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524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它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上的上盖和底盖,在壳体的上方侧壁开设有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在上盖或底盖开设出风口,所述的壳体内安装有支架以及侧壁开设有进风口的过滤器,所述的过滤器与出风口相通,过滤器下方的壳体内腔为集尘区,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带中心通孔的盘状隔板,该盘状隔板位于过滤器下方,将壳体内的集尘区分割成上腔和下腔,盘状隔板的外边沿与壳体内壁密封,在盘状隔板中心通孔的下沿设置有圆环挡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带有灰尘的空气吸入,并且通过离心以及旋涡沉降的方式将大部分的灰尘分离出来,从而并能有效地阻挡集尘区内的灰尘上扬,具有分离效果明显、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的优点,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内用于过滤灰尘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旋风分 离的方法可将灰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吸尘器尘杯。技术背景目前市场流行的旋风式吸尘器因外观新颖、无尘袋而清洗方便很受消费者的欢 迎。特别是具有二次分离的旋风式吸尘器因其空气与灰尘的分离效果好,使灰尘过滤器不 易堵塞而能长久保持吸力更受欢迎。但就目前的产品来看,绝大多数旋风式吸尘器都不能 长时间保持吸力不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经一次分离出的细尘会因旋转惯性以及受旋转气流 的搅动而被扬起,并随着气流带走。虽然具有二次以上分离的旋风式吸尘器,其空气与灰尘 的最终分离效果已大大提高,但一次分离出的细尘在尘杯集尘腔内因旋转气流的搅动而始 终沿着尘杯内壁旋转并随时被气流带入二次分离器。这样二次分离器在单位时间内的分离 量就增加了,使分离效果还是要打折扣。随着时间的递增,吸尘器的灰尘过滤器仍然会被堵 塞,其吸尘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有的产品为了达到无吸力损耗的目的,过滤器采用海绵等较 为疏松的材料,这是不明智的做法。由此一来,没有被分离出的细尘又随着吸尘器排出的气 体扩散到空中,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提高一次分离的效果对整个分离尘杯的分离效果起着 很关键的作用。中国专利局于2009年7月8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ZL200820185688” 的“吸尘器旋风分离式尘杯”,它相互扣置的杯体和杯盖,以及位于杯体内的旋风过滤网筒; 所述杯体上开有进风口,该进风口与杯体的圆周壁相切,而杯盖上开有出风口 ;旋风过滤网 筒的上端与出风口相连,下端则固定有一圈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的底部进一步设有一圈延 伸罩。该圈延伸罩同原来的锥形罩相结合,来阻挡杯体底部灰尘的上扬,但是由于尘杯内的 旋转气流的搅动,灰尘还是很容易进入滤网筒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吸尘器提供一种能明 显提高第一次分离效率的尘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包括壳 体以及安装于壳体上的上盖和底盖,在壳体的上方侧壁开设有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 在上盖或底盖开设出风口,该出风口通过风道与电风机进风口相通,所述的壳体内安装有 支架以及过滤器,所述的过滤器与出风口相通,在过滤器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过滤器进风口, 过滤器下方的壳体内腔为集尘区,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带中心通孔的盘状隔板,该盘状隔 板位于过滤器下方,将壳体的集尘区分割成上腔和下腔,盘状隔板的外边沿与壳体内壁密 封,在盘状隔板中心通孔的下沿设置有圆环挡圈。所述的盘状隔板中心通孔的直径与盘状 隔板的直径之比为0. 2-0. 6。盘状隔板由外向内渐低,其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 于35度。所述的盘状隔板中心通孔的直径与盘状隔板的直径之比为0. 3-0. 5。所述盘状隔板的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20度。 所述的盘状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导流筋,该导流筋由盘状隔板的外边沿向中心 通孔延伸。所述的盘状隔板通过2至4根立杆与底盖相固定,以使盘状隔板与底盖同步开合。所述的底盖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上端伸入盘状隔板的中心通孔,通 过多块片状连接筋或者多块扇状连接筋或者多个百叶窗状圆盘使盘状隔板与支撑杆相固 定,以使盘状隔板与底盖同步开合。所述的过滤器为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二集尘区的二次分离器,该二次分离器的侧壁 开设有多个分离器进风口,在二次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将第二集尘区封闭的底板,该底板 通过支撑杆或立杆与底盖相固定,以使底板与底盖同步开合。所述的过滤器为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二集尘区的二次分离器,该二次分离器的侧壁 开设有多个分离器进风口,该二次分离器的第二集尘区向下延伸,穿过盘状隔板的中心通 孔后与底盖相抵。