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2149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底色漆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聚酯改性树脂26~35份、氨基树脂7~10份、封闭型脂肪族聚异氰酸酯3~8份、功能树脂4~10份、流变控制树脂8~15份、溶剂20~40份、颜填料4~24份及其他助剂8~30份。上述底色漆按照如下工艺制备而得:先分别制备着色颜料和效应颜料的色浆,然后将剩余的聚酯改性树脂加入调漆釜中,边搅拌边加入着色颜料色浆和效应颜料色浆,加完后充分搅拌,最后微调颜色至规定的颜色要求获得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料,具体涉及一种涂装工艺中用于金属件的闪光底色漆及其 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汽车车身涂装主流是三涂层体系,即在汽车的车身材料上依次涂 装阴极电泳漆层(也称电泳底漆层)、中涂漆层和面漆层,面漆层通常又从内向外依次 分为基色漆层(也称底色漆层)和罩光漆层(也称罩光清漆层或清漆层)。为满足越来 越严格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法规要求,欧美日发达国家已开始使用水性涂 料来满足VOC排放的要求。由于水性涂料对施工工艺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不 仅材料成本高,设备投资和耗能也大幅提高,导致涂装成本提高。我国目前98%以上的 汽车涂装线还是溶剂型传统工艺涂装线。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涂层体系,不改造原有涂装 设备,要消化应用水性涂料增加的成本和能耗,是极其困难的。针对涂装线的节能减排技术,目前提出并应用免中涂的双底色涂装工艺2C1B (其中2C是指依次进行喷涂底色漆和清漆的工序,IB是指使对已喷涂的底色漆和清漆一同进行烘干的工序)。该涂装工艺通过改善底色漆的机械性能、耐候性能和表面装饰性 能,同样达到三涂层涂装工艺的功能,即该工艺在保证底色漆漆膜的特性同时,还具备 完全替代中涂层的各种功能;与传统三涂层涂装工艺比较,显著降低了设备投资,增强 了节能减排,减少了工艺使用面积和生产运行成本。而上述涂装工艺所省去的中涂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涂层,中涂层不仅可以填补 电泳底漆层表面的缺陷或印痕,增加底色漆与电泳底漆层之间的附着力,而且具有较好 的抗石击性能、表面平整性和耐候性。如果不经过其它改变,单纯取消中涂层后,紫外 线会透过面漆层后直接照射到电泳底漆层上,而使传统电泳漆产生光氧化分解和粉化, 造成电泳漆与面漆的结合力降低,最终导致面漆层龟裂和剥离。因此采用免中涂2C1B工艺时,所使用底色漆需要包括中涂漆所具有的抗石击、 耐紫外光照射、电泳漆表面填充、增加面漆表面饱和度以及增加附着力等功能,并要求 底色漆的耐候性、装饰性、耐擦伤、耐鸟粪以及机械强度等特性均应该良好。采用免中涂2C1B工艺,在电泳漆膜上直接喷涂底色漆,还对底材和电泳漆膜表 面质量要求较高。对于采用技术水平较低的冲压工艺制成的冲压件,利用免中涂2C1B工 艺时,也会对涂层质量有较大影响。中国专利申请文献CN201073835Y (专利申请号200720093941.X)公开了一种钢铁工件表面免中涂涂覆的彩色涂层结构。在钢铁工件表面的第一层膜为磷酸盐转化膜, 第二层膜为电泳漆层,第三层膜为金属闪光基色漆层或本色基色漆层,第四层膜为透明 的罩光漆层。在该文献的4个实施例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钢铁工件表面的涂层结 构有四层膜,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钢铁工件表面的涂层结构则只有三层膜。4个实施 例的前两层膜均为磷酸盐转化膜1和电泳漆层2。实施例1的第三层膜3为本色基色漆4层、或本色面漆层、或是双层金属闪光基色漆层,第四层膜4透明的罩光漆层。实施例 2的第三层膜3为起到底漆作用的金属闪光基色漆层和起到闪光漆层作用的金属闪光基色 漆层,第四层膜4是透明的罩光漆层。实施例3的第三层膜为本色面漆层3。实施例4 的第三层膜3为金属闪光基色漆或本色基色漆层。上述文献在描述第三层膜3时,只是给出了膜的功能性名称以及膜的厚度 (18 40μιη),没有公开用何种成分的涂料实现没有中涂层、且具有中涂层功能的第三层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中可起到中涂层和基色漆层作用的用于金属件的 免中涂闪光底色漆及其制备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包含如下 重量份的组分聚酯改性树脂26 35份,氨基树脂7 10份,封闭型脂肪族聚异氰酸 酯3 8份,功能树脂4 10份,流变控制树脂8 15份,着色颜料1 6份,效应颜 料0.5 8份,填料3 10份,光稳定助剂2 8份分散剂2 5份,流平剂0.1 2 份,定向助剂3 10份,防沉降助剂1 5份,有机溶剂20 40份。