度达到目标过冷却度,对各个利用机组61中的利用侧膨胀阀51的开度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所述开度缩小工作下将进行该开度缩小工作的该利用机组61的目标过冷却 度变更为比变更前的值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机组(64)和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26)、热源侧热交换器(44)以及热源侧膨胀阀(36)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利用机组(61)设置在所述热源机组(64)的下方,且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41)和利用侧膨胀阀(51)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冷却运转,在该冷却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回路(14)和所述利用侧回路(1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4)成为冷凝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1)成为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和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经由液侧连接管道(15)相连接,该制冷装置包括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该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基于所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定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在冷却运转过程中的开度的上限值。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31 2007-020413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热源机组(64)和利用机组(61),热源机组(64)具有压缩机 (26)、热源侧热交换器G4)以及热源侧膨胀阀(36)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14),利用机组 (61)设置在所述热源机组(64)的下方,且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Gl)和利用侧膨胀阀(51) 连接而成的利用侧回路(11),该制冷装置进行冷却运转,在该冷却运转下,让制冷剂在所述 热源侧回路(14)和所述利用侧回路(11)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以使所述热 源侧热交换器G4)成为冷凝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Gl)成为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所述热源侧膨胀阀(36)和所述利用侧膨胀阀(51)经由液 侧连接管道(1 相连接,该制冷装置包括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该热源侧上限值设定部件(58)基于所 述热源机组(64)的设置位置和利用机组(61)的设置位置的高低差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聪,松冈慎也,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