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4009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能够捕捉脱落的血栓,防止血栓的发生,其是采用具有超强弹性记忆功能的金属管一体化激光雕刻而成,血栓过滤器端部设置有与发送器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能够回收的优点,既可临时放置在体内血管,也可以永久放置在体内血管中;另外其还克服了血栓过滤器发送瞬间向前冲击造成血栓过滤器移位的弊端。(*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
技术介绍
肺动脉血栓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使用肝素可以有效地治疗肺动脉血栓栓塞。但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在下腔静脉内置放一机械装置,阻止栓子的上行,预防或减少肺动脉血栓栓塞。传统的外科方法是用结扎或钳夹来中断下腔静脉血流,需要全身麻醉,手术病死率高。经皮置入下腔静脉过滤器方法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而轻,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现有的下腔静脉血栓过滤器的类型较多,比如Kimray Greenfieldfilter(KGF)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由6个支脚构成的锥形不锈钢装置,每个支脚的末端有一个倒钩,起固定作用。但它向头侧或尾侧的移位率较高,因而增加了出血、血栓形成及安置失败的可能性,近年来较少使用。现在常用的过滤器有Titanium Greenfield filter(TGF),它是由钛合金制成的锥形装置,支脚和钩与KGF有所不同,其所需导管鞘口径较小,外径为12~14F,容易引进和放置。置入途径可经右或左侧股静脉,或经右侧颈内静脉。常用的过滤器还有Vena Tech-LGM filter(VTF),它是由六个支脚伴垂边栏构成的不锈钢装置,每个边栏都有一外钩和倒刺,以确保该过滤器能固定于下腔静脉壁,保持它在中央位置,其引入时所需导管鞘外径为10~12F,可经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途径安置。常用的过滤器能够较好的捕捉脱落的血栓,然而存在不可回收和释放时瞬间冲击力较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能够被回收,既可以永久放置,也可以临时放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可以有效降低释放时的瞬间冲击力。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提供一种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采用具有超强弹性记忆功能的金属管一体化激光雕刻而成,所述的血栓过滤器端部设置有与发送器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本技术中,所述端部延伸设有套钩。所述端部的仅一端延伸部设有套钩,套钩内嵌螺纹。两端部设置前端和后端的固定点,两固定点之间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后两端的固定点同轴,保证同心定位,具有超强弹性记忆功能的杆件构成前、后、中段,在压缩状态下,呈紧密管束状,在释放状态下呈锥面网。所述的中段为直杆构成,在圆周方向等分,形成同心的柱面梁;后段为锥面网,锥面网由一组“Y”形杆等分旋转而成,各“Y”形杆根部与后端固定点连接,分枝端与中间直杆一端对应相连;前段为锥面网,锥面网也由“Y”形杆等分旋转构成。所述的具有超强弹性记忆功能的杆件构成前、后、中段,整体为对称结构。所述的结构为倒退锥形。所述的“Y”形杆仅为直杆数量的一半,“Y”形杆的根部与前端固定点相连,分枝端与中间直杆另一端对应相连。在每根直杆上均有一个锚钩,其倾斜方向与套钩方向一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Ni/Ti记忆合金管激光雕刻而成,一体化的设计,无联结点;2、本技术既可以永久放置,也可以临时放置,能够被回收;3、本技术由于血栓过滤器和发送装置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手术过程中只要旋转发送器的手柄,就可以非常平稳地释放血栓过滤器。同时,手术过程中,如果血栓过滤器位置有偏差,还可以往回收缩,待位置调整好后再释放,所以是一种可以随时控制的释放系统;4、本技术两端的过滤网采用优化的结构设计,既保证了过滤效果,又减少了血流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捕捉血栓冲刷效果好,长期通畅率高,闭塞率小;5、本技术采用锚钩定位,由于锚钩具有一定方向性,所在血流冲击下,血栓过滤不会产生移位或漂流现象;6、本技术需要的发送翘管仅为6F,伤口创伤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采用具有超强弹性记忆功能的金属网管激光雕刻而成,其在压缩状态下呈紧密管束状,在释放状态呈锥面网。本技术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包括前端6、后端1、前段4、中段3和后段2。中段3由直杆构成,在圆周方向等分旋转,形成同心的柱面梁。后段4由一组“Y”形杆等分旋转而成,其在释放状态呈锥面网,各“Y”形杆根部与后端1连接,分枝端与中段3的直杆一端对应相连。前段2也由“Y”形杆等分旋转构成,在释放状态也呈锥面网,“Y”形杆的数量为直杆数量的一半。“Y”形杆的根部与前端6相连,分枝端与中段3的直杆的另一端对应相连。前段2“Y”形杆比后段4的形杆少,使血栓过滤器在整体上呈非对称结构。前端6设有前段4汇集的前端固定点,后端1设有后段2汇集的后端固定点,前端固定点和后端固定点同轴,以保证同心定位。前端6向外延伸设有套钩,套钩的设置是为了在血栓过滤器从人体静脉的上游植入时取出血栓过滤器,套钩内嵌带螺纹的钢套7,螺纹钢套7焊接在套钩的后端内侧。中段3的每根直杆上都带有一个锚钩5,以将血栓过滤器定位在血管内壁,其倾斜方向与套钩方向一致。使用过程中,用于发送血栓过滤器的内芯对应血栓过滤器上的内螺纹,在靠近血栓过滤器的一端设置外螺纹,血栓过滤器和发送器之间能够依靠螺纹连接。当手术中需要置入的血栓过滤器时,首先将血栓过滤器预先压缩放置在发送器翘管中,送到下腔静脉适当的位置,然后握住发送器前端的手柄,缓慢地旋转。由于过滤器和发送器的内芯是靠螺纹连接的,所以血栓过滤器就逐渐被发送器的内芯挤出外翘管。在挤出的过程中,血栓过滤器也逐渐的膨胀开来。中段柱面上的直杆紧贴在血管壁上,后段2和前段4的锥面居中释放在静脉中,锚钩5逐渐刺入血管壁上,阻止血栓过滤器移动。血栓过滤器完全脱离发送器时,就完成了血栓过滤器的释放过程。当需要取出已经置入的血栓过滤器时,首先进行手术穿刺,推进一定长度的长翘管,通过长翘管推进套管、导管。在显影设备的监视下,采用套圈套住血栓过滤器的套钩。固定套圈,前推导管至血栓过滤器套钩,再前推长翘管,直至翘管顶端与血栓过滤器接触。然后固定长翘管,后撤套圈导管,直至血栓过滤器全部被拉进长翘管。最后把长翘管和套圈导管整体移出体外。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技术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带有内螺纹的套钩放置在后端1,以便将血栓过滤器从人体静脉的下游植入。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技术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前端6和后端1均带有套钩,这样可以方便从静脉的上下游取出血栓过滤器。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技术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只包含了后端1、后段2和中段3,形成倒退锥形结构,并且直杆3上不带有锚钩5。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本技术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整体为对称结构,前段4和后段2“Y”形杆的数量一致,前端6和后端1均带有套钩,其中两个套钩均带有内螺纹。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采用具有超强弹性记忆功能的金属管一体化激光雕刻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栓过滤器端部设置有与发送器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释放的血栓过滤器,采用具有超强弹性记忆功能的金属管一体化激光雕刻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栓过滤器端部设置有与发送器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訾振军臧式先冯耀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先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