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提高的粘附性的粘合复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487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粘合复合体领域。已发现,通过特意地收缩粘合剂可以改善许多衬底上的粘附性并由此使在接合组件之间通过粘合复合体传递的力能被提高。公开了如何能制得具有经收缩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复合体的不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衬底与粘合剂的粘合的领域。 现有技术生产粘合复合体时,通常将粘合剂以三角形胶条(Dreiecksraupe) 形式施用到待粘合的衬底上,并随后将其与另一衬底压制在一起。在 此设计该三角形胶条的尺寸使得,在压制到期望的粘合剂层厚度之后, 该粘合剂在通过粘合复合体的粘合体的横截于粘合胶条的横截面中, 具有矩形、正方形、圆筒形或梯形或者菱形或者菱形。粘附性是粘合剂技术中的焦点。原因在于,接合组件,即粘合复 合体的粘合衬底之间的力,能够只有当该粘合剂具有衬底上的粘附性 时传递力。由于粘合剂在待粘合的衬底的粘附性主要取决于材料,所 以经常使用底漆,其为粘合剂与衬底之间的粘附桥梁。但是已发现,特别是在高模量粘合剂的情形下,粘合复合中的这 种常规设置是不利的,尤其是在低温下。事实上已发现,在力负荷下, 经常在衬底与粘合剂之间、或者衬底与底漆之间或者底漆与粘合剂之 间的界面上,或者衬底之内靠近表面的地方出现粘合复合失效。在各 种情况下粘合剂边缘存在特别大的弱点。在这些点上,三种介质即粘 合剂、村底、或底漆、和第三种介质(本文中称作"邻接粘合剂的介质 (M)"且通常为空气)彼此汇合。专利技术概述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提高的粘附性且由此具有更高的 力传递的粘合复合体。通过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粘合复合体的方式实现了该目的。完全令人吃惊地发现,通过有目的地制得的粘合剂的几何形状,换句话 说,通过粘合剂的收缩,可以实现粘附性或力传递的这种提高。由此, 能够在固化粘合剂之前通过简单的方法步骤,无需改变粘合剂的化学 组成,提高粘合复合的粘附性或将传递的力的水平。这种优点特别是在低温即小于oic、特别地小于-2ox:下得以显现。显然,这对于粘合 技术来说是重大且有价值的技术进步。特别惊奇的是,这些额外的方 法步骤是非常简单的方法步骤,其无需更大成本即可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主题除了粘合复合体,也在于这些制备粘合复合体的方法的各种可能性,即,如权利要求12、 13和15中所述,以及通 过这些方法制得的固化制品,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和提高力传递的 方法,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进一步实施方式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通过粘合剂(K)彼此粘合的第 一衬底(Sl)和第二 衬底(S2)的粘合复合体。任选地,该粘合复合体具有在第一衬底(S1) 与粘合剂之间的第 一底漆和/或在第二衬底(S)与粘合剂之间的第二底 漆(P2)。在通过粘合复合体且垂直于第一衬底(Sl)表面的构成粘合剂(K) 最小横截面积的该横截面(Q)内,该粘合剂具有收缩。当将该粘合剂如 通常地在工业粘合中以粘结剂胶条施用时,这典型地是横穿胶条方向 的横截面。整个本申请中"衬底,,的含义为其表面上进行、或已进行粘合的 固体。当该粘合剂在粘合剂与第一衬底(Sl)或者一如果存在一与第一底 漆(P1)的接触区域和与第二衬底(S2)或者一如果存在一与第二底漆 (P2)的接触区域中具有比粘合剂的内部区域中更宽的粘合剂层时,则 存在收缩。术语"收缩"的一种可能的定义如下在横截面(Q)中,经常也称7作收缩长度(d2)的收缩段(d2)小于两个界面长度(dj的较小者。其中,相界之间粘合剂中的最小段。此时;面长度((U是从粘合剂到衬底 (Sl, S2)或者,如果存在,到底漆(P1, P2)的接触段长度。邻接粘合剂的介质(M)既非第一衬底(Sl)也非第二衬底(S2),也非 第一底漆(Pl)也非第二底漆(P2)。该邻接粘合剂的介质(M)通常为空 气。特别地,在此,收缩段(d2)与界面长度((U的比值&/^为小于1 且大于0,特别地比值为0. 