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照明灯,包括连接电源的灯座组件、灯罩、位于灯罩内的电路板、铝基板、及安装于所述铝基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LED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铝基板之间设有一隔热盘、一传热板及一导热盘,所述导热盘夹持于所述铝基板和传热板之间,所述传热板位于所述隔热盘与导热盘之间,且所述隔热盘与所述传热板之间设有一隔热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LED照明灯可大大改善散热效果,降低热量对电路板的影响。(*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优良的LED照明灯。
技术介绍
大功率LED灯PAR (抛物面形铝制反射器)灯因其结构紧凑和制造成本低而广泛 应用于普通及专业光
,例如在迪斯科梧桐照明或者建筑灯光应用中被大量使用。半导体LED照明光源具有寿命长,节能,安全,绿色环保,色彩丰富以及微型化而 被称为下一代光源备受关注、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LED灯将来是未来照明行业发展的 方向。现阶段制约LED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散热,尤其是对于大功率的LED灯,在光 通量增加的同时,LED产生的热量也在增加。LED产生的热量若不能即使散出去,将直接导 致LED PN结的温度升高,而LED PN结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LED的出光效率、寿命、可靠 性等。目前常见的LED灯中通常都设有散热机构,但是大部分的散热机构比较简单,散热效 果也一般,尤其是当大功率的LED灯长时间工作时,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散热机 构设计都无法满足其散热的需求,即便能够达成散热要求,也会因为体积庞大而不能放置 到现有PAR灯灯具中或是因为自身过重,导致灯头松脱,造成安全隐患。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散热性能且体积适中,完全能够代替现有 的传统PAR,且重量很轻,与传统PAR灯相近,对灯头没有过多负担的LED灯,以解决上述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照明灯,其具 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LED照明灯,包括连接电源的灯座组件、灯罩、位于灯罩内的电路板、铝基板、 及安装于所述铝基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LED 二极管,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铝基板之间 设有一隔热盘、一传热板及一导热盘,所述导热盘夹持于所述铝基板和传热板之间,所述传 热板位于所述隔热盘与导热盘之间,且所述隔热盘与所述传热板之间设有一隔热腔。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铝基板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LED照明灯进一步包括一收容所述电路板的塑胶内套,该塑胶内 套由下而上与所述灯罩组装固定,所述绝缘套由上而下与所述灯罩组装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塑胶内套与所述隔热盘形成一隔热空间,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 隔热空间内且呈水平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塑胶隔热盘设有与所述电路板卡持的内扣合部、支撑所述电路板 的支撑部、及与所述塑胶内套扣合的外扣合部,所述塑胶内套上设有与所述外扣合部配合 的卡合槽。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盘呈锥台形并设有一锥面及一与所述传热板贴合的顶板,所述锥面与所述灯罩内表面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与所述锥面形成一收容所述铝基板的内腔。进一步地,所述LED照明灯进一步包括一固定环,该固定环设有内支撑环及外支 撑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LED照明灯可大大改善散热效果,降低热量 对电路板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LED照明灯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LED照明灯的立体分解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LED照明灯组合后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LED照明灯灯罩的立体放大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LED照明灯塑胶内套的立体放大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LED照明灯塑胶隔热盘的立体放大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LED照明灯传热板的立体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功率LED照明灯,包括灯座组件10、灯 罩20、电源驱动组件30以及光源组件40。