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晓蓉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肩锁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103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肩锁固定带,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所述组合式肩锁固定带包括:双肩“∞”固定带和肩锁固定带;所述双肩“∞”固定带包括:第一圆环和两条布带,第一布带的两端连接在第一圆环上形成双肩“∞”固定带中的一个“o”型,第二布带的两端连接在第一圆环上形成双肩“∞”固定带中的另一个“o”型;所述肩锁固定带包括:腰带和肩带;肩带包括长方形布块、缝合在长方形布块上的两个圆环和两个布带;腰带包括缝合在要带上的两个布带和两个圆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观整洁、美观,患者使用舒适、方便,能够避免原有固定方式固定时出现的不良并发症,有效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医疗隐患,同时操作方便,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肩锁固定带
技术介绍
目前对锁骨骨折的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锁骨带维持骨折的长度,通过单肩绷带固定防止骨折端上下错位,避免外观畸形。但传统固定方式中的锁骨带易滑脱导致固定失效,或局部卡压皮肤导致患者不适感。单肩绷带固定是利用经腋下水平胸前背后“O”字形缠绕数圈后,再于前后方经“O”字形绷带往返对骨折局部的压垫起到一个垂直加压的目的,若要有效固定,则需将绷带均崩紧了固定,但现有“O”型绷带环绕崩紧后会出现胸式呼吸受限,前后往反绷带崩紧后,会出现双侧腋下神经血管受压迫不适,严重时甚至导致神经血管损伤,因此,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无法耐受该固定,要么放弃保守治疗,要么放松固定导致骨折端发生再移位。综上,现有固定方式存在以下不足:锁骨带易滑脱,且固定后患者易感觉不适,单肩绷带固定上的环形固定向上滑动,导致患者胸部压迫及腋下神经血管受压的不良反应,每道往返绷带压力不均匀导致垂直加压的绷带部分失效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肩锁固定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组合式肩锁固定带,所述组合式肩锁固定带包括:双肩“⑴”固定带和肩锁固定带;所述双肩“c?”固定带包括:第一圆环和两条布带,其中,第一布带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圆环上,另一端的末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上形成所述双肩“⑴”固定带中的一个“O”型,第二布带相对于所述第一圆环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上,形成所述双肩“m”固定带中的另一个“O”型;所述肩锁固定带包括:腰带和肩带;所述肩带包括长方形布块,所述长方形布块的一个宽端连接有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相对于所述长方形布块的长轴对称设置;在所述长方形布块的另一宽端上缝合有相对于所述长方形布块的长轴对称设置的第三布带和第四布带,所述第三布带和所述第四布带上均缝合有魔术贴;所述腰带的两个宽端端头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腰带包括:缝合在所述腰带后正中位置的第五布带、缝合在腋后线与所述腰带相交处的第六布带、缝合在所述腰带前正中位置的第四圆环和缝合在腋前线与所述腰带相交处的第五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与所述第五布带之间、所述第三圆环与所述第六布带之间、所述第三布带与所述第四圆环之间、所述第四布带与所述第五圆环之间的连接均为魔术贴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双肩“①”固定带还包括两个可移动衬垫,第一布带贯穿第一可移动衬垫,第二布带贯穿第二可移动衬垫。更优选地,所述可移动衬垫是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度为20cm-24cm,所述长方形的宽度为12cm。优选地,所述第一布带和所述第二布带等宽,且宽度为5.5cm-6.5cm。优选地,所述腰带的宽度为9.5cm-12cm。优选地,所述双肩“⑴”固定带中的圆环、所述腰带上的圆环、所述肩带上的圆环的材质均为钢或铁合金,所述圆环的内直径为5cm_5.5cm,外直径为5.5cm_6cm。优选地,所述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为:所述布带的一面上缝合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覆有环状结构的第一贴面和覆有钩状结构的第二贴面,且所述魔术贴的宽度等于与其缝合的布带的宽度;所述覆有环状结构的贴面和所述覆有钩状结构的贴面的长度相同,且靠近所述布带末端缝合的第一贴面或第二贴面穿过或不穿过圆环反扣在魔术贴的第二贴面或第一贴面上,压紧固定形成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长方形布块的长度为13cm,宽度为12cm。优选地,缝合在所述腰带前正中位置的第四圆环具体固定方式为:在所述腰带的前正中位置缝合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对折开口端缝合在所述腰带上,且所述第一固定带套合第四圆环;缝合在腋前线与所述腰带相交处的第五圆环,具体固定方式为:在腋前线与所述腰带相交处缝合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对折开口端缝合在所述腰带上,且所述第二固定带套合第五圆环。