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甘油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00164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用甘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前处理将粗甘油中粒径在0.45μm以上的杂质提前去除;将前处理后的溶液通过超滤膜;最后将超滤后的超滤液紫外灭菌以除去其中微量细菌,即得精制甘油。所述的前处理的步骤依次为活性炭脱色除杂、粗滤、精滤和微孔过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所制得的甘油产品能达到注射用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甘油是瑞典药剂师Schede于1779年在橄榄油与一氧化铝反应时偶尔发现的一种具有 甜味成分的物质,1883年贝蒂落证明了甘油的化学结构式为三元醇。甘油(化学名为l, 2, 3-丙三醇)是一种无色、澄清的粘稠液体;味甜,有引湿性。甘油用途极为广泛,仅美国就有2000多种产品在生产中需用甘油;甘油的应用领 域概括分为二大类直接接触皮肤(包括入口)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类。前者如食品、发 胶、牙膏、化妆品、医药等;后者有造纸、国防工业、皮革、油漆等。甘油也是用途广 泛的药用辅料,特别是甘油做静脉注射剂的辅料时甘油(供注射用),随着人们的生活 水平的提高,其用量必将增加,国内目前生产甘油(供注射用)的厂家不多,国内甘油 (供注射用)的缺口将增大,耗外汇的量将增大,如果能采用新的方法可以大量的制备 注射用甘油,将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甘油的制备方法有油脂皂化、水解法、合成法和发酵法四大类7种合成路线,合 成制备的粗品甘油通过过滤、浓缩、化学添加剂、蒸馏等工序提纯获得工业级甘油。药 用甘油质量指标控制严格,其氯化物、硫酸盐、铁盐、易碳化物等允许的浓度要求很低, 因此工业甘油必须经过进一步精制才可用于药用。传统的甘油精制工艺包括蒸馏法和离 子交换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传统的精制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如图1所示蒸馏法工艺中加入的载体通常为氧化钙、氢氧化钙、草酸盐等,能够处理除去游 离脂肪酸、甲酯、胶质、色素、硫酸盐和重金属离子等。蒸馏时通常采用减压蒸馏,蒸 馏时蒸馏的绝对压力控制在600~800pa,温度控制在165'C左右。蒸馏法的缺点有l.蒸馏法耗能多且回收率低,损耗高达40%。蒸馏温度要求高, 容易聚合。2、甘油与未除尽的脂肪酸盐反应形成挥发物甘油脂。3、形成的甘油醛,有 怪味,难消除。4、热原灭活要求温度过高,易使产品发生副反应。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离子交换法中所使用的树脂为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物再引入磺酸集团的强酸型 (011x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型(201x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阴阳离子交换树 脂经过预处理使之分别成为H型和OH型。甘油经过预热使之黏度变小,然后控制一 定的流速(此流速由流出甘油的质量来决定)通过离子交换柱后即可收集到药用甘油。离子交换法的缺点1、生产不能连续进行, 一次操作周期花费时间长。2、树脂 的再生和废弃树脂的处理费用过高。3、生产排放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腐蚀严 重。4、提纯物质中杂质不同需选用不同树脂,适应性差。5、不能去除热原和灭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传统方法制备甘油的缺点,提出了一种 超滤精制注射用甘油的方法,其所制得的甘油产品能达到注射用标准。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前处理将粗甘油中粒径在 0.45pm以上的杂质提前去除;将前处理后的溶液通过超滤膜;最后将超滤后的溶液通 过紫外灭菌以除去超滤过程中走漏的微量细菌,即得精制甘油。所述的注射用甘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处理的步骤依次为活性炭脱 色除杂、粗滤、精滤和微孔过滤。所述的活性炭脱色除杂的步骤为将工业甘油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90 95'C,加 入活性炭,活性炭加入量为甘油重量的0.5~1.5%;所述的活性炭脱色除杂的时间为 30~40min 。所述的粗滤步骤为使溶液通过400目袋式过滤器;所述的精滤步骤为使溶液通 过800目袋式过滤器;所述的微孔过滤步骤为使溶液通过药泵加压微滤器。