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堆地段路基的防落石方法,该方法通过拦石墙和拦石网配合使用,拦石墙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拦石墙墙身上部设有现浇混凝土层,现浇混凝土层与墙身之间用钢筋加固;拦石网采用钢丝绳编织并由钢柱支撑,钢柱根部设有混凝土基座,基座埋置于拦石墙的现浇混凝土层内,拦石网通过上拉锚索与固定于坡面的锚杆相连。拦石墙基础埋深以上的高度、宽度根据有关技术标准确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拦石墙与拦石网配合使用,形成了有效的立体防落石防护体系。当落石跳跃高度较低时,由拦石墙拦截;当落石跳跃高度较高时,拦石网将进行拦截,避免公路受到损害。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拦截能量750KJ以内的落石,拦截范围较大,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堆地段路基工程的防落石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拦石墙与拦石 网配合使用的岩堆地段路基工程防落石方法。
技术介绍
岩堆地段地质情况复杂,崩坍现象是岩堆地段路基工程经常发生的现象。发生崩 坍时,堆积体或石块从陡峭斜坡上向下崩落、翻滚,破坏过程急遽、短促而猛烈。落石会对岩 堆地段路基产生很大的破坏,阻碍交通,甚至威胁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因此,在岩堆地段采 用合理有效的防落石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拦石墙是岩堆路段路基工程主要的被动防护技术之一,通常布设在陡崖或陡坡脚 前的适当部位,而布设在陡崖或陡坡脚前的距离及自身高度、宽度等尺寸均应通过计算确定。拦石网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种落石柔性被动防护系统。拦石网与传统拦挡结构的主 要差别在于,系统的柔性和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预计的落石冲击动能,即从观念上改 变传统的刚性或低强度、低柔性结构,变为高强度的柔性结构来实现系统的防护功能。但 是,如何充分利用拦石墙和拦石网的防落石功能还有待于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境适应性好、施工影响小、造价低、防落石 效果好的岩堆地段地面边坡较陡时的防落石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设置拦石墙和拦石网,所述拦石墙沿路线方向 纵向设置,拦石墙与挖方路基边坡线的距离不小于IOm ;所述拦石墙采用浆砌片石砌筑,土质山坡段拦石墙基础埋深不小于100cm,石质山坡 段拦石墙基础埋深不小于40cm,拦石墙的墙正面坡度为1:0. 25,迎落石的墙背面为竖直坡 面,拦石墙墙身上部设有现浇混凝土层,现浇混凝土层与墙身之间用钢筋加固;所述拦石网采用钢丝绳编织,并由钢柱支撑,钢柱根部设有混凝土基座,混凝土基座埋 置于拦石墙的现浇混凝土层内,钢柱间距为10-12m,拦石网通过上拉锚索与固定于坡面的 锚杆相连。所述拦石墙每隔IOm设置一道宽2cm的伸缩缝,伸缩缝用浙青麻絮填塞,填塞深度 为15cm ;现浇混凝土层的高度不少于40cm,强度等级为C20。所述拦石网网孔为边长150mm的菱形,拦石网的迎落石面还设置一层铁丝格栅; 上拉锚索上设有减压环;浆砌片石采用强度为7. 5Mpa的砂浆砌筑。拦石墙基础埋深以上的高度、宽度根据国家现行规范中的技术标准通过计算确定。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拦石墙具有一定的基础埋深,可保证墙身稳定,防止墙身因落石的撞 击发生失稳破坏;拦石墙具有合适的墙高,能够将落石全部拦截,防止落石损害路基;拦石 墙下部墙身采用浆砌片石,上部采用现浇混凝土,并用固定钢筋将浆砌片石墙身和现浇混 凝土加固,这样可以提高拦石墙的整体性;同时拦石墙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伸缩缝,消除了因 材料胀缩变形对拦石墙的影响。克服了以往拦石墙整体性能欠佳的弊端。2、本专利技术的拦石网采用柔性被动防护方式,利用柔性被动防护体系拦截落石。柔 性被动防护网的柔性主要来自于钢丝绳网、支撑绳和减压环等结构,能够安全吸收系统设 计能力范围内的落石的动能,提高了整个防护体系结构的安全性。支撑钢柱固定时采用混 凝土基座,并将混凝土基座埋置于拦石墙的现浇混凝土层内,确保钢柱与拦石墙的连接牢 固,有利于拦石网的整体防护能力。3、本专利技术的拦石网的上拉锚索上设有减压环,能减少石头突然撞击所产生的动能,起 到缓冲作用,能防止拦石网系统的过载。当与减压环相连接的钢丝绳所受拉力达到一定程 度时,减压环启动并通过变形位移吸收能量,从而实现过载保护。4、本专利技术将拦石墙与拦石网配合使用,形成了有效的立体防落石防护体系。当落 石跳跃高度较低时,由拦石墙拦截;当落石跳跃高度较高时,拦石网将进行拦截,避免公路 受到损害。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拦截能量750KJ以内的落石,拦截范围较大,安全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 本专利技术的拦石墙、拦石网断面示意图, 图2 本专利技术的拦石网截面示意图,图3 本专利技术的拦石网俯视示意图。