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由外固定器架体、连接在外固定器架体上的钢针固定夹、以及夹在钢针固定夹中的半针组成,所述外固定器架体由一个竖向的管状连接杆、一个横向的弧形多孔连接板、以及将弧形多孔连接板连接到管状连接杆上端的锁紧关节器组成,所述钢针固定夹由连接在管状连接杆上的钢针固定夹A和连接在弧形多孔连接板上的钢针固定夹B组成,所述弧形多孔连接板上的开孔数量为三个以上,并且为奇数。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结构精简,固定牢稳,便于患肢活动,适用于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尤其适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开放性骨折和感染性骨折,可快速实现肱骨近端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用的骨外固定器。
技术介绍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大结节基底部(外科颈)以上的骨折。肩部的直接暴力和肱骨的传导暴力均可造成肱骨近端骨折,中、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轻度或中度外力就可造成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行走时摔倒,患肢外展着地,外力向上传导等多见撕脱骨折和肱骨头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壮年者患者多因受到高能量的直接暴力损伤,多为肱骨头粉碎骨折;儿童则多为外科颈骨折,次之是骨骺滑脱。肱骨近端骨折时,会导致跨越关节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喙肱肌等引起短缩畸形,旋转袖的小圆肌和R上、下肌大于肩胛下肌的力量引起近端的轻度外旋,以及肱骨头内侧无肌肉附着,R上、下肌引起近端外展。由于肱骨头的血运来自结节处,肱骨头骨折容易弓I起肱骨头缺血坏死。骨外固定对血运破坏小,有利于保护骨折后肱骨头的血运。因此国内外先后开发出了 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Bastiani单侧外固定器和AO方框式外固定器。这些外固定器,可以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具有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不方便患肢活动的缺点,Bastiani单侧外固定器和AO方框式外固定器具有单侧结构笨重、穿针受限、骨折复位困难和不利于患肢活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要解决传统的治疗肱骨骨折用的骨固定器结构复杂笨重、操作难度大、穿针容易受限、骨折复位困难、不方便患肢活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由外固定器架体、连接在外固定器架体上的钢针固定夹、以及夹在钢针固定夹中的半针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器架体由一个竖向的管状连接杆、一个横向的弧形多孔连接板、以及将弧形多孔连接板连接到管状连接杆上端的锁紧关节器组成,所述钢针固定夹由连接在管状连接杆上的钢针固定夹A和连接在弧形多孔连接板上的钢针固定夹B组成,所述弧形多孔连接板上的开孔数量为三个以上,并且为奇数。所述锁紧关节器由一个上关节头、一个下关节头、两个锁紧螺母、以及一个将上关节头和下关节头铰接连接在一起的销轴组成,所述两个锁紧螺母一个设置在弧形多孔连接板的上方、另一个设置在弧形多孔连接板的下方,所述上关节头由下至上穿过弧形多孔连接板上最中间位置的孔、并与两个锁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下关节头由上至下插在管状连接杆的上端部中、并与管状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钢针固定夹A可由底座、钢针垫片、钢针压垫和螺栓组成,其中螺栓依次穿过钢针压垫和钢针垫片后、螺纹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管状连接杆夹在底座与钢针垫片之间的连接杆槽中,所述半针夹在钢针垫片与钢针压垫之间的半针放置槽A中。所述连接杆槽可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半针放置槽A可设置在钢针压垫上。所述底座上、底座与钢针垫片相接触的一侧可设有防滑齿,或者是钢针垫片上、钢针垫片与底座相接触的一侧设有防滑齿;所述钢针压垫上、钢针压垫与钢针垫片相接触的一侧可设有防滑齿,或者是钢针垫片上、钢针垫片与钢针压垫相接触的一侧设有防滑齿。所述钢针固定夹B可由固定块和连接螺母组成,所述固定块上设有螺纹连接头和半针放置槽B,螺纹连接头通过弧形多孔连接板上的孔、由弧形多孔连接板的其中一侧穿至另一侧、并与位于另一侧的连接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半针通过半针放置槽B夹在固定块与弧形多孔连接板之间。所述半针放置槽B可在螺纹连接头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精简,固定牢稳,便于患肢活动,适用于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按照XHT骨外固定的分类原则,骨折可分为简单骨折、复杂骨折和错位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尤其适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开放性骨折和感染性骨折,可快速实现肱骨近端骨折的复位与固定。