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2106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合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臂上端连接前模板,后臂连接合模油缸的后端盖,合模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后模板,后模板连接有前连杆,后连杆连接后臂,前连杆、后连杆通过连接板连接,前臂和后臂下端通过固定轴连接在一起;当合模油缸活塞杆带动后模板前进,同时前连杆向前运动,拉动连接板转动,推动后连杆,进而推动后臂向后运动,而后臂通过固定轴带动前臂和前模板一起向后运动,这样达到前、后模板同步运动,直到走完锁模行程,合模到位;当合模油缸活塞杆带动后模板后退,则前臂和前模板一起向前运动,直到开模到位,整体性能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胶生产设备
,特指一种合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塑胶生产设备中,合模装置是比较重要的部件之一。为了实现前模板、后模 板的合模、开模自动化,目前国内厂商一般采用齿轮、齿条装置,用于连接控制前模板、后模 板,但是,这种齿轮、齿条装置在实践应用中,既费时又易磨损,而且维修不便,如专利号为 “200620077042. 6”、为“直线式吹瓶机的开合模连锁机构”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 的合模机构;也有的采用将整个固定轴用合模油缸来代替的方案,但是同样需要用到齿轮、 齿条装置,也存在费时、易磨损、维修不便的缺点。因此,为满足生产要求,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合模装置,现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模装置,该装置采用连杆 机构,保证前、后模板和前、后臂的同步运动,加工简单,调试方便,方便调整,提高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前臂上端连接前模板,后臂连接合模油缸的后端盖,合模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后模 板,后模板连接有前连杆,后连杆连接后臂,前连杆、后连杆通过连接板连接,前臂和后臂下 端通过固定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前、后臂和前、后模板及支撑套通过导轴连接在锁模架上。所述前臂上端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一连接块用螺钉锁紧在前模板上,后臂通过第一 销轴和第三连接块用螺钉固定在合模油缸后端盖上,合模油缸活塞杆通过关节轴承和第二 销轴、第二连接块用螺钉安装在后模板上。所述前连杆一端通过夹头和关节轴承与第三销轴固定在后模板上、另一端通过夹 头和关节轴承与第三销轴连接连接板的一端,后连杆一端通过夹头和关节轴承与第三销轴 固定在后臂上、另一端通过夹头和关节轴承与第三销轴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锁模架上固定有支架板,连接板通过第三销轴连接支架板。所述固定轴配合有锲形块。所述锁模架上安装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的感应杆固定在后模板上,感应装置的 感应架固定在锁模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合模油缸活塞杆带动后模板前进,同时前连杆向 前运动,拉动连接板转动,推动后连杆,进而推动后臂向后运动,而后臂通过固定轴带动前 臂和前模板一起向后运动,这样达到前、后模板同步运动,直到走完锁模行程,合模到位;当 合模油缸活塞杆带动后模板后退,则前臂和前模板一起向前运动,直到开模到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示意图;其中,图1-3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前臂10、第一连接块11、前模板12、后模板13、第二连接块14、合模油缸15、第三 连接块16、第一销轴17、固定轴18、锁模架19、关节轴承20、第二销轴21、支撑套22、导轴 23、锲形块M、前、后连杆25、26、连接板27、夹头观、支架板四、第三销轴30、感应装置31、 后臂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图3,本技术一种合模装置包括前臂10、第一连接块11、前模板12、 后模板13、第二连接块14、合模油缸15、第三连接块16、第一销轴17、固定轴18、锁模架19、 关节轴承20、第二销轴21、支撑套22、导轴23、锲形块对、前、后连杆25、26、连接板27、夹头 观、支架板四、第三销轴30、感应装置31、后臂32等。其整体机构为前、后臂10、32和前、后模板12、13及支撑套22通过两根导轴23 连接在锁模架19上,前臂10和后臂32下端通过固定轴18连接在一起,固定轴18配合有 锲形块对,可通过锲形块M调整预紧,前臂10上端通过第一销轴17和第一连接块11用螺 钉锁紧在前模板12上,后臂32通过第一销轴17和第三连接块16用螺钉固定在合模油缸 15后端盖上,合模油缸15活塞杆通过关节轴承20和第二销轴21、第二连接块14用螺钉安 装在后模板13上,支架板四固定在锁模架19上,两连接板27通过第三销轴30围绕支架 板四转动,前连杆25 —端通过夹头观和关节轴承20与第三销轴30固定在后模板13上、 另一端通过夹头观和关节轴承20与第三销轴30连接在连接板27的一端上,后连杆沈一 端通过夹头观和关节轴承20与第三销轴30固定在后臂32上、另一端通过夹头观和关节 轴承20与第三销轴30连接在连接板27另一端上,锁模架19上安装有感应装置31,感应装 置31中的感应杆固定在后模板13上、感应架固定在锁模架19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合模油缸15后端进压力油,合模油缸15活塞杆带动 后模板13前进,同时前连杆25向前运动,拉动连接板27转动,推动后连杆沈,进而推动后 臂32向后运动,而后臂32通过固定轴18带动前臂10和前模板12 —起向后运动,这样达 到前、后模板12、13同步运动,直到走完锁模行程,合模到位。同理,当合模油缸15前端进 压力油,前、后模板12、13向相反方向运动,直到开模到位。本技术经过实际检验,使用效果好,工作运行正常,调整方便,能够提高生产 效率和经济效益。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限制本技术 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 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臂(10)上端连接前模板(12),后臂(3 连接合模 油缸(1 的后端盖,合模油缸(1 的活塞杆连接后模板(13),后模板(1 连接有前连杆 (25),后连杆06)连接后臂(32),前连杆(25)、后连杆Q6)通过连接板(JT)连接,前臂 (10)和后臂(3 下端通过固定轴(18)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臂(10)、(32)和前、 后模板(1幻、(1 及支撑套0 通过导轴连接在锁模架(1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10)上端通过第一销 轴(17)和第一连接块(11)用螺钉锁紧在前模板(1 上,后臂(3 通过第一销轴(17)和 第三连接块(16)用螺钉固定在合模油缸(1 的后端盖上,合模油缸(1 活塞杆通过关节 轴承OO)和第二销轴(21)、第二连接块(14)用螺钉安装在后模板(1 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0 —端通过夹头 (28)和关节轴承OO)与第三销轴(30)固定在后模板(1 上、另一端通过夹头08)和关节 轴承OO)与第三销轴(30)连接连接板(XT)的一端,后连杆06) —端通过夹头08)和关 节轴承OO)与第三销轴(30)固定在后臂(3 上、另一端通过夹头08)和关节轴承OO) 与第三销轴(30)连接连接板(XT)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模架(19)上固定有支架 板(四),连接板(XT)通过第三销轴(30)连接支架板0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18)配合有锲形块 04)。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模架(19)上安装有感应 装置(31),感应装置(31)的感应杆固定在后模板(1 上,感应装置(31)的感应架固定在 锁模架(19)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塑胶生产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臂(10)上端连接前模板(12),后臂(32)连接合模油缸(15)的后端盖,合模油缸(15)的活塞杆连接后模板(13),后模板(13)连接有前连杆(25),后连杆(26)连接后臂(32),前连杆(25)、后连杆(26)通过连接板(27)连接,前臂(10)和后臂(32)下端通过固定轴(18)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永如邓先明黄守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