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脊柱牵引反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257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治疗腰椎、胸椎或颈椎疾患或创伤的多功能脊柱牵引反牵引器,属于脊柱牵引器。其特征是:在现行的滑轮组、拉绳和重锤组成的牵引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固定装置和反牵引装置。固定装置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病床床头的固定连接,反牵引装置用两个与固定装置相连的肩托,顶于患者肩部,以防患者头枕部落床和牵引钳脱钩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小巧,可用于医院、康复机构和家庭病床进行脊柱疾患的牵引治疗。(*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提出一种对腰椎、胸椎和颈椎部位发生疾患或创伤的患者进行牵引治疗的专用器具,属于脊柱牵引器。人体的腰椎、胸椎和颈椎发生疾患、创伤、骨折或畸形以后,需进行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治疗前,多数患者需进行一定时间的牵引治疗。现行的牵引治疗方法主要有“头带牵引”和“颅骨牵引”两种“头带牵引”是用一个头套戴于患者头部;“颅骨牵引”是将一牵引钳的钳口植入患者颅骨。然后,用牵床或由滑轮架导向的重锤,牵引头套或牵引钳,以拉伸患者头部,达到牵引患者腰椎、胸椎和颈椎的目的。但这两种牵引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牵床结构复杂,使用不便,价格昂贵,难以推广。(2)由于牵床或滑轮架导向的重锤作用于患者的牵引力,是靠患者躯体的重力与床面产生的摩擦力相平衡的,当此摩擦力小于牵引力时,患者的头部就沿牵引力的方向移动,造成所谓“头枕部落床”的现象。(3)为防止头枕部落床,患者需经常下移驱体,因而,昼夜不敢安睡,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为防止头枕部落床,截瘫患者需由护理人员帮助移动躯体,每日多次,增加了护理工作量。(5)由于牵引器无精确的固定装置,由医务人员凭经验捆绑于床头,因而对位不正、固定不牢靠,“颅骨牵引”患者的脱钩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发生感染,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防止患者头枕部落床,能防止牵引钳脱钩、能使患者安心睡觉、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并能提高治疗效果的新型牵引器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的滑轮组、拉绳和重锤组成的牵引器的基础上,增加两个装置一个是固定装置,用于将本技术固定到病床的床头上;另一个是反牵引装置,该装置通过作用于肩部的反力,阻止患者躯体上移,防止头枕部落床。固定装置由一块固定板、一块活动板、两个螺栓和两个螺母组成。螺栓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两个螺栓间保持一定间距。另一端为自由端。活动板上有两个通孔,此两孔可套在两个螺栓的自由端上,然后,将螺母拧干螺栓的自由端,即构成一个固定装置,利用此装置,可将铁床床头上的钢管夹于固定板与活动板中间,使固定装置与病床连成一体。反牵引装置是由两个园弧形肩托和两根反牵引杆组成的,每根反牵引杆的一端连一个肩托,相互间为铰连接,肩托放于患者肩部。固定装置的固定板上开有两个长孔,两根牵引杆的另一端可分别插入此两个长孔中,利用长孔调节两根牵引杆的距离。调到适当间距后,上紧螺母,反牵引装置即与固定装置连成一体。牵引装置上的滑轮组与固定装置上的固定板,用焊接或粘结固定成一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利用固定装置将本技术固定于病床的床头架上,再用由滑轮组、重锤和拉绳组成的牵引装置,牵引戴于患者头部的头套或植入患者颅骨的牵引钳,再将反牵引装置上的两个肩托安放在患者肩部,并利用固定板上的长孔,调节间距,使患者感到舒适,然后增减反牵引装置与固定板之间的垫片的数量,使之适合于患者的颈部长度即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与床头固定时,操作简单,定位正确,固定牢靠,可提高治疗质量;拆卸也十分方便。(2)由于增加了反牵引装置因而避免了头枕部落床现象和牵引钳脱钩现象;(3)使患者具有安全感,能安心入睡;(4)对于截瘫和其他不能自理的患者,减少了护理工作量。(5)结构紧凑、小巧、可用于医院、康复机构,也可用于家庭。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牵引反牵引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反牵引装置结构示意图。