优选地,所述第一布带和所述第二布带等长,且在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的末端一面均缝合上魔术贴;所述第三布带和所述第四布带等长,且在第三布带和第四布带朝向相同的一面均全部缝合魔术贴;所述第五布带和所述第六布带等长,且在第五布带和第六布带朝向相同的一面均全部缝合魔术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组合式肩锁固定带的双肩“c?”字固定带,针对现有锁骨带易于滑脱、固定后患者易感觉不适,根据双肩“8”字绷带的原理,设计了双肩“c?”字固定带,一方面便于调整固定的松紧度,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外固定滑脱及局部皮肤卡压导致的不适感。所述组合式肩锁固定带的肩锁固定带,针对单肩绷带固定的两点不足进行了改良,一方面将环绕胸廓的“O”型固定下移至腰部,利用胸廓与腰部的相对周径差,防止环形固定向上滑动,解决了胸部压迫及腋下神经血管受压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用垂直加压肩带代替前后往返的绷带对肩部的压垫进行垂直加压,可以有效避免因每道往返绷带压力不均匀导致的部分加压的绷带失效的现象。而肩带将一侧两头固定后,另外两头同时牵拉对骨折端进行垂直方向的加压,有效确保了所需的压力。本技术所述组合式肩锁固定带外观整洁、美观。患者使用舒适、方便,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及依从性。特别是能够避免原有固定方式固定时出现的不良并发症,有效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医疗隐患,同时操作方便,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双肩“c?”固定带,其中,11表示第一圆环,12表示第一布带,13表示魔术贝占,14表示第一可移动衬垫,15表示第二布带,16表示第二可移动衬垫;图2是肩带的结构示意图,21表示长方形布块,22表示第二圆环,23表示第三圆环,24表示第三布带,25表示第四布带;图3是腰带结构示意图,3表示腰带,31表示第四圆环,32表示第五圆环,33表示第五布带,34表示第六布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所述组合式肩锁固定带包括:双肩“⑴”固定带i和肩锁固定带;所述双肩“⑴”固定带I包括:第一圆环11和两条布带,其中,第一布带1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圆环11上,另一端的末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11上形成所述双肩“m”固定带中的一个“O”型,第二布带15相对于所述第一圆环11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11上,形成所述双肩固定带中的另一个“ο”型;具体为:第二布带15 —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圆环11上,另一端的末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11上形成所述双肩“⑴”固定带中的另一个“ο”型,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没有交叉。所述肩锁固定带包括:肩带2和腰带3 ;所述肩带2包括长方形布块21,所述长方形布块21的一个宽端连接有第二圆环22和第三圆环23,第二圆环22和第三圆环23相对于所述长方形布块21的长轴对称设置;在所述长方形布块21的另一宽端上缝合有相对于所述长方形布块21的长轴对称设置的第三布带24和第四布带25,所述第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肩锁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肩锁固定带包括:双肩“∞”固定带和肩锁固定带;所述双肩“∞”固定带包括:第一圆环和两条布带,其中,第一布带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圆环上,另一端的末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上形成所述双肩“∞”固定带中的一个“o”型,第二布带相对于所述第一圆环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上,形成所述双肩“∞”固定带中的另一个“o”型;所述肩锁固定带包括:肩带和腰带;所述肩带包括长方形布块,所述长方形布块的一个宽端连接有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第二圆环和第三圆环相对于所述长方形布块的长轴对称设置;在所述长方形布块的另一宽端上缝合有相对于所述长方形布块的长轴对称设置的第三布带和第四布带,所述第三布带和所述第四布带上均缝合有魔术贴;所述腰带的两个宽端端头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腰带包括:缝合在所述腰带后正中位置的第五布带、缝合在腋后线与所述腰带相交处的第六布带、缝合在所述腰带前正中位置的第四圆环和缝合在腋前线与所述腰带相交处的第五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与所述第五布带之间、所述第三圆环与所述第六布带之间、所述第三布带与所述第四圆环之间、所述第四布带与所述第五圆环之间的连接均为魔术贴可拆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蓉
申请(专利权)人:郑晓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