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的方法以及与此对应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技术

技术编号:541380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身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1)的方法,该组合构件(1)带有内部件(2)、外部件(3)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内部件(2)和外部件(3)之间的加强部件(4),该方法以改进传统方法的方式有利地将降低其自身的制造费用与降低尤其到形状强化的高强度的构件的钢材中的热输入相结合。所提出的目的基本上由以下方式而实现,即,使得首先将内部件(2)与加强部件(4)在彼此相对应的固定凸缘(5,7)的区域中通过电阻点焊(12)牢固地相连接成为焊接组(11),并且随后外部件(3)在固定凸缘(5,7)的区域中安放到所产生的焊接组(11)上,以及至少在与碰撞相关的关键的凸缘区段(15)中通过电阻凸焊(14)与焊接组(11)牢固地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制造最大程度(weitestgehend)面状的(flschenformig)组合构件(Bauteileverbund)的方法以及与此对应的根据权利要求 7的前序部分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
技术介绍
从文件DE 198 57 565 1中已知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的带有侧梁(Seitenholm) 的白车身的顶盖结构(Dachaufbau)的方法,该侧梁由内型材(Innenprofil)和外型 材(Au β enprofil)所形成并且为顶盖框架(Dachrahmen)的组成部分。内型材和外 型材通过电阻点焊(Widerstandspunktschwei β ung)相应地连接在近似水平地向内指向的内纵向凸缘(Innenlangsflansch)处以及连接在向上限制车门和/或车窗切 口(Fensterausschnitt)的外纵向凸缘(AuBenlangsflansch)处。在将顶盖框架装配(anbringen)在下部结构(Unterbau)处之后,带有顶盖纵向凸缘(Dachlmigsflansch)的顶 盖部件(Dachteil)从上方安放(aufsetzen)到侧梁或外型材上并且在该处在所选取的区 域中通过激光焊接而连接。紧接着在侧向上安置相关联的带有上侧围板(Seitenteil)的 侧壁框架(Seitenwandrahmen),其中,带有纵向凸缘的侧围板贴靠在外纵向凸缘处并且在 该处通过电阻点焊而连接。在实际中,尤其关于机动车车身处的侧围板,使用形状强化的(formgehartet)高 强度的构件,以为了可应对由碰撞事件、尤其为侧面碰撞所引起的可能的高应力。传统上 偏爱的接合方法(FUgeverfahren)(即电阻点焊)以截面来看取决于相对长的凸缘,因为 前述的电阻点焊伴随着增加的热输入(Warmeeintrag),该热输入在所选择的凸缘太短时 可引起钢材料的不利的组织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相对长的凸缘导致由变小的车门切口 (Turausschnitt)引起的进入车门舒适度的降低以及由于尺寸待确定为较大的车门密封件 和/或可能的车窗密封件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文件DE 199 27 208 B4公开了高成本的方法以及与此对应的装置, 以用于板件的、尤其为汽车制造中的车身板件的边缘侧的连接,其中,外板件的边缘通过 内板件的边缘而咬接(falzen),这些边缘被压合,并且在咬接之前至少其中一个板件的边 缘设有冲压的(eingeprSgt)凸出部,并且其中,凸出部在压合期间通过布置在卷边爪形部 (BOrdelbacke)处的电极通过电阻凸焊(Widerstandsbuckelschwei β ung)与相应的另一 板件相连接。虽然通过电阻凸焊可实现(verzeichnen)降低进入到钢材中的热输入,然而 这种措施与高成本的咬接措施相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这种背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身的最大程度面状的 组合构件的方法,该组合构件带有内部件、外部件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内部件和外部件之 间的加强部件,该方法以改进传统方法的方式有利地将降低其自身的制造费用与降低尤其 到形状强化的高强度的构件的钢材中的热输入相结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实现与此对 应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基于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身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该组合构件带有内部件、 外部件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的加强部件,内部件和外部件以及加强部 件在彼此相对应的固定凸缘的区域中彼此重叠地安放并且通过焊接牢固地相连接成为前 述的组合构件)的方法,所提出的目的由以下方式实现,即,首先将内部件与加强部件在前 述的固定凸缘的区域中通过电阻点焊牢固地相连接成为焊接组,并且随后外部件在该固定 凸缘的区域中安放到所产生的焊接组上以及至少在与碰撞相关的关键凸缘区段中通过电 阻凸焊与焊接组牢固地相连接。