2、本技术中外固定器架体的整体结构呈T字形布局,符合局部解剖学要求,并且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3、本技术采用了三维结构,多点多向穿针布局,所以固定牢稳,更符合该部位的骨折治疗的力学生物学要求,更利于骨折愈合;4、本技术优化了结构,操作起来更简单方便,骨折线平面设有锁紧关节器,放松锁紧螺母,即可对骨折整复,骨折复位后可实施牢稳固定,所以方便对骨折整复固定。5、本技术穿针固定后,通过连接螺母和螺栓,可允许适度调整半针的角度,以矫正偏差,实现优良复位。5、本技术选用半针布局,增加操作安全性的同时,又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6、本技术可在微创条件下实施骨折复位固定,最大限度避免骨折局部软组织和血运的医疗性损伤,有利于促进骨愈合和功能重建,方便骨折整复。7、本技术结构简便精巧,避免了多余连接,器械置于上臂外侧,利于患肢活动,便于患肢早期功能训练。【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管状连接杆、2 —弧形多孔连接板、3 —半针、4 一上关节头、5 —下关节头、6 —锁紧螺母、7 —销轴、8 —固定块、9 一螺纹连接头、10 —连接螺母、11 一半针放置槽A、12 —半针放置槽B、13 —底座、14 一钢针垫片、15 —钢针压垫、16 —螺栓、17 —连接杆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这种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由外固定器架体、连接在外固定器架体上的钢针固定夹、以及夹在钢针固定夹中的半针3组成。所述外固定器架体由一个竖向的管状连接杆1、一个横向的弧形多孔连接板2、以及将弧形多孔连接板2连接到管状连接杆I上端的锁紧关节器组成。外固定器架体的整体结构呈T字形。使用时,锁紧关节器设在骨折线平面位置。所述钢针固定夹由连接在管状连接杆I上的钢针固定夹A和连接在弧形多孔连接板2上的钢针固定夹B组成。所述弧形多孔连接板2上的开孔数量为三个以上,并且为奇数,本实施例中,弧形多孔连接板2为五孔连接板。所述锁紧关节器由一个上关节头4、一个下关节头5、两个锁紧螺母6、以及一个将上关节头和下关节头铰接连接在一起的销轴7组成,所述两个锁紧螺母6 —个设置在弧形多孔连接板2的上方、另一个设置在弧形多孔连接板2的下方,所述上关节头4由下至上穿过弧形多孔连接板2上最中间位置的孔、并与两个锁紧螺母6螺纹连接,所述下关节头5由上至下插在管状连接杆I的上端部中、并与管状连接杆I螺纹连接。使用时,通过控制两个锁紧螺母6,就可以锁紧或微调锁紧关节器,从而锁死或微调管状连接杆I与弧形多孔连接板2的连接角度。本实施例中,钢针固定夹A由底座13、钢针垫片14、钢针压垫15和螺栓16组成,其中螺栓16依次穿过钢针压垫15和钢针垫片14后、螺纹连接在底座13上,所述管状连接杆I夹在底座13与钢针垫片14之间的连接杆槽17中,所述半针3夹在钢针垫片14与钢针压垫15之间的半针放置槽All中。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螺栓16也可以用一根螺杆加两个螺母来代替,此时,底座13、钢针垫片14、钢针压垫15和两个螺母均套在螺杆上,同时钢针垫片14和两个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所述底座13夹在其中一个螺母与钢针垫片14之间,所述钢针压垫15夹在另一个螺母与钢针垫片14之间。使用时,通过调整夹住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由外固定器架体、连接在外固定器架体上的钢针固定夹、以及夹在钢针固定夹中的半针(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器架体由一个竖向的管状连接杆(1)、一个横向的弧形多孔连接板(2)、以及将弧形多孔连接板(2)连接到管状连接杆(1)上端的锁紧关节器组成,所述钢针固定夹由连接在管状连接杆(1)上的钢针固定夹A和连接在弧形多孔连接板(2)上的钢针固定夹B组成,所述弧形多孔连接板(2)上的开孔数量为三个以上,并且为奇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由外固定器架体、连接在外固定器架体上的钢针固定夹、以及夹在钢针固定夹中的半针(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器架体由一个竖向的管状连接杆(I)、一个横向的弧形多孔连接板(2)、以及将弧形多孔连接板(2)连接到管状连接杆(I)上端的锁紧关节器组成,所述钢针固定夹由连接在管状连接杆(I)上的钢针固定夹A和连接在弧形多孔连接板(2)上的钢针固定夹B组成,所述弧形多孔连接板(2)上的开孔数量为三个以上,并且为奇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关节器由一个上关节头(4)、一个下关节头(5)、两个锁紧螺母(6)、以及一个将上关节头和下关节头铰接连接在一起的销轴(7)组成,所述两个锁紧螺母(6)—个设置在弧形多孔连接板(2)的上方、另一个设置在弧形多孔连接板(2)的下方,所述上关节头(4)由下至上穿过弧形多孔连接板(2)上最中间位置的孔、并与两个锁紧螺母(6)螺纹连接,所述下关节头(5)由上至下插在管状连接杆(I)的上端部中、并与管状连接杆(I)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近端T型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固定夹A由底座(13)、钢针垫片(14)、钢针压垫(15)和螺栓(16)组成,其中螺栓(16)依次穿过钢针压垫(15)和钢针垫片(14)后、螺纹连接在底座(13)上,所述管状连接杆(I)夹在底座(13)与钢针垫片(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和桃,唐海,唐佩福,彭爱民,李刚,杨华清,夏洪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