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关管三端口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0011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开关管三端口变换器,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该变换器是由输入源、蓄电池、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组成,原边电路连接输入源和蓄电池,副边电路连接负载。变换器共使用了四个开关管,原边及副边电路各使用两个开关管,通过对四个开关管的控制,采用一个变换器即可同时实现主电源、蓄电池和负载三者的功率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隔离变换器与非隔离双向变换器两者集成到一起,使用的开关器件少,控制简单,可靠性高,能有效完成系统的功率管理与控制,适用于航天卫星供电或新能源发电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变换器中的一种四开关管三端口变换器,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领 域。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发电技 术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新能源发电系统按照是否与公共电网相连,分为并网 运行和独立运行两种方式。独立运行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是新能源发电应用的非常重要的一 种方式,可以解决偏远山区、孤岛等无电网地区的供电问题,除此之外,航天卫星中一般以 太阳能作为输入源,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共同向卫星进行供电,该结构与独立新能源发电 系统的结构一致,因此对独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于航天卫星供电 系统等领域。新能源发电设备固有的缺陷为独立新能源供电系统带来了一些新的难题和挑战, 如燃料电池的响应速度比较缓慢,输出功率不能及时跟踪负载的变化;风能、太阳能发电 由于受到风速、风向、日照强度、环境温度等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而不能持续、稳定的输出 电能,导致系统稳定性问题的增加。因此,独立运行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必须配备一定容量的 储能装置。储能装置起到能量平衡和支撑作用,及时补充系统的短时峰值功率,回收多余功 率,保证供电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开关管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源(V↓[in])、蓄电池(V↓[b])、原边电路(10)和副边电路(20);所述原边电路(10)为以下三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第一种: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输入源(V↓[in])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分别连接蓄电池(V↓[b])的正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N↓[P])的非同名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入源(V↓[in])的负极、蓄电池(V↓[b])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管(S↓[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开关管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源(&)、蓄电池(KA)、原边电路 (10)和副边电路(20);所述原边电路(10)为以下三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第一种第一二极管(A)的阳极连接输入源的正极,第一二极管(A)的阴极分别 连接第一电容(G)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乂)的漏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分别连接蓄电 池(Ka)的正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4)的非同名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入源 (Vjn)的负极、蓄电池(Ka)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管( )的源极,第二 开关管( )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乂)的源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4)的同名端;第二种第一电容(G)的一端分别连接蓄电池(Ka)的正极和第一开关管(乂)的漏极, 第一二极管Uh)阳极连接输入源(V1J的正极,第一二极管(M1)阴极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 的一端和变压器原边绕组(4)的非同名端,第一电容(G)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蓄电池(Ka)的 负极、输入源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管( )的源极,第二开关管 (5·2)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怂)的同名端;第三种第一二极管(A)的阳极连接输入源的正极,第一二极管(A)的阴极分别 连接第一电容(G)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电容(G)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入 源(U的负极、蓄电池(Ka)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变压器原边绕组(怂)的非同名 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蓄电池(Ka)的负极和第二开关管( )的源极,第二开 关管( )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乂)的源极和变压器原边绕组(怂)的同名端;所述副边电路(20)为以下三种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第一种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飞邢岩胡海兵葛红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