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护舷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88959 阅读:4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木护舷安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准备好上边框、下边框、侧边框、护舷木、衬垫及相应的附属件;2)在上边框预留用于缓装进木开口;3)在分段阶段,分段装焊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肘板和除缓装段外的上边框以及衬垫;3)测量每组边框的安装偏差,此数据作为护舷木加工修正的依据;4)将单一的护舷木用扁钢和焊接螺柱固定成护舷木组;5)所有护舷木组从上边框开口上方插入下边框,然后沿着上下边框向两侧推移,最后一组进入后,衬垫焊接在剩余的上边框上,再安装上边框的缓装段。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适应两船间较大可变载荷引起的吃水变化,有效地起到缓冲、防撞功能,有效保护外板和压载舱油漆,为满足PSPC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护舷材安装
,具体来说是一种船用。技术背景目前,船用护舷材普遍采用钢质结构,有些多用途工作船为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在钢质护舷材外通过铁链绑扎轮胎或其他形状的橡胶护舷,由于铁链是通吊耳焊接于舷侧 外板,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对油漆破坏相对较少,而诸如铺管船、起重船等工程船为了在 海洋环境下能安全与他船靠泊一般选择设置多组木护舷,而且工程船的舷侧设置有大量的 压载舱,随着PSPC的要求越发严格,有必要提出一种不破坏外板油漆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钢质护舷或橡胶护舷相比,接触面积更大,能适应两 船间较大可变载荷引起的吃水变化,有效地起到缓冲、防撞功能,有效保护外板油漆的木护 舷安装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下列步骤1)准备好上边框、下边框、侧边框、护舷木、衬垫及相应的附属件,其中护舷木为防水硬木;2)在上边框预留用于缓装进木开口,该开口的长度和位置根据轮机舷外开孔的位置和 数量以及船体大合拢口确定;3)在分段阶段,分段装焊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肘板和除缓装段外的上边框,其中除 缓装段外,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肘板和上边框以及衬垫均在护舷木组安装前且在压载 舱油漆前进行装焊;3)测量每组边框的安装偏差,即上边框下缘与下边框上缘净高度和上、下边框与船体 外板间的净距离,以及轮机舷外开孔与钢质边框的相对位置、管子直径,此数据作为护舷木 加工修正的依据;4)加工好各单一的护舷木,并将单一的护舷木用扁钢和焊接螺柱固定成护舷木组;5)所有护舷木组从上边框开口上方插入下边框,然后沿着上下边框向两侧推移,最后 一组进入后,再采用衬垫焊安装上边框的缓装段。各组木护舷根据所在分段实际情况,即上边框的长度与缓装进木的开口的长度确 定后,上边框在内场切割、开坡口,将上边框剩余部分的扁钢衬垫分段装焊,用于开口嵌补 的缓装段待护舷木组安装好后再安装。所述上边框预留的开口按照下列情形设置1)无轮机舷外开孔,则在上边框中 间处开出1.6米的缓装进木开口的长度;2)—个轮机舷外开孔在开孔边缘,缓装进木开口 的长度为开孔处为中心,开孔宽度再加上左右各1.6米;3)两个轮机舷外开孔间距不大于43. 5米,缓装进木开口的长度为两个开孔宽度再加上两个开孔外侧左右各1. 6米;4)两个 舷外开孔间距大于3. 5米时的情形是整个上边框均为缓装进木口长度。所述护舷木组因轮机舷外开孔的影响造成的区别,分成通用型和定制型,其中通 用型包括有5木一组和3木一组,查明轮机舷外开口处护舷木开孔及轮机舷外开孔具体位 置,其中护舷木开孔应比轮机管子直径上半圆大25mm,下半圆大50mm,略呈腰圆形,定制型 应记下在船上的特定位置,为便于区分有轮机舷外开孔的非通用型护舷木,安装时能对号 入座,全船护舷木分为大组,每大组从船首到尾又分为小组,非通用型护舷木应在护舷木上 标好标识,若小组有多个开孔则要精确到该条护舷木,护舷木从首到尾按数字顺序标示。所述加工各单一护舷木包括螺栓孔钻孔、端部形状加工和轮机舷外开口处护舷木 开孔,每一护舷木加工好规格为厚320mm,宽300mm,长沈70包含20mm余量,护舷木组凸出 上、下边框70mm。所述木护舷材内的船体和框架部分需要和整个船体一起油漆,符合油漆配套明细 表要求,所有护舷木组安装的前提是船体外板的油漆全部完成,吊装护舷木组采取吊带,并 避免临时吊码,在下边框与护舷木组接触面涂润滑油脂,在推移时需要起重设施配合产生 一个克服重力的提升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由于由于分段阶段已经将与船体外板焊接的结构全部焊完,不存在破坏压载舱 涂层的问题;由于护舷木在安装前已经组装成护舷木组,而且舷外开孔也加工完毕,最后的 工作就是按照节点I进行衬垫焊,由于上端木头与钢质边框离空,加之预先焊接的衬垫保 护,护舷木不会受到热量影响。由于护舷木的外凸式结构有效地起到了缓冲、防撞功能,护舷木端部的削斜,有利 于安装时护舷木的插入,护舷木组模块化组装,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上边框倾斜设计美 观、大方、实用、不易积水,下边框适当增加流水孔,以便轻载时木护舷内不会积水,侧边框 与外板不焊接,减少了焊接工作量。在实船安装后,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满足了 PSPC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上边框缓装进木开口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边框缓装进木开口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边框缓装进木开口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护舷木开孔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护舷木组安装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上边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上边框缓装段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护舷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中,主要零部件是上边框1、下边框2、侧边框3、由护舷 木71连接而成的护舷木组7、肘板4以及其它相应的附属件。