所述的注射用甘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滤膜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所述的超滤膜的膜材料为聚砜膜、聚砜酰胺膜或聚丙烯腈膜。所述的注射用甘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滤膜为双层皮膜、单内层皮 膜或单外层皮膜。所述的超滤膜安装在超滤器中,溶液进入超滤器的压力为1.5~3.0Mpa。 所述的溶液在超滤器中的线速度控制在lm/s 3m/s。 所述的超滤膜的分子截留范围为5000 10000。注射用甘油在药典标准中对色状、热原、细菌等的要求严格。旧有方法中对此类物 质的去除通常有能耗较高或操作程序繁杂,特别是对去除热原不彻底等缺点。超滤法精制甘油是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以及流量条 件下,将甘油中的杂质分离。甘油为低分子物质,而热原、细菌色素等分子量为几千到 几十万不等,选择一定孔径的超滤膜就能有效的截留高分子物质,从而达到分离杂质的 目的,使甘油符合注射用标准。选择合适的膜材料,适当的膜截留分子量将原料甘油中的热原,细菌,胶质等截留 分离,主成分甘油全部或绝大部分通过超滤膜,从而达到既提高了甘油的含量又将不符 合注射用甘油药典标准的杂质去除的目的。超滤前的甘油通过前处理去除微粒杂质,选 择一定的工艺操作条件保证膜的通透率。超滤法精制注射甘油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此工艺中前处理包括活性炭脱色除杂、粗滤、精超过和微孔过滤,通过此类工序使 粗甘油中粒径在0.45jim以上的杂质提前去除,以保护膜组件,减少膜污染。后处理为 紫外灭菌,以除去超滤中走漏的微量细菌。本专利技术中超滤器所使用的超滤膜为中空纤维超滤膜,膜材料可以是聚砜膜、聚砜酰 胺膜和聚丙烯腈膜等。膜的截留分子量范围在5000 1万,能够使小分子量的甘油基本 上通过超滤膜,热原和细菌绝大部分被阻留,再加上紫外灭菌,使甘油达到注射用标准。 超滤膜可为双层皮膜、单内层皮膜、单外层皮膜,其中单内层皮膜综合性能最好。超滤器为立式安装,也可卧式安装。立式安装较卧式安装节省设备占地面积。超滤 器根据生产实际可为一级式或多级式。溶液从超滤器支撑体上部进入一部分自上而下从 浓縮液出口流出返回可进行再过滤, 一部分通过超滤膜孔汇集于滤液出口经后处理得成 品。溶液进入超滤器的压力为1.5 3.0Mpa,最佳操作压力为2.0Mpa。料液在超滤器中 的线速度控制在lm/s~3m/s。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有1、超滤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条件较为温和,不会使热敏性有效成分分解。2 超滤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变化,能耗较低,无其他化学试剂加入,无污染。3、超滤 过程中仅采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滤膜可反 复使用。4、超滤技术分离效率高,能够有效滤除药液中微粒、胶体、细菌、热原。附图说明图1为蒸馏法精制甘油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离子交换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l:将工业甘油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卯 95'C,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加入量为甘油重 量的0.5%,开启真空保温搅拌30min。保温结束后,趁热使之通过400目袋式过滤器 过滤进入贮罐。在贮罐内料液温度控制在8(TC 85'C时,再过800目袋式过滤器过滤, 然后通过药泵加压微滤器预处理后进入超滤器。控制超滤器的入口压力为1.75Mpa,中 空纤维料液线速度为lm/s。通过超滤器的浓縮液返回贮罐重新超滤,滤液经过紫外灭 菌器灭菌后得到注射用甘油。成品甘油的纯度99.86%,比重1.2681。热原和细菌数符 合规定。实施例2:将工业甘油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卯 95'C,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加入量为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用甘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前处理将粗甘油中粒径在0.45μm以上的杂质提前去除;将前处理后的溶液通过超滤膜;最后将超滤后的超滤液紫外灭菌以除去其中微量细菌,即得精制甘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放文王向峰郭起坤张立程章家伟杨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