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04328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在旧砌体建筑两侧分别设置外套预制结构对旧砌体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外套预制结构内侧与旧砌体建筑外纵墙相连接,所述屋顶部设置有屋顶拉梁,两侧外套预制结构通过屋顶拉梁进行固定连接为一整体,加固结构是由两侧外套预制结构和屋顶拉梁构成,所述外套预制结构,包括有新增纵墙板、新增横墙板、新增楼板和屋顶拉梁;本方案抗震性能可靠,加固施工时可以作到住户不搬迁,施工不入户,构件采用预制方法加工、现场施工时间非常短,湿作业量小,施工模板用量少,施工现场工作噪音低,并且将老旧建筑抗震加固目标和使用条件改善的目标巧妙结合在一起,增大了使用面积,提高了住户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加固结构和加固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 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城市中数量大面积广的老旧建筑抗震改造 的设防水平已成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薄弱环节,存在着抗震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改造,目前,现有的老旧建筑多是砌体结构建筑,目前,对于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措施不是 很多,并且都难度较大;我国在唐山地震后,对当时的一些老旧楼进行了部分的改造,采用 了在旧砌体建筑上增设圈梁构造柱和钢拉杆的方法进行抗震加固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 基本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造价较低,但是这种方式,已不能满足我国现有的抗震标准要 求。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砌体建筑抗震加固,一般对墙体采用最多的是采用钢筋混凝 土板墙或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厚墙体来进行加固;但是,这两种方法均需要对建筑内部墙体 进行加固;对于住宅类的老旧建筑,上面的两种方法就意味着需要进行住户的搬迁,还需要 破坏建筑内部装修,存在着大量现场湿作用,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并且由于墙体被加厚,建 筑使用面积也受到一定的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老旧住宅的加固,急需有新的抗震加固方法。预制结构作为一种工业化程度较高、绿色文明的技术,在新建工程中已有较多使 用,随着建筑工程生产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变,预制结构的应用范围会越来约广。但 在砖混结构的加固工程中,由于施工面狭小、砖墙与新加预制墙板间连接困难、预制墙板吊 装定位困难等原因,目前未见有应用。如能解决上述困难,将预制技术引入砖混结构加固工 程中,则会给砖混结构加固工程带来技术上的重大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难题,推动技术进步,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旧砌体建筑抗 震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该方法采用预制技术,在砌体建筑两侧纵墙外增设预制墙板组 成的外套结构,并将外套结构装点成阳台,在屋顶设置拉梁将两侧外套的顶部拉接起来,大 大提高了老旧住宅的抗震能力,不影响住户正常居住,且改善了住户居住条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在旧砌体建筑两侧分别设置外套预制结构对旧砌 体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外套预制结构内侧与旧砌体建筑外墙相连接,所述屋顶部设置 有屋顶拉梁,两侧外套预制结构通过屋顶拉梁进行固定连接为一整体。所述外套预制结构,包括有新增纵墙板、新增横墙板、新增楼板和屋顶拉梁,所述 新增纵墙板、新增横墙板、新增楼板是采用预制方法制成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所述屋顶拉 梁采用预制的方法制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一种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结构,它是由两侧外套预制结构和屋顶拉梁构成,所述屋顶拉梁的两端与两侧外套预制结构相固定连接;所述外套预制结构,包括有新增纵墙板、 新增横墙板、新增楼板和屋顶拉梁,在旧砌体建筑横墙的端部所对应的旧砌体建筑外纵墙 的外侧设置有与旧砌体建筑外纵墙相固接的新增纵墙板,所述新增横墙板边缘与新增纵墙 板边缘及旧砌体建筑外纵墙相固接,所述新增横墙板设置在新增纵墙板上,所述新增楼板 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新增横墙板相固定,所述新增楼板的内侧面与所对应楼层标高处 的旧砌体建筑外纵墙相连接。