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结构,包括:一主机本体,两侧各具有一轴柱;一显示屏,通过一柔性电路板与主机本体连接;一后框架,设置于显示屏后侧,通过一铰链与主机本体铰接;一第一前框架,设置于显示屏前侧,与后框架一起支撑显示屏并将柔性电路板夹于其间;以及一第二前框架,与第一前框架接触以覆盖柔性电路板,其两侧各具有与轴柱相对应的一沟槽,沟槽与主机本体上的轴柱相结合,其中,显示屏、后框架与第一前框架共同以铰链为转轴相对主机本体旋转,旋转时第二前框架通过沟槽与轴柱的结合进行可变轴心的旋转运动。使用该笔记本电脑结构,在开合过程中可使柔性电路板被外部机构所覆盖,同时可进一步使得透明显示器的产品机构设计得以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透明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结 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台式电脑显示屏,其机构设计通常将其电路板放置在面板的后方,利用柔 性电路板相连结。然而这种设计方式若应用在透明显示面板上,电路板将会挡住后方的视 线,造成透明显示器视觉穿透的特性无法被突显出来。若使用类似笔记本电脑机构的设计方式,则将面板与电路板分别置于面板机构与 主机(Main box)结构中。笔记本电脑机构之所以能达到面板机构与本体机构能开合,是由 于笔记本电脑中面板与主机透过铰链(Hinge)连结。同时其面板与主机板(main circuit board)之间是利用缆线(cable)连结,而缆线可通过特殊设计的铰链,连结面板与主机板, 所以不会有柔性电路板外露的问题,而柔性电路板由于面积较大,无法通过铰链,设计上较 为困难,而且由于面板与电路板之间由柔性电路板所连结,在面板机构开合的过程中柔性 电路板不容易完全被外部机构所覆盖。如此一来,柔性电路板会缺少外部机构的保护,同时 这样的产品在视觉上较不美观,难以被消费者所接受。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开合过程中将柔性电路板覆盖的笔记本电脑结构 以实现透明显示屏的设计,是业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笔记本电脑结构。依据本 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结构,包括一主机本体,两侧各具有一轴柱;一显示屏,通过一柔性电路板与主机本体连接;一后框架,设置于显示屏后侧,通过一铰链与主机本体铰接;一第一前框架,设置于显示屏前侧,与后框架一起支撑显示屏并将柔性电路板夹 于其间;以及一第二前框架,与第一前框架接触以覆盖柔性电路板,其两侧各具有与轴柱相对 应的一沟槽,沟槽与主机本体上的轴柱相结合,其中,显示屏、后框架与第一前框架共同以铰链为转轴相对主机本体旋转,旋转时 第二前框架通过沟槽与轴柱的结合进行可变轴心的旋转运动。优选地,主机本体具有一上盖和一底框,轴柱设置于上盖两侧。依据一实施例,主机本体内具有一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与电路板连接。优选地,显示屏是一透明显示屏。优选地,显示屏包括一显示面板,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一透明前盖;一透明后盖, 与透明前盖一起将显示面板夹设其间;以及一面板外框,与透明前盖和透明后盖形成一封闭空间以容置显示面板。优选地,显示面板是一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优选地,显示屏旋转时,柔性电路板被第一前框架、第二前框架与后框架共同覆盖优选地,当显示屏与主机本体相对闭合时,第二前框架位于第一前框架与后框架 之间且与第一前框架贴合。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结构,使用透明的显示屏作为显示装置,将电路板设置 在主机本体内,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显示屏连接,使显示屏的视觉穿透性得以实现,此外,利 用后框架、第一前框架以及第二后框架的机构设计使得在显示屏开合过程中柔性电路板始 终被覆盖而不会暴露于外影响产品外观。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各个方面。其中,图1示出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侧视图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3示出图2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4示出图2和图3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第二前框架示意图5示出图2和图3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打开状态局部示意图6示出图2和图3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打开状态又一局部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图2和图3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闭合状态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其示出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侧视图。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笔 记本电脑主要由主机本体100和显示屏102构成。显示屏102与主机本体100通过铰链 104(hinge)铰接,使显示屏102能够以铰链104为转轴相对于主机本体100旋转开合。显 示面板106及其面板电路板108都设置在显示屏102内,并通过柔性电路板110连接。此 外,面板电路板108通过缆线112与位于主机本体100内的主电路板114连接。