图中,1为锚杆,2为上拉锚索,3为减压环,4为钢柱,5为拦石网,6为现浇混凝土 层,7为固定钢筋,8为拦石墙,9为挖方路基边坡线,10为混凝土基座,11为支撑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岩堆地段路基工程防落石的方法,通过设置拦石墙 和拦石网,拦石墙沿路线方向纵向设置,拦石墙与挖方路基边坡线的距离L不小于IOm;路基落石防护系统由下到上包括拦石墙、拦石网,拦石墙与拦石网通过钢柱连接,拦石 网与坡面通过上拉锚索和锚杆连接固定。拦石墙采用M7. 5浆砌片石砌筑(即强度为7. 5Mpa的砂浆砌筑的片状石材),拦 石墙的基础埋深要求(图中用H表示),在土质山坡上不小于100cm,在石质山坡段不小于 40cm。墙面坡度为1:0. 25,墙背面(迎落石面)为竖直坡面。墙身上部40cm段采用C20现 浇混凝土,并用Φ 12的固定钢筋将其与浆砌片石墙身加固连接。拦石墙每隔IOm设置一道 2cm宽的伸缩缝,伸缩缝用浙青麻絮填塞,填塞深度为15cm。拦石墙基础埋深以上的高度、宽度,需要根据国家现行规范中的技术标准进行计 算来确定,即根据落石对拦石墙的作用力大小,计算拦石墙的高度及宽度。落石对拦石墙的 作用力越大,拦石墙的高度和宽度也相应地增大。拦石网采用钢丝绳编织,并由钢柱支撑, 钢柱根部设有混凝土基座,并将混凝土基座埋置于拦石墙的现浇混凝土层内。拦石网采用Φ8的钢丝绳编制,网孔为边长为150mm的菱形网孔。拦石网钢柱由支撑,钢柱间距为10m,两钢柱顶端由支撑绳连接。钢柱根部设有混凝土基座,混凝土基座埋 置于拦石墙的现浇混凝土层内,钢柱上端采用Φ 18的上拉锚索与固定于坡面的锚杆相连。 锚杆采用Φ 25螺纹钢制作,锚杆长400cm。上拉锚索上设有减压环(俗称消能环),由螺旋环 形钢管和固定件构成,主要起缓冲、减少石头突然撞击产生动能的作用。 本专利技术的岩堆地段路基工程防落石防护体系的建造步骤如下 拦石墙的施工顺序及方法(1)将基底表面风化、松软的土石清除;(2)基坑开挖;(3)墙身砌筑,基坑应随砌筑分层回填夯实;(4)立膜,现浇混凝土墙身。拦石网的施工顺序及方法(1)清除坡面防护区域内影响施工安全的浮土及浮石;(2)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及混凝土基座的位置;(3)基座开挖,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大于设计锚杆长度IOcm以上;(4)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标号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用灰砂比1:1的普通硅酸盐水 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应 不少于三天;(5 )安装支撑绳,从上向下铺挂钢丝绳网并缝合。实施例2 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拦石网外附加一层铁丝格栅,用于拦截小块碎石。除上拉锚索上设有减压环外,支撑绳 上也设有减压环。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岩堆地段路基工程防落石的方法,通过设置拦石墙和拦 石网,拦石墙沿路线方向纵向设置,拦石墙与挖方路基边坡线的距离L不小于IOm ;路基落石防护系统由下到上包括拦石墙、拦石网,拦石墙与拦石网通过钢柱连接,拦石 网与坡面通过上拉锚索和锚杆连接固定。拦石墙采用M7. 5浆砌片石砌筑(即强度为7. 5Mpa的砂浆砌筑的片状石材),拦 石墙的基础埋深要求(图中用H表示),在土质山坡上不小于100cm,在石质山坡段不小于 40cm。墙面坡度为1:0. 25,墙背面(迎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堆地段路基的防落石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通过设置拦石墙和拦石网,所述拦石墙沿路线方向纵向设置,拦石墙与挖方路基边坡线的距离不小于10m;所述拦石墙采用浆砌片石砌筑,土质山坡段拦石墙基础埋深不小于100cm,石质山坡段拦石墙基础埋深不小于40cm,拦石墙的墙正面坡度为1:0.25,迎落石的墙背面为竖直坡面,拦石墙墙身上部设有现浇混凝土层,现浇混凝土层与墙身之间用钢筋加固;所述拦石网采用钢丝绳编织,并由钢柱支撑,钢柱根部设有混凝土基座,混凝土基座埋置于拦石墙的现浇混凝土层内,钢柱间距为10-12m,拦石网通过上拉锚索与固定于坡面的锚杆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堆地段路基的防落石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通过设置拦石墙和拦石网,所 述拦石墙沿路线方向纵向设置,拦石墙与挖方路基边坡线的距离不小于IOm ;所述拦石墙 采用浆砌片石砌筑,土质山坡段拦石墙基础埋深不小于100cm,石质山坡段拦石墙基础埋 深不小于40cm,拦石墙的墙正面坡度为1:0. 25,迎落石的墙背面为竖直坡面,拦石墙墙身 上部设有现浇混凝土层,现浇混凝土层与墙身之间用钢筋加固;所述拦石网采用钢丝绳编 织,并由钢柱支撑,钢柱根部设有混凝土基座,混凝土基座埋置于拦石墙的现浇混凝土层 内,钢柱间距为10-12m,拦石网通过上拉锚索与固定于坡面的锚杆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石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家宇,刘鸿韬,郭雷,吴圣陶,丁玉琳,许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新开元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