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炎专利>正文

一种开顶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9928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顶箱,其包括底板、彼此相对地设置在该底板两 端的两个端壁、以及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两个侧壁。其中,在至少一 个所述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向该开顶箱内部突出的立柱,每个所述立柱 沿该开顶箱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该开顶箱内部且垂直于该底板的至少 一个限位面。立柱的限位面可用于对装入箱内的货物进行限位,避免货物在箱 内晃动撞击开顶箱的端壁和/或侧壁;同时,向内突出的立柱与对应壁的内表 面所限定的空间可用于在装卸货物时容纳起吊工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流运输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开顶箱
技术介绍
开顶箱是一种从顶部装卸货物的集装箱。如图1所示,开顶箱10通常包 括底板11、分别固定在底板两端的两个端壁12以及分别固定在底板两侧的两 个侧壁13。底板和这四个壁(即两个端壁和两个侧壁)限定了用于放置货物 的容纳空间。在一些例子中,开顶箱10中还可设置用于封闭该容纳空间的顶 板(未示出),以保证了箱内货物的安全。在利用开顶箱装载货物时,货物通过起吊装置等从箱的顶部被吊入箱内。 因而,相比于那些普通的在端部或侧部设置有门的集装箱来说,开顶箱尤其适 于装运那些难于从端部或侧部装箱的大型货物。然而,对于现有的开顶箱来说,如果将容纳空间的尺寸设置为与货物的尺 寸相当,那么在装卸货物时,起吊工具(如起吊爪等)难以进入箱内,从而不 便于货物的放入和取出。而如果将容纳空间的尺寸设置为大于货物尺寸而为起 吊工具预留空间,那么货物在放入开顶箱后难于在其中被固定,因而在运输过 程中,随着开顶箱的颠簸,货物会对开顶箱的壁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大大降 低开顶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开顶箱,以克服前面提到的 一个或多个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顶箱,其包括底板、彼此相 对地设置在该底板两端的两个端壁、以及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两个侧 壁。其中,在至少一个所述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向该开顶箱内部突出的 立柱,每个所述立柱沿该开顶箱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该开顶箱内部且 垂直于该底板的至少一个限位面。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面,该导向面从该立柱的限位面朝向设 置有该立柱的壁沿倾斜方向延伸。在相对的两个壁的内表面上彼此对称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立柱。 设置在相对壁上的对应立柱的限位面之间间隔预定距离。 各壁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立柱,且相邻立柱之间间隔预定距离。 各壁上的多个立柱沿对应壁的长度均匀分布。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面包括平行于设置有对应立柱的壁的第一限位面。 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面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限位面的一侧或两侧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面,各第二限位面相对于设置有对应立柱的壁呈一预定角度。 所述至少一个导向面包括从该第一限位面延伸的第一导向面。 所述至少一个导向面包括从该第二限位面延伸的第二导向面。 每个侧壁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四个立柱,而每个端壁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立柱。本技术的开顶箱壁的内侧设有立柱结构。该立柱的限位面可用于对装 入箱内的货物进行限位,避免货物在箱内晃动撞击开顶箱的端壁和/或侧壁, 大大提高了开顶箱的使用寿命。同时,向内突出的立柱与对应壁的内表面所限 定的空间可用于在装卸货物时容纳起吊工具。另外,设置在立柱顶端的导引面 可以方便快捷地引导货物进入立柱的限位面之间,而不用费力地将货物与限位 面对准。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开顶箱的立体结构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顶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开顶箱的剖视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柱的立体结构图5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立柱的立体结构图;以及图5A为图5中立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开顶箱100包括底板IIO、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底板两端的两个端壁120、以及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两个侧 壁130。在一些实施例中,开顶箱100还可以包括一个可移除的顶盖(图中未 示),用于从顶部封闭该开顶箱。在两个端壁120和两个侧壁130中的至少一个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 一个向开顶箱100的内部突出的立柱150。立柱150沿开顶箱100的高度方向 延伸,并具有至少一个面向开顶箱100的内部且垂直于底板110的限位面151。 限位面可用于对装入箱内的货物进行限位,避免货物在箱内晃动撞击箱壁;同 时,向内突出的立柱150与对应壁的内表面所限定的空间可用于在装卸货物时 容纳起吊工具。优选地,相对的两个壁(如两个端壁120或两个侧壁130)上的立柱150 彼此对称,如图2所示。相对壁上的对应立柱的限位面之间的间隔距离被设置 为与要放入该开顶箱内的货物的尺寸相适应,以减少货物与立柱限位面之间的 间隙,从而最小化甚至完全避免货物在箱内的晃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壁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立柱,例 如可以在每个端壁120上设置两个立柱,并在每个侧壁130上设置四个立柱。 这时,相邻的立柱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以确保在装卸货物时,如起吊爪的起吊 工具能进入相邻立柱之间的空间内。优选地,各壁上的多个立柱沿该壁的长度 均匀分布。优选地,在立柱150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面153,该导向面被设置为 从立柱150的对应限位面朝向设置有该立柱的壁沿倾斜方向延伸。g卩,使得立 柱150的顶部呈锥形或楔形。这种结构使得相对立柱的导向面之间的间距从上 到下逐渐减小,直到导向面与限位面相接触。这样,在放入货物的过程中,货 物首先与导向面的上端相接触,并被导向面逐渐引导到对应的限位面之间,从 而使得货物容易进入相对立柱的限位面之间。图4示出了一种立柱150',其具有矩形形状的横截面。立柱150'具有一个 限位面151'和一个导向面153',其中,限位面151'被设置为平行于设有对应立 柱150'的壁(如侧壁130),而导向面153'从限位面151'朝向对应的侧壁130 倾斜延伸。这时,立柱150'的顶部呈楔形。图5、 5A示出了另一种结构的立柱150",其具有不规则多边形形状的横 截面,例如五边形形状。立柱150"上设有第一限位面151"和设置在第一限位面151"—侧的第二限位面152",其中该第一限位面151"平行于设置有立柱的 开顶箱壁(如端壁120)。在立柱上设置多个限位面可更好的对货物进行限位。 立柱150"的顶部设有分别从第一和第二限位面朝向端壁120倾斜延伸的第一 和第二导向面153"和154"。应当理解,可以在第一限位面151"的两侧均设置 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面152"。这时,在第一导向面153"的两侧可设置一个或 多个第二导向面154"。应当理解,根据实际需要,立柱可以被设置成任意合适的结构,且每个立 柱上的导向面和限位面的可以被设置成任意合适的形状和数量。根据本实用新 型,开顶箱内的多个立柱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同一 壁的上的多个立柱也可被设置成具有不同的结构。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做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开顶箱,包括底板、彼此相对地设置在该底板两端的两个端壁、以及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向该开顶箱内部突出的立柱,每个所述立柱沿该开顶箱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该开顶箱内部且垂直于该底板的至少一个限位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至 少一个导向面,该导向面从该立柱的限位面朝向设置有该立柱的壁沿倾斜方向 延伸。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顶箱,其特征在于,在相对的两个壁的 内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顶箱,包括底板、彼此相对地设置在该底板两端的两个端壁、以及彼此相对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个所述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向该开顶箱内部突出的立柱,每个所述立柱沿该开顶箱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该开顶箱 内部且垂直于该底板的至少一个限位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炎李爱华袁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沈炎李爱华袁文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