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新广专利>正文

风光发电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4811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风光发电伞:伞盖的顶端与垂直杆的上端柔性联接,斜杆的斜上端与伞盖的连接片铰接,斜杆的斜下端与滑套的连接耳铰接;滑套与垂直杆配成滑动配合并能锁定在垂直杆上;伞盖朝天面有若干斜向一致的斜齿,伞盖的朝天表面联结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的引线从垂直杆的顶端穿入垂直杆的中孔,分别向下引接到垂直杆上的正导电环、负导电环;套套在垂直杆外,上电刷、下电刷均固定于套的内圆,上电刷、下电刷分别与正导电环、负导电环接触;垂直杆的下端与发电机的转子轴联接;套固定在发电机外壳或固定在支架;上电刷、下电刷、发电机的输出端均用导线连接到控制器,蓄电池接控制器的输出端;控制器、蓄电池固定在发电机外壳或固定在支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特别是一种风光发电伞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伞能遮日晒和挡雨淋,但当有风时,阻力很大,使用困难,往往被风吹歪或 被吹反。更无法在使用时兼作应用太阳能和风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将克服现有伞的上述缺陷,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风阻且能利用太阳能 和风能发电的风光发电伞。本技术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2示,伞盖10由垂直杆9、滑套11及若干斜杆13支撑;伞盖10的顶端与 垂直杆9的上端柔性联接,斜杆13的斜上端与伞盖10的连接片14铰接,斜杆13与连接片 14能相对转转动,斜杆13的斜下端与滑套11的连接耳12铰接,斜杆13的斜下端与滑套11 的连接耳12能相对转转动;滑套11与垂直杆9配成滑动配合并能锁定在垂直杆9上;伞盖 10的朝天面有若干斜向一致的斜齿(如图2示),伞盖10的朝天表面联结柔性太阳能电池 薄膜(图中未画,现已有成熟产品批量生产销售);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的正输出引线7和 负输出引线8从垂直杆9的顶端穿入垂直杆9的中孔,分别向下引接到垂直杆9上的正导 电环15、负导电环16 ;套6套在垂直杆9外,上电刷5、下电刷4均固定于套6的内圆,上电 刷5、下电刷4分别与正导电环15、负导电环16接触;垂直杆9的下端与发电机3的转子轴 联接;套6固定在发电机3的定子外壳或固定在支架(图中未画);上电刷5、下电刷4、发 电机3的输出端均用导线连接到控制器2,蓄电池1接控制器2的输出端;控制器2、蓄电池 1固定在发电机3的定子外壳或固定在支架(图中未画)。撑开所述风光发电伞使用。有阳光时,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接收太阳能发电, 发出的电经正输出引线7、负输出引线8、正导电环15、负导电环16、上电刷5、下电刷4输 送到控制器2。若有风吹向伞盖10,总会在伞盖10的某一侧沿图2箭头B所示方向吹向伞 盖10的斜齿怀,而在与此侧相对的另一侧风沿图2箭头C所示方向吹向伞盖10的斜齿背。 显然斜齿怀兜风而受的压力大于斜齿背劈风而受的压力,产生的差值压力将使伞盖10连 同垂直杆9沿一个方向旋转,这时的伞盖10和垂直杆9如同一个阻力型垂直轴风力机,伞 盖10为其风轮、垂直杆9为其轴,垂直杆9带动发电机3发电。发出的电输送到控制器2。 上述利用太阳能、风能发出的电通过控制器2存入蓄电池待用或直接供用电器使用。所述风光发电伞做得轻小点,人们可携带使用,所述风光发电伞做得大点,可用于 交通指挥岗台、海滩等娱乐场所,由于能顺风转动而不怕风吹。并且发出的电可为随身携带 的电子产品充电或用于信号灯。本技术有益的效果不怕风吹且能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响应低碳生活。