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中央视区定位打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04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眼科医疗器具。角膜放射状切开术可根治近视,但至今尚无一种确定中央视区的器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填补了这一空白。其特征是:整个器具为圆筒状结构,由导向部分和打印部分组成。导向部分固定在患者的眼框上,打印部分由打印头,分划板、电光源等组成,患者通过观察十字线确定中央视区后,术后一手握住导向部分,一手轻推打印部分,即可打出中央视区印记。优点是定位正确,操作简便,可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眼科医疗器具。近视眼的传统治疗方法是配置眼镜。近年来,国内外又开展了一种“角膜放射状切开术”,即在角膜的中央视区,以视轴与角膜的交点为中心,划出一个圆圈,作为非手术区。然后,在此圈外切出多道对称的切口,以放松角膜张力,使角膜的曲率变小,达到根治近视的目的,临床上已取得满意效果。现行的手术方法是这样的1.术者让患者注视一个光源,此时,患者的角膜上即出现一个反光点;2.术者用带有印色的针,在反光点上涂色,作出一个标记;3.根据患者的近视度数和其它情况,确定非手术区的直径大小,按此直径选定一个套圈;4.以上述标记为套圈的圆心,在角膜上印出套圈的标记,此标记即为非手术区即保留视区;5.在保留视区外,用宝石显微刀在角膜上作放射状切口,即进行“角膜放射状切开术”。实践证明,用上述方法确定保留视区存在以下各种因素所造成的误差1.当双目注视光源时,视轴与光轴不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各自与角膜的交点也不重合,因此,以反光点作为保留视区的中心将产生误差;2.术者所进行的两次操作--用染色针在反光点上作标记和用套圈在角膜上打印,使套圈的圆心与反光点相重合,均能产生操作误差;3.术者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病人配合误差。上述各种误差均能影响手术的正确性,进而影响手术效果。由于这种不良的手术效果不可逆转,因而会给患者造成终生痛苦。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用于确定患者角膜保留视区的专用器具,以消除现行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并消除由此而引起的医疗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角膜中央视区的中心点是视轴与角膜的交点”的原理,保留视区的定位工作单眼进行。首先设计一个筒状打印器,此器具的一端设计有一个打印头,打印头设置在一个支架内。手术前,将支架搁置在患者的眼框上,打印头靠近患者角膜;另一端有一个电光源,电光源与打印头之间、距打印头10公分处,有一块十字分划板。用电光源照亮十字分划板,让患者通过筒内两个有一定轴向距离的小孔,寻找十字分划板上的十字线,找到十字线,表示患者眼睛的中央视区中心点与打印器设计的中心点已经重合,然后术者轻推安装于筒内的套圈,在角膜上打出印记,印记确定的范围即为保留视区。在打印器的侧面开有观察孔,术者经观察孔可以看到套圈与角膜之间的距离,以便正确控制打印深度。本技术的优点1.患者用单眼经两个具有一定的轴向距离的小孔观察十字线,可确保反光点即为视轴穿过角膜之点;(2)确定保留视区的套圈,是与两个小孔和十字线等安装在一体的,避免了术者的操作误差;(3)能正确确定保留视区,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打印头(2)结构简图;图3为内套(4)结构简图4为分划板(6)结构简图;图5为电光源外壳(7)结构简图;图6为外套(5)结构简图;图7为支架(1)结构简图。参看图1,由图可知,本技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打印部分,另一部分是导向部分。打印部分包括以下零件打印头(2)、与之用螺纹相连的内套(4)、与内套(4)用螺纹相连的电光源外壳(7)、与电光源外壳(7)用螺纹相连的盖板(8),它们组成一个相互固定的整体。另外,在电光源外壳(7)内还装有一个由灯泡(11)和干电池(12)组成的电光源系统,该系统也可用一个手电筒或其它光源替代。在电光源外壳(7)的前端,装有一块分划板(6),打印头(2)和分划板(6)之间的距离约10公分,两者之间有两个小孔(15和18)(见图2和3)。导向部分包括以下零件支架(1)、与支架(1)用螺纹相连的外套(5)和与外套(5)用螺钉(10)相固定的挡板(9),它们亦相互固定,组成一个整体。两个整体之间的连接部分是内套(4)的外周和外套(5)的内周,它们之间可作轴向滑动。当支架(1)固定于患者的眼眶上时,整个导向系统的所有零件即固定不动。