参看图1,由图可知,多功能脊柱牵引反牵引器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牵引装置(1)、固定装置(2)和反牵引装置(3)。牵引装置(1)由滑轮组、拉绳和重锤(后面两个未画出)组成,与现有技术相同。固定装置(2)和反牵引装置(3)是本技术增加的装置,也是对现有技术所作的改进。参看图2,由图可知,固定装置由一块固定板(4)、一块活动板(5)、两个螺栓(6)和两个蝶形螺母(7)组成。两个螺栓(6)的端部,用焊接或铆接的办法,固定于固定板(4)的孔内,成固定连接。活动板(5)上有两个通孔,与两个螺栓(6)相配合,两个蝶形螺母(7)与螺栓(6)之间为螺纹连接。在固定板(4)上有一园弧(8),在活动板(5)上也有一园弧(9),它们与床头架上的铁管相接触,以增加接触面,使之连接牢固。固定板(4)的两端各有一个长孔(10),用于安装反牵引装置(3),并调节两个反牵引杆(参看图3)之间的距离,使之适合于患者的肩宽。固定板(4)的中间安放牵引装置(1),用焊接或粘接的方法使两者成固定连接。参看图3,由图可知,反牵引装置(3)有两套相同的装置组成,每套装置包括一根反牵引杆(11)和一个园弧形肩托(12),肩托(12)的园弧内侧粘结一块与肩托(12)形状相同的海绵垫(13),在海绵垫(13)上再粘结一块形状相同的合成革(14)。海绵垫(13)的作用是增加柔软性,合成革(14)的作用是便于擦洗。牵引杆(11)和肩托(12)之间依靠轴座(15)、铰链支架(16)和轴销(17)共三个零件相互连接将轴座(15)用粘结或焊接的方法与肩托(12)的园弧外侧相固定。轴座(15)上有一凸起的薄板(18)。铰链支架(16)与反牵引杆(11)之间用粘结或焊接的方法固定连结。铰链支架(16)有一凹槽(19),薄板(18)可插入凹槽(19)内,两者成滑动配合。轴销(17)穿过轴座(15)上的薄板(18)和铰链支架(16),使轴座(15)和铰链支架(16)均能绕轴销(17)自由转动,从而使反牵引杆(11)与肩托(12)之间成为铰接,以方便患者变换体位。反牵引杆(11)的另一端制有螺纹(20),并有轴肩(21),轴肩(21)上放有垫片(22),螺母(23)与反牵引杆(11)端部的螺纹(20)相配合。将反牵引杆(11)的自由端插入固定板(4)的长孔(20)内,拧上螺母(23),反牵引装置(3)即与固定装置(2)连成一体并处于工作状态,因此,牵引装置(3)与固定装置(2)之间为可拆式连接。垫片(22)数量可增减,以便调整反牵引杆(11)的工作长度。长孔(10)的作用为调节两根反牵引杆(11)之间的距离,使之与患者的肩宽相适应。权利要求1.一种由牵引装置(1)组成的脊柱牵引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器还有一个固定装置(2)和一个反牵引装置(3);牵引装置(1)与固定装置(2)之间,用粘结或焊接组成固定连接;反牵引装置(3)与固定装置(2)之间,用头部带有螺纹(20)的反牵引杆(11)和螺母(23)组成可拆式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脊柱牵引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2)由一块固定板(4)、一块活动板(5)、两个螺栓(6)和两个蝶形螺母(7)组成;螺栓(6)的一端与固定板(4)用粘结或焊接的方法成固定连接,活动板(4)上有两个通孔,可空套在两个螺栓(6)的自由端上;蝶形螺母(7)与螺栓(6)成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脊柱牵引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板(4)的中部有一个园弧(8),两端有两个长孔(10)。4.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脊柱牵引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活动板(5)的中部有一个园弧(9)。5.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脊柱牵引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反牵引装置(3)由两根反牵引杆(11)、两个园弧形肩托(12)、两个铰链支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牵引装置(1)组成的脊柱牵引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器还有一个固定装置(2)和一个反牵引装置(3);牵引装置(1)与固定装置(2)之间,用粘结或焊接组成固定连接;反牵引装置(3)与固定装置(2)之间,用头部带有螺纹(20)的反牵引杆(11)和螺母(23)组成可拆式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存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