附图说明图1是所述风光发电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2示,伞盖10由垂直杆9、滑套11及若干斜杆13支撑;伞盖10 的顶端与垂直杆9的上端柔性联接,斜杆13的斜上端与伞盖10的连接片14铰接,斜杆13 与连接片14能相对转转动,斜杆13的斜下端与滑套11的连接耳12铰接,斜杆13的斜下 端与滑套11的连接耳12能相对转转动;滑套11与垂直杆9配成滑动配合并能锁定在垂直 杆9上;伞盖10的朝天面有若干斜向一致的斜齿(如图2示),伞盖10的朝天表面联结柔 性太阳能电池薄膜(图中未画,现已有成熟产品批量生产销售);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的正 输出引线7和负输出引线8从垂直杆9的顶端穿入垂直杆9的中孔,分别向下引接到垂直 杆9上的正导电环15、负导电环16 ;套6套在垂直杆9外,上电刷5、下电刷4均固定于套6 的内圆,上电刷5、下电刷4分别与正导电环15、负导电环16接触;垂直杆9的下端与发电 机3的转子轴联接;套6固定在发电机3的定子外壳或固定在支架(图中未画);上电刷 5、下电刷4、发电机3的输出端均用导线连接到控制器2,蓄电池1接控制器2的输出端;控 制器2、蓄电池1固定在发电机3的定子外壳或固定在支架(图中未画)。权利要求1.风光发电伞,其特征是伞盖(10)由垂直杆(9)、滑套(11)及若干斜杆(13)支撑; 伞盖(10)的顶端与垂直杆(9)的上端柔性联接,斜杆(1 的斜上端与伞盖(10)的连接片 (14)铰接,斜杆(1 与连接片(14)能相对转转动,斜杆(1 的斜下端与滑套(11)的连接 耳(12)铰接,斜杆(13)的斜下端与滑套(11)的连接耳(12)能相对转转动;滑套(11)与 垂直杆(9)配成滑动配合并能锁定在垂直杆(9)上;伞盖(10)的朝天面有若干斜向一致的 斜齿,伞盖(10)的朝天表面联结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的正输出引线 (7)和负输出引线(8)从垂直杆(9)的顶端穿入垂直杆(9)的中孔,分别向下引接到垂直杆 (9)上的正导电环(15)、负导电环(16);套(6)套在垂直杆(9)外,上电刷(5)、下电刷(4) 均固定于套(6)的内圆,上电刷(5)、下电刷(4)分别与正导电环(15)、负导电环(16)接触; 垂直杆(9)的下端与发电机(3)的转子轴联接;套(6)固定在发电机(3)的定子外壳或固 定在支架;上电刷(5)、下电刷0)、发电机(3)的输出端均用导线连接到控制器O),蓄电 池(1)接控制器2的输出端;控制器O)、蓄电池(1)固定在发电机(3)的定子外壳或固定 在支架。专利摘要风光发电伞伞盖的顶端与垂直杆的上端柔性联接,斜杆的斜上端与伞盖的连接片铰接,斜杆的斜下端与滑套的连接耳铰接;滑套与垂直杆配成滑动配合并能锁定在垂直杆上;伞盖朝天面有若干斜向一致的斜齿,伞盖的朝天表面联结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的引线从垂直杆的顶端穿入垂直杆的中孔,分别向下引接到垂直杆上的正导电环、负导电环;套套在垂直杆外,上电刷、下电刷均固定于套的内圆,上电刷、下电刷分别与正导电环、负导电环接触;垂直杆的下端与发电机的转子轴联接;套固定在发电机外壳或固定在支架;上电刷、下电刷、发电机的输出端均用导线连接到控制器,蓄电池接控制器的输出端;控制器、蓄电池固定在发电机外壳或固定在支架。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846965SQ20102056991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新广 申请人:刘新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风光发电伞,其特征是:伞盖(10)由垂直杆(9)、滑套(11)及若干斜杆(13)支撑;伞盖(10)的顶端与垂直杆(9)的上端柔性联接,斜杆(13)的斜上端与伞盖(10)的连接片(14)铰接,斜杆(13)与连接片(14)能相对转转动,斜杆(13)的斜下端与滑套(11)的连接耳(12)铰接,斜杆(13)的斜下端与滑套(11)的连接耳(12)能相对转转动;滑套(11)与垂直杆(9)配成滑动配合并能锁定在垂直杆(9)上;伞盖(10)的朝天面有若干斜向一致的斜齿,伞盖(10)的朝天表面联结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的正输出引线(7)和负输出引线(8)从垂直杆(9)的顶端穿入垂直杆(9)的中孔,分别向下引接到垂直杆(9)上的正导电环(15)、负导电环(16);套(6)套在垂直杆(9)外,上电刷(5)、下电刷(4)均固定于套(6)的内圆,上电刷(5)、下电刷(4)分别与正导电环(15)、负导电环(16)接触;垂直杆(9)的下端与发电机(3)的转子轴联接;套(6)固定在发电机(3)的定子外壳或固定在支架;上电刷(5)、下电刷(4)、发电机(3)的输出端均用导线连接到控制器(2),蓄电池(1)接控制器2的输出端;控制器(2)、蓄电池(1)固定在发电机(3)的定子外壳或固定在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广
申请(专利权)人:刘新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