然后,术者打开电光源,让患者的眼睛通过两个小孔(15和18)寻找分划板(6)上的十字线(23),找到后,即可确认患者的中央视区中心点已找到,然后,即可通过支架(1)上的观察孔,注视患者角膜与打印头(2)之间的距离,在术者的监视下进行打印。打印时,术者一手握住外套(5),即握住了整个导向部分,一手握住电光源外壳(7),也就握住了整个打印部分,然后向前轻推打印部分,打印部分即沿导向部分向前滑动,使弹簧(3)受压。打印完成后,在弹簧(3)的作用下,导向部分复位,直至挡板(9)挡住内套(4)的后端为止。参看图2,由图可知,打印头(2)为一个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在前端有一个锥体(14),使前端面形成一个打印刃口即套圈(13),在空腔内、离前端不远处,有一个小孔(15),小孔距套圈(13)约1~2公分,供患者寻找十字线(23)使用。其后端制有外螺纹(16),它与内套(4)上的内螺纹(17)相配合,使打印头(2)和内套(4)连成一体。按套圈(13)的直径大小,打印头(2)可制成多种规格,供患者选用。参看图3,由图可知,内套(4)的前端制有内螺纹(17),和一个小孔(18),此孔距离套圈(13)约6~7公分,供患者寻找十字线(23)使用。后端有一个内台肩(20),与打印头(2)上的外螺纹(16)相配合。分划板(6)即放在此台肩上,另有一段内螺纹(21),它与电光源外壳(7)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使两者连成一体,并使分划板(6)固定于两者之间。在内套(4)的外周上,有一个圆柱形的滑动面(22),它与外套(5)上的滑动面(31)(见图6a)相配合,相互间可作轴向滑动。外周上另有一个外台肩(19),弹簧(3)套在外台肩(19)的前面,其末端由外台肩(19)限位。参看图4,由图可知,分划板(6)上制有一根有色的十字线(23),分划板(6)用透明材料制成,如普通玻璃、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参看图5,由图可知,电光源外壳(7)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前端制有外螺纹(24),它与内套(4)上的内螺纹(21)相配合,使两者联成一体。其后端有一外螺纹(25),与盖板(8)上的内螺纹配合,使两者连成一体。参看图6,图中,a为外套(5)的正视图,b为侧视图,由图可知,外套(5)是一个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前端制有外螺纹(26),它与支架(1)上的内螺纹(34)相配合。前端还制有内台肩(27),用于挡住弹簧(3),后端制有凸缘(30)和内台肩(29),两个相距180°的螺孔(28)与螺钉(10)相配合,用于固定挡板(9),凸缘(30)的两侧加工两个相距180°的平台(32),以便整个打印器能稳定地放在桌面上,防止滚动。其内腔上加工有滑动面(31),它与内套(4)上的滑动面(22)相配合,可作轴向滑动。参看图7,由图可知,支架(1)的前端固定于患者眼框上,其上制有两个对称的观察孔(33),供术者操作时观察情况用。支架(1)的后端有一段内螺纹(34),它与外套(5)上的外螺纹(26)相配合,使两者连成一体。本技术的各个零件由以下材料制成打印头(2)用高碳钢或合金钢制成。分划板(6)用普通玻璃、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以便透光。电光源系统和弹簧为外购件。内套(4)和外套(5)应使用耐磨的材料制成,如不锈钢、合金钢等,其它零件可用铝、铝合金、不锈钢、合金钢或塑料制成。上述附图及其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膜中央视区定位打印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两部分组成:a.打印头部分,它包括一个打印头(2);一个内套(4),其头部与打印头(2)的尾部用螺纹连接;一块分划板(6),安放在内套(4)的尾部的孔内,距打印头(2)上的套圈(13)约10公分;一个电光源外壳(7),其头部与内套(4)的尾部用螺纹连接,一块分划板(6)夹于两者中间;一块盖板(8),安装于电光源外壳(7)的尾部,两者间用螺纹连接;电光源外壳(7)的空腔内装有一个由灯泡(11)和电池(12)组成的电光源系统,它也可用手电筒或其它光源替代;b.导向部分,它包括:一个外套(5),套于内套(4)的外面,两者间可作轴向滑动,其轴向定位为:一端靠挡板(9)限位,另一端靠弹簧(3)限位;一个挡板(9),用螺钉(10)将其固定于外套(5)上;一个弹簧(3),装于内套(4)和外套(5)之间,一端由内套(4)上的外台肩(19)限位,另一端由外套(5)上的内台肩(29)限位;一个支架(1),与外套(5)用螺纹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卓李永初潘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