然而,若需 要设计透明显示屏102,面板电路板108则必须设置在主机本体100内,否则会遮挡视线无 法实现视觉透视效果,但柔性电路板110体积过大无法像缆线112那样通过铰链104隐蔽 地连接入主机本体,若将柔性电路板110暴露于外,有碍产品外观且不利于保护。因此,本 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结构,实现透明显示屏102的设计。请结合参照图2与图3,图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 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 同样由主机本体100与显示屏102构成,但显示屏102是一透明显示屏,因此其面板电路板 108必须设置在主机本体100内,否则会遮挡视线无法实现视觉透视效果。显示屏102包 括显示面板106,其通过柔性电路板110与主机本体100内的面板电路板108连接,透明前 盖300与透明后盖302将显示面板106夹设其间,面板外框304与透明前盖300和透明后盖302形成一封闭空间以容置显示面板106。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6是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面板,但并不以此为限,任何透明显示面板都在本专利技术涵盖范围内。主机本体100两 侧各具有一轴柱304,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100具有一上盖306和一底框308,其共同构成 主机本体100,因此本实施例中轴柱304设置于上盖306两侧。在显示屏102后侧设置有 一后框架310,在显示屏102前侧设置有一第一前框架312以及一第二前框架314,以此公 共构成一机构以实现在显示屏102开合过程中覆盖柔性电路板110。具体来说,后框架310 通过铰链104与主机本体100铰接,本实施例中后框架310与底框308铰接。第一前框架 312与后框架310 —起支撑显示屏102并将柔性电路板110夹于其间。第二前框架314的 一侧边在显示屏102打开状态下与第一前框架312接触以覆盖柔性电路板110,其两侧各 具有与轴柱304对应的沟槽316,并与轴柱304结合。显示屏102、后框架310与第一前框 架312可共同以铰链104为转轴相对主机本体100旋转,在旋转时第二前框架314通过沟 槽316与轴柱304的结合进行可变轴心的旋转运动。为便于深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结构,请结合参照图4、图5、图6、图7,图4 其示出图2和图3的笔记本电脑结构中的第二前框架示意图,图5示出图2和图3的笔记 本电脑结构的打开状态局部示意图,图6示出图2和图3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打开状态又 一局部示意图,图7示出图2和图3的笔记本电脑结构的闭合状态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 示,第二前框架314两侧具有与其本体垂直的延伸部,其间具有沟槽316,主机本体100的轴 柱304便在沟槽316内滑动。当显示屏102开始旋转的时候,如图5所示,第二前框架314便同步朝向第一前框 架312方向移动,并且其转动轴心也开始沿着与前述移动方向的垂线移动(如箭头所示), 即轴柱304在沟槽316内的相对位置在移动。此时柔性电路板110被第一前框架312、第二 前框架314与后框架310共同覆盖。接着当显示屏102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记本电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结构包括:一主机本体,两侧各具有一轴柱;一显示屏,通过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机本体连接;一后框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后侧,通过一铰链与所述主机本体铰接;一第一前框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前侧,与所述后框架一起支撑所述显示屏并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夹于其间;以及一第二前框架,与所述第一前框架接触以覆盖所述柔性电路板,其两侧各具有与所述轴柱相对应的一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主机本体上的所述轴柱相结合,其中,所述显示屏、所述后框架与所述第一前框架共同以所述铰链为转轴相对所述主机本体旋转,旋转时所述第二前框架通过所述沟槽与所述轴柱的结合进行可变轴心的旋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本电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结构包括 一主机本体,两侧各具有一轴柱;一显示屏,通过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机本体连接; 一后框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后侧,通过一铰链与所述主机本体铰接; 一第一前框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前侧,与所述后框架一起支撑所述显示屏并将所述 柔性电路板夹于其间;以及一第二前框架,与所述第一前框架接触以覆盖所述柔性电路板,其两侧各具有与所述 轴柱相对应的一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主机本体上的所述轴柱相结合,其中,所述显示屏、所述后框架与所述第一前框架共同以所述铰链为转轴相对所述主 机本体旋转,旋转时所述第二前框架通过所述沟槽与所述轴柱的结合进行可变轴心的旋转 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具有一上盖和一 底框,所述轴柱设置于所述上盖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骏,祝尚杰,张立勋,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