通过这种措施允许,将尤其形状强化的构件的固定凸缘构造成相对短,因为相比 于在传统上所实行的电阻点焊的情况下在电阻凸焊的情况下可实现更少的热输入。相应 地,不需要散发同样多的热量,以避免钢材中的不利的组织变化。考虑到开始所评价的现有 技术,由此导致除了降低制造成本之外尤其还降低材料成本。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改进方案或设计方案。对此,在制造以机动车车身的侧围板的形式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的 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已证明为尤其有利,该侧围板还可具有至少一个车门开口(Ttirijffiiung)和/或车窗开口(Fenster0ffiiung)。在电阻凸焊的准备中一方面可提供带有焊接凸起(Schwei β buckel)的外部件或加强部件。另一方面可还合适的是,提供接 合配对件(FUg印artner),这两个接合配对件具有焊接凸起。因此,在既应用带有焊接凸 起的外部件又应用带有焊接凸起的加强部件的情况下,这两个接合配对件通过电阻凸焊 如此地相互焊接在一起,即,接合配对件的焊接凸起以直接互相触碰(stoiiend)或并排 (nebeneinander)布置的方式而与邻近的构件相焊接。在此,主要应用这样的外部件和/或 加强部件,即,该外部件和/或加强部件具有带有约2mm至约4mm的直径、优选带有约3mm 的直径的焊接凸起。机动车车身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该组合构件带有内部件、外部件以及至 少一个布置在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的加强部件,内部件和外部件以及加强部件在彼此相对 应的固定凸缘的区域中彼此重叠地安放并且通过焊接牢固地相连接成为前述的组合构件) 尤其由以下方式而出众,即,将内部件与加强部件在前述的固定凸缘的区域中通过电阻点 焊牢固地相连接成为焊接组,并且外部件在该固定凸缘的区域中安放到所产生的焊接组上 以及至少在与碰撞相关的关键的凸缘区段中通过电阻凸焊与焊接组牢固地相连接。有利 地,面状的组合构件可通过机动车车身的侧围板而形成并且必要时具有至少一个车门开口 和/或车窗开口,其中,与碰撞相关的关键的凸缘区段至少通过邻近车身柱的车门开口和/ 或车窗开口的拐角区域而形成。例如,车身柱可通过B柱而形成。在电阻凸焊的准备中,夕卜 部件和/或加强部件构造成带有焊接凸起,其中,在这种情况中外部件和加强部件具有焊 接凸起,如此地布置外部件和加强部件,即,使得焊接凸起以直接互相触碰或并排布置的方式而与邻近的构件相焊接。至于焊接凸起,其可具有约2mm至约4mm的直径、优选约3mm的直径。附图说明在下文中根据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显示了以机动车车身的侧围板的形式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的透视的分解图,该侧围板包括内部件、外部件以及加强部件,并且根据传统的方法(现有技术)而 加以制造,图2显示了在顶盖联接区域中的根据图1的组合构件的截面图,图3显示了用于产生包括内部件和加强部件的焊接组的第一接合次序 (FUgefolge),以用于与外部件的进一步配套(Komplettierimg)以及用于在第二接合次序 的范围内实现以机动车车身的侧围板的形式的面状的组合构件,图4显示了在顶盖联接区域中的根据图3的焊接组的截面图,图5显示了用于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状的组合构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车身的最大程度面状的组合构件(1)的方法,所述组合构件(1)带有内部件(2)、外部件(3)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内部件(2)和所述外部件(3)之间的加强部件(4),这些部件在彼此相对应的固定凸缘(5,6,7)的区域中彼此重叠地安放,并且通过焊接牢固地相连接成为前述组合构件(1),其特征在于,首先所述内部件(2)与所述加强部件(4)在前述固定凸缘(5,7)的区域中通过电阻点焊(12)牢固地相连接成为焊接组(11),并且随后所述外部件(3)在所述固定凸缘(5,7)的区域中安放到所产生的焊接组(11)上以及至少在与碰撞相关的关键的凸缘区段(15)中通过电阻凸焊(14)与所述焊接组(11)牢固地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洛曼B加文斯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