其中护舷木组7由单一的护 舷木71并排连接而成,如图9,护舷木组7上的各护舷木上均设有扁铁沟槽711和螺栓通 孔712,每一护舷木71上的螺栓通孔的一端与其上的扁铁沟槽连通,在另一端连有螺母沉 入孔,护舷木组7上的各护舷木的扁铁沟槽相连形成扁铁槽且在扁铁槽内安装扁铁73,在 各护舷木的螺栓通孔内安装焊接螺柱12且与扁铁73焊接,其中护舷木为防水硬木。本专利技术采用上下带折角的钢质边框固定护舷木组,在边框内嵌入船宽方向凸出边 框70mm的护舷木组7,前、后侧边框3限制前后滑移。为均勻吸收、分散撞击力,将单一的护 舷木71用扁钢和焊接螺柱固定成护舷木组7,三根防水硬木(也称为护舷木)组成900mm宽 的护舷木组,五根护舷木组成1500mm宽的护舷木组,在船体适当的肋位组合。安装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几大要素如下时间上木护舷边框在船上的安装顺序及时机,木护舷各个组成加工和安装的顺序,安 装对船体外板涂层的影响以及对木护舷自身涂层的影响。空间上船体大合拢口与木护舷的相互位置关系、轮机舷外开孔与木护舷的相互位置关系。其中船体大合拢口,即环形总段与环形总段之间的横向合拢 焊缝。另外还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便捷性以及整体的美观性。本专利技术安装过程如下1)在分段阶段装焊前、后侧边框3、下边框2、肘板4和上边框1除缓装的部分外。2)上边框1预留缓装进木口 5,该口的长度和位置是根据轮机舷外开孔6的位置 和数量确定的,如图1,除缓装段外在护舷木安装前且压载舱油漆前进行装焊。上边框1由 预装板11、钢衬垫13和缓装板12构成,缓装板12构成缓装段。3)测量每组边框的安装偏差,即上边框1下缘与下边框2上缘净高度和上、下边框 与舷侧外板9间净距离,以及轮机舷外开孔6与钢质边框的相对位置、管子直径,此数据作 为护舷木71加工修正的依据。4)加工好护舷木71,规格为厚320mm,宽300mm,长沈70 (包含20mm余量),包括螺 栓孔钻孔、端部形状加工,其中护舷木71凸出边框70mm。5)查明轮机舷外开口处的护舷木开孔、轮机舷外开孔具体位置,其中护舷木开孔 应比轮机管子直径上半圆大25mm图5之A,下半圆大50mm图5之B,略呈腰圆形,如图5所 示,该孔的尺寸是根据图2作图得出,并经实船安装证明大小适度,对安装无影响。6)为便于区分有轮机开孔的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护舷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护舷安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准备好上边框、下边框、侧边框、护舷木、衬垫及相应的附属件,其中护舷木为防水硬木;2)在上边框预留用于缓装进木开口,该开口的长度和位置根据轮机舷外开孔的位置和数量确定;3)在分段阶段,分段装焊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肘板和除缓装段外的上边框以及衬垫,其中除缓装段外,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肘板和上边框均在护舷木组安装前且在压载舱油漆前进行装焊;3)测量每组边框的安装偏差,即上边框下缘与下边框上缘净高度和上、下边框与船体外板间的净距离,以及轮机舷外开孔与钢质边框的相对位置、管子直径,此数据作为护舷木加工修正的依据;4)加工好各单一的护舷木,并将单一的护舷木用扁钢和焊接螺柱固定成护舷木组;5)所有护舷木组从上边框开口上方插入下边框,然后沿着上下边框向两侧推移,最后一组进入后,再安装上边框的缓装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护舷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护舷安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准备好上边框、下边框、侧边框、护舷木、衬垫及相应的附属件,其中护舷木为防水硬木;2)在上边框预留用于缓装进木开口,该开口的长度和位置根据轮机舷外开孔的位置和数量确定;3)在分段阶段,分段装焊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肘板和除缓装段外的上边框以及衬 垫,其中除缓装段外,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肘板和上边框均在护舷木组安装前且在压载 舱油漆前进行装焊;3)测量每组边框的安装偏差,即上边框下缘与下边框上缘净高度和上、下边框与船体 外板间的净距离,以及轮机舷外开孔与钢质边框的相对位置、管子直径,此数据作为护舷木 加工修正的依据;4)加工好各单一的护舷木,并将单一的护舷木用扁钢和焊接螺柱固定成护舷木组;5)所有护舷木组从上边框开口上方插入下边框,然后沿着上下边框向两侧推移,最后 一组进入后,再安装上边框的缓装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护舷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组木护舷根据所在分段实 际情况,即上边框的长度与缓装进木的开口的长度确定后,上边框在内场切割、开坡口,将 上边框剩余部分的扁钢分段装焊,用于开口嵌补的缓装段待护舷木组安装好后再安装,衬 垫扁钢则在安装护舷木组之前在内场加工焊接,在内场加工时剩余部分的扁钢变形过大需 进行校正,无法校正时重新下料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护舷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框预留的开口按照下 列情形设置1)无轮机舷外开孔,则在上边框中间处开出1.6米的缓装进木开口的长度;2)—个轮机舷外开孔在开孔边缘,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