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佩福专利>正文

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8650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1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器、主钉、防旋钉、锁定钉;固定器设置于肱骨近端的髓腔内,与肱骨近端髓腔相匹配;固定器的上端部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肱骨头接触,第一接触部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接触部与肱骨大结节接触,第二接触部呈隆起形状;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的远端呈子弹形,固定器的下端部不与髓腔相接触;主钉用于固定所述肱骨头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防旋钉的头部进入肱骨头内,其尾部与所述固定器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钉设置于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用于将所述固定器与肱骨干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或不合并肩关节脱位,固定治疗效果好、手术风险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大结节以上部位的骨折,其占全身骨折的4 %?5 %,占肩 部骨折的26%。由于肱骨近端骨折多发,因此对于其的治疗、固定、以及患者术后恢复非常 重要,以避免为患者留下隐忧。此外,肱骨近端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通常都 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容易粉碎性骨折,因此肱骨近端缺乏有效的内侧支撑。在对这类人 群的肱骨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时,经常碰到螺钉把持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内侧力学支撑等问 题;从长远看,治疗后的患者经常出现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肱骨头进入关节的现象,严重 影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因此,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目前,要通过锁定钢板、半肩置换和髓内钉固定等手段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主。 锁定钢板通过锁定螺钉技术、交叉锁定技术对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有所改善,但 是仍然缺乏有效的内侧支撑,而且有螺钉进入关节的风险。半肩置换易造成肱骨大结节愈 合不良或吸收,这会导致失去肩袖功能有效的力臂,对肩关节屈曲和外展功能影响比较大。 髓内钉固定虽然可有效解决内侧支撑问题,但是螺钉对肱骨头的固定是有限的,对于严重 的粉碎性骨折缺乏稳定的固定,不能提供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有效力学支撑。此外髓内 钉的植入需要钻制造入点,且髓内钉与髓腔的内部结构明显不匹配,会对髓内血运造成影 响。 因此,虽然现有技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后的固定治疗有多种解决方案,但是固定 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于粉碎性骨折的发生无法进行强有力的内侧支撑,且不利于患者的术 后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有限、对于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不 佳以及不利于肩关节恢复功能等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 定器、主钉、防旋钉、锁定钉; 所述固定器设置于肱骨近端的髓腔内,与肱骨近端髓腔相匹配; 所述固定器的上端部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肱骨头接 触,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平面结构; 所述第二接触部与肱骨大结节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呈隆起形状; 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的远端呈子弹形,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不与髓腔相接触; 所述主钉用于固定所述肱骨头与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防旋钉的头部进入肱骨头内,其尾部与所述固定器固定连接; 所述锁定钉设置于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用于将所述固定器与肱骨干进行固定连 接。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器表面设置有凹槽。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上设置有侧孔。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触部与髓腔呈45°?50° 设置。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旋钉设置为3个。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旋钉的尾部采用螺帽与所述固定 器进行固定设置。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主钉、所述防旋钉和/或所述锁定 钉采用导向器进行定位设置。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制造所述固定器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或者可吸收材料。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钛合金、不锈钢、钽 和/或记忆合金。 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器的长度为3cm?20cm。 本技术提供的肱骨近端固定装置置于肱骨近端髓腔内,实现了对肱骨头的有 效支撑。该固定器的上端部具有平面结构的第一接触部和隆起性状的第二接触部;这两个 部位可分别与肱骨头与肱骨大结节的结构匹配,对肱骨近端骨折部位起到有效支撑。固定 器的下端部的远端呈子弹形向远处延伸,不扩髓,可以减少对髓腔血运的破坏。主钉、防旋 钉和锁定钉与固定器的结合使用,可以加强对肱骨近段骨折部位的固定支撑,防止固定器 移位、滑脱。本固定装置固定力强、没有螺钉进入关节的风险,不会造成肱骨大结节愈合不 全,可以为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有效力学支撑。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 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不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第一接触部的俯视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标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器、主钉、防旋钉、锁定钉; 所述固定器设置于肱骨近端的髓腔内,与肱骨近端髓腔相匹配; 所述固定器的上端部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肱骨头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平面结构; 所述第二接触部与肱骨大结节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呈隆起形状; 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的远端呈子弹形,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不与髓腔相接触; 所述主钉用于固定所述肱骨头与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防旋钉的头部进入肱骨头内,其尾部与所述固定器固定连接; 所述锁定钉设置于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用于将所述固定器与肱骨干进行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器、主钉、防旋钉、锁定钉; 所述固定器设置于肱骨近端的髓腔内,与肱骨近端髓腔相匹配; 所述固定器的上端部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肱骨头接触, 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平面结构; 所述第二接触部与肱骨大结节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呈隆起形状; 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的远端呈子弹形,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不与髓腔相接触; 所述主钉用于固定所述肱骨头与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防旋钉的头部进入肱骨头内,其尾部与所述固定器固定连接; 所述锁定钉设置于所述固定器的下端部,用于将所述固定器与肱骨干进行固定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器表面设置有凹槽。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佩福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唐佩福陈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