所述屋顶拉梁,可依据旧砌体建筑的长度来确定屋顶拉梁的个数为二个或二个以 上。所述新增外墙分别与新增横墙板和新增楼板的外侧端面相连接。所述新增外墙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者是窗户。本专利技术,首先要通过对旧砌体建筑外露阳 台及外伸构件进行清理,除去旧砌体建筑外纵墙涂料层及局部风化部分,并对旧砌体建筑 重新进行勾缝、喂缝,并根据加固要求对应部位进行墙体销键开凿及墙体植筋;新增纵墙板 吊装定位焊接;新增横墙板吊装定位焊接,新增楼板吊装;新增纵墙板与对应旧砌体建筑 外纵墙之间,经混凝土浇筑连接,二层新增纵墙板、新增横墙板、新增楼板吊装定位焊接,一 层新增纵墙板的部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重复上述施工方法直到顶层和屋顶拉梁施工;顶 层新增纵墙板与旧砌体建筑外纵墙间灌浆料灌注及预留后浇构造柱和圈梁混凝土浇筑。通 过上述工艺进行的旧砌体建筑的抗震加固,是旧砌体建筑通过粘结材料与加固部分形成整 体,通过彼此间的协同工作共同抵御外来地震作用,形成良好的抗震加固体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方法,抗震性能可靠,满足 了城市规划要求,加固施工时,可以作到住户不搬迁,施工不入户,构件采用预制方法加工、 现场施工时间非常短,湿作业量小,施工模板用量少,施工现场工作噪音低;通过本技术方 案的加固结构,总体造价较低,并且将老旧建筑抗震加固目标和使用条件改善的目标巧妙 结合在一起,增大了使用面积,特别是一些城市老楼,通过加固改造,增加了卫生间或/和 厨房提高了住户的生活质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已有砌体建筑的抗震加 固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旧砌体建筑外纵墙、2旧砌体建筑横墙、3新增纵墙板、4新增横墙板、5新增 楼板、6新增外墙、7屋顶拉梁、8外套预制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方法,是在旧砌体建筑 两侧分别设置外套预制结构8对旧砌体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外套预制结构8内侧与旧 砌体建筑外墙相连接,所述屋顶部设置有屋顶拉梁7,两侧外套预制结构8通过屋顶拉梁7 进行固定连接为一整体。所述外套预制结构8,包括有新增纵墙板3、新增横墙板4、新增楼板5和屋顶拉梁 7,所述新增纵墙板3、新增横墙板4、新增楼板5采用预制的方法制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所 述屋顶拉梁7采用预制的方法制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本专利技术的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结构,它是由两侧外套预制结构8和屋顶拉梁7构 成,所述屋顶拉梁7的两端与两侧外套预制结构8相固定连接;所述外套预制结构8,包括 有新增纵墙板3、新增横墙板4、新增楼板5和屋顶拉梁7,在旧砌体建筑横墙2的端部,所对 应的旧砌体建筑外纵墙1的外侧设置有与旧砌体建筑外纵墙1相固接的新增纵墙板3,所 述新增横墙板4的边缘与新增纵墙板3的边缘及旧砌体建筑外纵墙1相固接,所述新增楼 板5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新增横墙板4相固定,新增楼板5的内侧面与旧砌体建筑外 纵墙相连接。所述屋顶拉梁7,可依据旧砌体建筑的长度来确定屋顶拉梁7的个数为二个或二 个以上。所述新增外墙分别与新增横墙板和新增楼板的外侧端面相连接。所述新增外墙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者是窗户。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故举 凡运用本专利技术中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 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旧砌体建筑两侧分别设置外套预制 结构对旧砌体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外套预制结构内侧与旧砌体建筑外墙相连接,所述 屋顶部设置有屋顶拉梁,两侧外套预制结构通过屋顶拉梁进行固定连接为一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预制结构, 包括有新增纵墙板、新增横墙板、新增楼板和屋顶拉梁,所述新增纵墙板、新增横墙板、新增 楼板是采用预制方法制成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所述屋顶拉梁采用预制的方法制成预制钢 筋混凝土梁。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旧砌体建筑两侧分别设置外套预制结构对旧砌体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外套预制结构内侧与旧砌体建筑外墙相连接,所述屋顶部设置有屋顶拉梁,两侧外套预制结构通过屋顶拉梁进行固定连接为一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启松李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