5 ~ 0. 9,优选为0. 5 ~ 0. 8。该收缩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在上述横截面(Q)中,存在第一角 度(od)、第二角度(ot2)、第三角度(ot3)、和第四角度(ot4),其各自 >50且< 85%在此,第一角度(od)是在第一接触点(d)上由第一接触点(d)与 第二接触点(C2)之间的线段以及第 一接触点(d)与第 一收缩点(ED之 间的线段所张开的角度。第二角度(ot 2)是在第二接触点(C2)上由第二接触点(C2)与第 一接 触点(d)之间的线段以及第二接触点(C2)与第二收缩点(E2)之间的线 段所张开的角度。第三角度(a 3)是在第三接触点(C3)上由第三接触点(C3)与第四接 触点(C4)之间的线段以及第三接触点(C3)与第 一收缩点(E!)之间的线段所张开的角度。第四角度(a 4)是在第四接触点(C4)上由第四接触点(C4)与第三接触点(C》之间的线段以及第四接触点(C4)与第二收缩点(E》之间的线段所张开的角度。在此,第一收缩点(Ej和第二收缩点(E2)是收缩段d2的端点。 对于所有这些所述角度(od、 a2、 ot3、 oc4),该角度均伸展于粘合剂上。在上述橫截面(Q)中在"接触点"处彼此汇合的是三种介质,即粘 合剂(K)、衬底(S1、 S2)或底漆(P1、 P2)—如果衬底(S1、 S2)是涂布底8漆的话一和邻接该粘合剂的介质(M)。最后,在该横截面(Q)中, 一方面,第一接触点(d)、第三接触点 (C3)和第一收缩点(EJ各自位于粘合剂与邻接粘合剂的介质(M)之间的 相同相界(P1)上,和另一方面,笫二接触点(C2)、第四接触点(CJ和第 二收缩点(E2)各自位于粘合剂与邻接粘合剂的介质(M)之间的相同相 界(P2)上。该两个相界(P1、 P2)位于粘合剂的不同侧上。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角度(Od)和/或第二角度(Ot2)和/或第三角度(ot3)和/或第四角度(ot4)为10°~80。,特别地为25°~75°, 优选为35°~70°,更优选为45°~65°。甚至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角度(ot" oc2、 ot3和oc4)全部为10°~80°,特别地为25°~75°,优选为35°~70°, 更优选为45°~65°。当所述角度(cd、 ct2、 ct3、 ou)非常大,即大于85°时,粘附性 的增加只是无关紧要的。具有很小的该角度,即小于5。的粘合复合体 一方面非常难以制备且另一方面,由于强烈收缩和由于粘合剂有限的内聚强度一般仅可以传递小得多的力。第一衬底(Sl)和第二衬底(S2)是由相同或不同材料制成的。该衬底可以是由多种可能的材料组成的。适宜的衬底(S1、 S2)的实例为无机衬底如玻璃、玻璃陶瓷、混凝 土、灰浆、砖、瓦、石骨和天然石料如花岗岩或大理石;金属或合金 如铝、钢、有色金属、镀锌金属;有机衬底如木材,塑料如PVC、聚 碳酸酯、P醒A、聚酯、环氧树脂;经涂布的衬底如粉末涂布的金属或 合金;以及色漆和清漆,特别地汽车面漆。已发现,由于收缩的粘合剂几何形状的粘附性增加、或者更高的 力传递显现为特别有利,特别地在经涂布的衬底情形下。特别地在其 涂层具有与涂布基底的低层间粘附性和/或其具有低固有强度的经涂 布衬底的情形下,已非常高程度地证实了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优点。这种经涂布衬底特别地是经涂布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第 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衬底(Sl)和/或第二衬底(S2)是金属或合金,其表面已釆用化学预处理、特别地采用为了提高抗腐蚀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合复合体(1),其包括第一衬底(S1)和第二衬底(S2),它们借助于粘合剂(K),任选地经由第一衬底(S1)与粘合剂之间的第一底漆(P1)和/或经由第二衬底(S2)与粘合剂之间的第二底漆(P2)彼此粘合,其特征在于,在通过该粘合复合体、垂直于第一衬底(S1)表面且产生粘合剂(K)最小横截面积的横截面(Q)上,该粘合剂(K)具有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康斯坦策C西格里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SIKA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