定义自上而下方向M。其中灯座组件10与灯罩 20在上下方向上固定组装,电源驱动组件30和光源组件40均位于灯罩20内并分别上下分布。灯座组件10包括金属接触部11和绝缘套12,金属接触部11的内表面上设有内螺 纹,绝缘套12的上端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外螺纹,金属接触部11与绝缘套12通过内螺纹与 外螺纹旋转连接。绝缘套12呈喇叭状,其内侧在M方向上延伸有安装部121 (参图3),安 装部121上设有安装孔(图未示),优选地,本技术安装部设置为三个。参图4,灯罩20为导热的塑胶材料制成,大致呈喇叭状,其上端开口且向内凹伸形 成圆环形的安装部21,所述安装部21上设有三个通孔211,其与安装部121上的安装孔上 下方向上对应一致。灯罩20的下端在M方向延伸有圆筒形安装壁22,安装壁22上设有安 装孔221。所述灯罩20可通过安装孔221与光源组件连接。灯罩20的内侧壁上涂有隔热 涂料,如绝缘漆、橡胶漆等,防止外部热量向灯罩20内侧空间散发。参图2所示,电源驱动组件30包括塑胶内套31、电子元器件32以及与塑胶隔热盘 33。塑胶内套31与塑胶隔热盘33形成有隔热空间,电子元器件32被塑胶隔热盘33支撑 且置于所述隔热空间中。参图5所示,塑胶内套31由斜面部分311和圆筒形部分312组成,圆筒形部分312 是由斜面部分311的下端沿M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斜面部分311的上端开口且向内延伸有 圆环形的安装部313,所述安装部313上设有三个通孔3131,通孔3131与灯罩20上的通孔 211在M方向上对应。所述塑胶内套31、灯罩20分别通过穿过其通孔3131和211的螺钉 与安装部121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绝缘套12、灯罩20以及塑胶内套31的连接。参图6所示,塑胶隔热盘33设于电路板34下方用以承载所述电路板34及电子元器件32,且所述塑胶隔热盘33呈圆盘形并可与塑胶内套31的圆筒形部分312的下端密封 连接。塑胶隔热盘33的四周边缘向上凸伸有用以扣合所述电路板34的若干内扣合部331、 用以支撑所述电路板34的若干支撑部332以及向外凸伸并用以与圆筒形部分312相扣合 的外扣合部333,相应地,圆筒形部分312的侧壁上设有与外扣合部333配合的扣合槽314 (参图5)。在塑胶隔热盘33的中心设有安装孔334,塑胶隔热盘33的底部还延伸有两个圆 杆 335。由上可知,本技术所述的绝缘套12与塑胶内套31为两件式设置,其分别从相 反的两个方向与所述灯罩20组装固定,即绝缘套21由上而下与灯罩20固定安装,而塑胶 内套31则由下而上与灯罩20安装固定,如此,使得塑胶内套31可在灯罩20内获得较大的 布置空间,可供电路板34水平放置,从而获得足够的空间来安放体积较大的电容,且可使 电容延伸到与光源组件40更远的距离,从而远离热源,杜绝安全隐患。所述光源组件40包括传热板41、导热盘42、铝基板43、LED 二极管44以及凸镜面 罩45,所述传热板41、导热盘42、铝基板43、LED 二极管44以及凸镜面罩45于灯罩20内 自上而下分布。参图7所示,传热板41为铝材料构成的圆盘,其水平放置与电路板34平行,且四 周端部为锥面结构并可与灯罩20的内表面贴合,传热板41上表面凸伸有两圈在M方向上 高低不同的圆环形肋内支撑肋411和外抵挡肋412,该圆环形肋与传热板为同圆心设置, 且外抵挡肋412高于内支撑肋411。其中内支撑肋411用以支撑塑胶隔热盘33底面外边 缘,外抵挡肋412高于塑胶隔热盘33的底面,可以抵挡住塑胶隔热盘33的外边缘,防止塑 胶隔热盘33四周晃动。在内支撑肋411与塑胶隔热盘33底面之间用胶水粘牢,这样在塑 胶隔热盘33底面和传热板41上表面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照明灯,包括连接电源的灯座组件、灯罩、位于灯罩内的电路板、铝基板、及安装于所述铝基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LED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铝基板之间设有一隔热盘、一传热板及一导热盘,所述导热盘夹持于所述铝基板和传热板之间,所述传热板位于所述隔热盘与导热盘之间,且所述隔热盘与所述传热板之间设有一隔热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尤诚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盟泰励宝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