所述聚酯改性树脂为环氧改性聚酯树脂、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或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所述氨基树脂为甲醚化三聚氰胺树脂。所述封闭型脂肪族聚异氰酸酯是NCO含量为10.7wt% 11.7wt%的封闭型脂肪 族聚异氰酸酯;所述功能树脂为醋丁纤维素。所述流变控制树脂为酰胺酯类型的含有脲键的防流挂树脂。所述着色颜料为各类常规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效应颜料为珠光粉或金属铝 粉;填料为纳米硫酸钡。所述光稳定助剂包括紫外光吸收剂和位阻胺光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的重量份 为1 5份,位阻胺光稳定剂的重量份为1 3份。所述分散剂为含颜料亲和基团的高分子量嵌段共聚物,流平剂为氟碳改性丙烯酸 聚合物流平剂,定向助剂为醋酸丁酸纤维素酯,防沉降助剂为改性酰胺类防沉降高效助 剂。所述有机溶剂是酯类、酮类、脂肪烃、脂肪醇、芳烃类溶剂中的一种有机溶剂 或者是其中的两种、三种或四种有机溶剂所形成的混合有机溶剂体系。一种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分别称取与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各重量份的组分相对应的原料如下 聚酯改性树脂26 35份,氨基树脂7 10份,封闭型脂肪族聚异氰酸酯3 8份,功 能树脂4 10份,流变控制树脂8 15份,着色颜料1 6份,效应颜料0.5 8份, 填料3 10份,光稳定助剂2 8份分散剂2 5份,流平剂0.1 2份,定向助剂3 10份,防沉降助剂1 5份,有机溶剂20 40份。②将步骤①称取的着色颜料全部、聚酯改性树脂总量的1/2 2/3、氨基树脂全 部、封闭型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全部、功能树脂全部、流变控制树脂全部、分散剂总量的1/2 2/3、溶剂总量的1/2 2/3混合后搅拌均勻,在研磨设备中分散至细度在10 μ m 以下而组成着色颜料色浆。③将步骤①称取的效应颜料全部、填料全部、光稳定助剂全部、分散剂总量的 剩余部分、流平剂全部、定向助剂全部、防沉降助剂全部、溶剂总量的剩余部分混合后 搅拌而分散均勻得到效应颜料色浆;所述的效应颜料为铝粉或珠光粉。④将聚酯改性树脂的剩余部分加入调漆釜中,边搅拌边加入步骤②所获得的着 色颜料色浆和步骤③所获得的效应颜料色浆,加完后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勻;若此时物料 的颜色已经达到要求则得到成品,若还未达到要求则进行步骤⑤;所述的颜色是否达到 要求,是指颜色为相应的标准色或客户规定的颜色。⑤向步骤④的物料中加入调色颜料,微调颜色至相应的标准色或客户规定的颜 色;所述调色颜料是将步骤①中的着色颜料,或者是其他颜色的着色颜料在研磨设备中 分散至细度在 ο μ m以下而获得。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兼 具中涂层漆和金属底色漆的功能,具有优异的装饰性、耐候性、抗石击性、表面平整 性,并且与电泳底漆层之间的附着力强。(2)当底材和电泳漆膜表面的粗糙度控制在 0.2μιη 0.35μιη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采用两涂层(底 色漆、罩光清漆)工艺可以达到三涂层(中涂、底色漆、罩光清漆)涂装工艺的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实施例1、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本实施例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以下简称底色漆)为浆状的均勻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金属件的免中涂闪光底色漆,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酯改性树脂26~35份,氨基树脂7~10份,封闭型脂肪族聚异氰酸酯3~8份,功能树脂4~10份,流变控制树脂8~15份,着色颜料1~6份,效应颜料0.5~8份,填料3~10份,光稳定助剂2~8份分散剂2~5份,流平剂0.1~2份,定向助剂3~10份,防沉降助剂1~5份,有机溶剂2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晓峰徐勤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