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炳存专利>正文

人工椎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259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人工椎体,主要采用聚酰胺做为基本材质,将其加工成所需圆柱体,经简单加工后,植入患者体内,用骨水泥加强固定,手术后患者颈部活动自如,无任何负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骨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手术、椎管扩大成型手术等,代替传统用病人自体骨胳进行植入法,不仅免除病人两次开刀的痛苦,而且技术简单,且无任何后遗症。(*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椎体属于医疗
,主要应用于临床。在现有技术中,做骨髓型颈椎病与椎管狭窄手术治疗都是采用开刀取出自身的额骨作为固定椎体的,这不仅要做额骨取骨手术,实行二次开刀,取骨部位疼痛不已,增加患者痛苦,而且手术后患者的颈椎不能自由活动,造成后遗症。本技术主要采用坚韧、耐磨、耐疲劳、耐油、耐水、抗霉菌、无毒、弹性好、吸水性大、耐冲击强度高的聚酰胺做为基本材质,也可采用有机玻璃、或医用塑料做为材质。将其加工成圆柱状(1),直径在10mm至15mm之间,高度为14mm至16mm之间,最佳尺寸为下列三种规格,1、直径为10、25mm,高度为14、5mm,2、直径为12、25mm,高度为14、5mm,3、直径为14、25mm,高度为15、5mm。圆柱体(1)上端中心有一凸起2mm高的小圆柱(2),直径为2.5mm,在人工椎体植入人体中起固定作用,小圆柱(2)一侧,垂直于径向方向,有一个直径为2mm的圆形通孔,孔内扦有一根用硅胶做成的毛细管(3),毛细管(3)外径贴紧圆孔内壁,内径为1~1、5mm最佳内径尺寸为1、5mm,毛细管(3)在长度上比圆柱体(1)长2mm~6mm,供人工椎体在人体中引流积血,防止血肿。在圆柱体(1)上端边缘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凹槽(4),用以在手术时灌入骨水泥进一步固定人工椎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免除病人取骨手术及其疼痛,手术后病人颈椎不受限制,手术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且选用人工椎体材质轻、无毒、无付作用、永不变形,对患者无任何后遗症。下面说明本技术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人工椎体的剖视图,图2为人工椎体的俯视图。在使用人工椎体时,首先用手术显露椎体前方,用颈椎前路减压钻钻孔,然后植入人工椎体,并加以固定,同时灌入骨水泥,待其固定后,按层缝合,即完成该手术。权利要求1.一种医疗上治疗颈椎病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主体是圆柱(1),直径可以是10mm~15mm,高度可以是14mm~16mm,圆柱体(1)上端中心有一凸起的直径为2.5mm,高度为2mm的小圆柱体(2),小圆柱体(2)一侧垂直于径向方向,有一个直径为2mm的圆形通孔,圆孔内扦有一根硅胶做成的毛细管(3),圆柱体(1)上端边缘开有2个或2个以上的凹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圆柱体(1)直径为10、25mm,高度为14、5mm或直径为12、25mm,高度为14、5mm或直径为14、25mm,高度为15、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毛细管(3)的长度比圆柱体(1)长2mm~6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圆柱体(1)与小圆柱体(2)可用聚酰胺、有机玻璃或医用塑料做材质。专利摘要一种人工椎体,主要采用聚酰胺做为基本材质,将其加工成所需圆柱体,经简单加工后,植入患者体内,用骨水泥加强固定,手术后患者颈部活动自如,无任何负作用,本技术应用于骨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手术、椎管扩大成型手术等,代替传统用病人自体骨胳进行植入法,不仅免除病人两次开刀的痛苦,而且技术简单,且无任何后遗症。文档编号A61F2/44GK2034047SQ8820796公开日1989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刘炳存 申请人:刘炳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上治疗颈椎病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主体是圆柱(1),直径可以是10mm~15mm,高度可以是14mm~16mm,圆柱体(1)上端中心有一凸起的直径为2.5mm,高度为2mm的小圆柱体(2),小圆柱体(2)一侧垂直于径向方向,有一个直径为2mm的圆形通孔,圆孔内扦有一根硅胶做成的毛细管(3),圆柱体(1)上端边缘开有2个或2个以上的凹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存
申请(专利权)人:刘炳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