本技术在工作时,由于盘状隔板的阻挡,气流在旋转的同时会向中心移动,因 此会使盘状隔板的上方形成一个旋涡,在旋涡引导力的作用下,大部分细尘会向中心移动, 沉入盘状隔板的中心通孔,并积聚在盘状隔板下方的下腔内。由于盘状隔板的外沿与壳体 内壁是封闭的,沉入盘状隔板下面的细尘不易受上面旋转气流的影响而被带出。盘状隔板 的中心通孔下沿设置的圆环挡圈,也能辅助盘状隔板阻挡下腔内的灰尘上扬。最终所有的 灰尘都积聚在集尘腔内,其中盘状隔板的上面主要滞留粗重的杂物,而壳体下腔主要是积 聚细轻的灰尘。分离后到达过滤器进风口或分离器进风口的空气中,大部分的灰尘均通过 离心以及旋涡沉降的方式分离出来,积聚在集尘腔内,而二次分离器还能对空气进行二次 分离,使最终排出的空气几乎没有灰尘。在清洗时只需要打开底盖就能清洗所有集尘区,非 常方便。本技术具有分离效果明显、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的优点,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次分离尘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盘状隔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次分离尘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次分离尘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次分离尘杯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底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二次分离尘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底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二次分离尘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二次分离尘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底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盘状隔板与支撑件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为盘状隔板与支撑件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4为盘状隔板与支撑件的第三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为本技术一种吸尘器旋风一次分离尘杯的第一实施例,它包括壳体 4以及安装于壳体4上的上盖1和底盖10,在壳体4的上方侧壁开设有与壳体4周壁相切 的进风口 3,在上盖1开设出风口 2,该出风口 2通过风道与电风机进风口相通。所述底盖 10的一侧与壳体4底部铰接,底盖10的另一侧与设置在壳体4底部的卡扣7相扣,当卡扣 7与底盖10脱开时,底盖10可以向下开启。所述的壳体4内安装有支架12以及过滤器5, 所述的过滤器5与出风口 2相通,该出风口 2通过风道与电风机进风口相通,在过滤器5的 侧壁开设有多个过滤器进风口 6,该进风口 6的位置低于进风口 3。该过滤器5底部的壳体 4内腔即为集尘区,用于积聚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灰尘。所述的壳体4内设置有带中心通孔 9. 1的盘状隔板9,该盘状隔板9位于过滤器5下方,将集尘区分割成上腔和下腔。当旋转 的气流遇到盘状隔板9阻挡后会向中心移动,因此会在盘状隔板9的上方形成旋涡,空气内 的细尘在旋涡引导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盘状隔板9的中心通孔9. 1沉入下腔内。盘状隔 板中心通孔9. 1的直径与盘状隔板9的直径之比可以为0. 2-0. 6,当中心通孔9. 1的直径与 盘状隔板9的直径之比为0. 3-0. 5时的灰尘分离效果最佳。所述的盘状隔板9由外向内渐 低,其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大于0度且小于35度,当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 且小于20度时的灰尘分离效果最佳。盘状隔板9的外边沿与壳体4内壁密封固定,以防止 下腔内的灰尘从盘状隔板9的外边沿上扬。在盘状隔板中心通孔9. 1的下沿设置有圆环挡 圈11,用于辅助盘状隔板9阻挡下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尘杯,它包括壳体(4)以及安装于壳体(4)上的上盖(1)和底盖(10),在壳体(4)的上方侧壁开设有与壳体(4)周壁相切的进风口(3),在上盖(1)或底盖(10)上开设出风口(2),该出风口(2)通过风道与电风机相连,所述的壳体(4)内安装有支架(12)以及过滤器(5),该过滤器(5)与出风口(2)相通,在过滤器(5)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过滤器进风口(6),过滤器(5)下方的壳体(4)内腔为集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4)的集尘区内设置有带中心通孔(9.1)的盘状隔板(9),该盘状隔板(9)位于过滤器(5)下方,将壳体(4)的集尘区分割成上腔和下腔,盘状隔板(9)的外边沿与壳体(4)内壁密封,在盘状隔板(9)的中心通孔(9.1)下沿设置有圆环挡圈(11),所述的盘状隔板(9)的中心通孔(9.1)直径与盘状隔板(9)的直径之比为0.2-0.6,盘状隔板(9)由外向内渐低,其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35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佳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