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亚军专利>正文

弹力肩锁关节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3200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力肩锁关节固定带,由弹力带(1)、靴型肘托(2)和管状支撑物组成,其特征在于穿过肘托(2)的弹力带(1)的一端自肩后以胸前,绕对侧腋窝后,经背至肩部与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4粘合,该固定带能使肩部上抬从而使分离的关节得位固定。本固定带结构简单、固定牢靠、固定舒适、透气性好,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并无不良后遗症发生,固定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是一种深受患者喜爱的、易于接受的外固定器械。(*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医疗用外固定器械,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可用来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外固定器。在本技术作出之前,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固定器械主要有西医骨外科采用的螺钉内固定,配合韧带修补;中医骨伤科所用的手法复位,肩肘带外固定等。前者违背了肩锁关节微动的生理功能,不利于功能重建,后者的肩肘带外固定,容易松动,难以维持肩锁关节的对位。本技术是由弹力带和靴型肘托等构成,所述弹力带的一端正面与另一端的反面分别缝上尼龙搭扣,靴型肘托为以尼龙搭扣粘合的上开口形,弹力带缝有正面尼龙搭扣的一端穿过靴型肘托的底耳后,自肩后经前胸穿对侧腋窝,绕后背至肩前与缝有反面尼龙搭扣的另一端粘合,并在对侧腋窝与弹力带之间设有管状支撑物。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方便易行,而且固定牢靠、随时可调。因其宽松紧带的弹力可使锁骨向下,肩关节及肩胛骨向上,刚好维持肩锁关节的对位,复位固定效果可靠,无不良后遗症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弹力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靴型肘托结构示意图。实施本技术时,以市售宽6厘米,厚0.4厘米的松紧带制作长180厘米弹力带1,并在其长的一半处,分正反两面缝上尼龙搭扣4,每隔8厘米并排间隔1厘米缝上两个尼龙搭扣;所述肘托2为靴型,上面开口,以尼龙搭扣4粘合,里面衬以厚为1厘米的海绵,上履以棉布以透气吸水。该肘托2的下方设有一耳孔5。使用时,首先将靴型肘托2套于手肘处,并粘上尼龙搭扣4,然后将弹力带1正面缝有尼龙搭扣4的一端穿过底耳孔5,自肩后过前胸,绕过对侧腋窝自后背至肩部与弹力带1反面缝有尼龙搭扣的另一端粘合,在弹力带1与腋窝之间设有柔软的管状支撑物3,并且配以三角巾6悬吊前臂。这种肩锁固定带,因其宽松紧带的弹力可使锁骨向下,肩关节及肩胛骨向上,刚好维持肩锁关节的对位,同时靴型肘托既可保护肘部皮肤一至压伤,又可防止松紧带滑动,且可随时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固定的松度。权利要求1.一种弹力肩锁关节固定带,由弹力带(1)、靴型肘托(2)和管状支撑物(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弹力带(1)的一端正面与另一端的反面分别缝上尼龙搭扣(4),靴型肘托(2)为以尼龙搭扣(4)粘合的上开口形;所述弹力带(1)缝有正面尼龙搭扣(4)的一端穿过靴型肘托(2)的底耳孔(5)后,自肩后经前胸绕对侧腋窝,再经后背至肩前与缝有反面尼龙搭扣(4)的另一端粘合,并在对侧腋窝与弹力带(1)之间设有管状支撑物(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弹力肩锁关节固定带,由弹力带(1)、靴型肘托(2)和管状支撑物组成,其特征在于穿过肘托(2)的弹力带(1)的一端自肩后以胸前,绕对侧腋窝后,经背至肩部与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4粘合,该固定带能使肩部上抬从而使分离的关节得位固定。本固定带结构简单、固定牢靠、固定舒适、透气性好,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并无不良后遗症发生,固定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是一种深受患者喜爱的、易于接受的外固定器械。文档编号A61F5/04GK2547296SQ0222862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亚军 申请人:张亚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力肩锁关节固定带,由弹力带(1)、靴型肘托(2)和管状支撑物(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弹力带(1)的一端正面与另一端的反面分别缝上尼龙搭扣(4),靴型肘托(2)为以尼龙搭扣(4)粘合的上开口形;所述弹力带(1)缝有正面尼龙搭扣(4)的一端穿过靴型肘托(2)的底耳孔(5)后,自肩后经前胸绕对侧腋窝,再经后背至肩前与缝有反面尼龙搭扣(4)的另一端粘合,并在对侧腋窝与弹力带(1)之间设有管状支撑物(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