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飞轮的轴承座,轴承座座体内设有用于连接飞轮轴的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装置,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装置分别通过左端盖和右端盖封锁在轴承座座体中,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与轴承座座体固定连接,左端盖上设有第一副唇油封,右端盖上设有第二副唇油封,所述第一支承装置包括用于调心的第一轴承,以及位于第一轴承一侧的第一垫圈;所述第二支承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垫圈另一侧的用于调心的第二轴承,以及位于第二轴承另一侧的第二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轴承座能确保被支承的飞轮轴与轴承座保持在同一中心。(*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座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飞轮的轴承座。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结构的飞轮不断产生以满足不同机械产品的需 求。现有的发动机用飞轮主要包括飞轮外套、里芯、钢珠、钢珠滚道、保持架和防尘盖,飞轮 外套内缘设有棘轮,里芯外缘设有棘爪,棘爪通过簧圈与里芯相连,棘轮和棘爪啮合传动, 钢珠滚道设于里芯外缘与飞轮外套内缘的的相对面上,钢珠之间通过保持架相连,钢珠和 钢珠滚道对称设于飞轮径向中心线的两侧。由于飞轮转动时其产生很大的惯量,对于一般 的轴承座而言,由于其轴承没有调节作用,很容易使飞轮轴偏离轴承座的中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飞轮的轴承座,本技术 的轴承座能确保被支承的飞轮轴与轴承座保持在同一中心。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飞轮的轴承座,轴承座座体内设有用于连接飞轮轴的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 承装置,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装置分别通过左端盖和右端盖封锁在轴承座座体中,左 端盖和右端盖分别与轴承座座体固定连接,左端盖上设有第一副唇油封,右端盖上设有第 二副唇油封,所述第一支承装置包括用于调心的第一轴承,以及位于第一轴承一侧的第一 垫圈;所述第二支承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垫圈另一侧的用于调心的第二轴承,以及位于第二 轴承另一侧的第二垫圈。采用了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支承装置包括用于调心的第一轴承,以及位于第一轴 承一侧的第一垫圈;所述第二支承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垫圈另一侧的用于调心的第二轴承, 以及位于第二轴承另一侧的第二垫圈。轴承座在工作过程中,即使飞轮轴产生很大的惯量, 由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有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当飞轮轴的轴心偏离轴承座的中心 时,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能将飞轮轴调整到轴承座的中心,从而使飞轮轴的轴尺始终 与轴承座保持同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面图;附图中,1为放油螺帽,Ia为放油接管,Ib为油路,2为第一弹性挡圈,3为第一副唇 油封,4为左端盖,5为第一轴承,6为第一垫圈,7为轴承座座体,8为油杯,9为第二轴承,10 为第二垫圈,11为右端盖,12为第二副唇油封,13为第二弹性挡圈。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用于飞轮的轴承座。轴承座座体7由底座和焊接 在底座上的套筒组成,底座大致呈“凹”字形,底座上设有固定该底座时用的螺栓孔,套筒的 轴向端面上设有螺栓孔用于连接端盖。轴承座座体上设有加油孔,该加油孔中连接一个密 封该加油孔的油杯8,轴承座座体7内设有用于连接飞轮轴的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装 置,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装置分别通过左端盖4和右端盖11封锁在轴承座座体中,左 端盖和右端盖分别通过螺栓与轴承座座体7固定连接。左端盖和/或右端盖上设有出油 孔,出油孔中连接一个密封该出油孔的放油装置,放油装置包括放油接管Ia以及与该放油 接管连接的放油接管螺帽1。在轴承座座体7上设有油路lb,放油接管Ia螺纹连接在该油 路中。左端盖上设有第一副唇油封3,右端盖上设有第二副唇油封12。左端盖4上还设有 位于第一副唇油封3 —侧的第一弹性挡圈2,弹性挡圈2固定在左端盖上的凹槽中。第一副 唇油封3的左端面与弹性挡圈2抵靠,右端面与左端盖的凹槽的槽面抵靠,通过第一副唇油 封3对轴承座座体的左端进行密封。同样地,通过第二副唇油封12对轴承座座体的右端进 行密封。所述右端盖11上还设有位于第二副唇油封12 —侧的第二弹性挡圈13。第一支承装置包括第一轴承5,以及位于第一轴承一侧的第一垫圈6。第一轴承5 为外调心推力球轴承,第一轴承5对飞轮轴可以起到调心的作用,使其轴心与轴承座保持 同心。第一轴承5 —端通过轴承座座体内设置的台阶进行轴向限位,其另一端通过第一垫 圈6进行轴向限位。第一支承装置是这样使用的将第一垫圈6紧固在飞轮轴14上,将第 一轴承5过盈配合在飞轮轴上。所述第二支承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垫圈6另一侧的第二轴承9,以及位于第二轴承 另一侧的第二垫圈10。第一垫圈6位于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9之间,对这两个轴承起到 分隔作用。第二轴承为调心球轴承,第二轴承主要承受飞轮轴的径向载荷,并且也能自动地 对飞轮轴进行调心。同样地,第二支承装置与飞轮轴14的装配和第一支承装置的方式相 同。轴承座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1)轴承座部件在飞轮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轴承座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异响 轴承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温度过高(主要以手的感觉为准,感觉手特别烫 手时台架应马上停止工作,对轴承座部件检查。) 轴承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异常震动解决方法 轴承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润滑油老化,导致内部零件相互摩擦产生金属细屑。解决方法及时用煤油清洗轴 承座内腔然后更换润滑油。>润滑油污染,导致内部零件相对运动面有细小颗粒,破坏油膜层,产生磨料磨损。 解决方法及时用煤油清洗轴承座内腔然后更换润滑油。>缺少润滑油,导致内部零件之间的干摩擦。解决方法及时添加润滑油。 轴承座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手摸轴承座感觉特别烫手时说明轴承座温度 过高),主要由以下原因>缺少润滑油,导致内部零件之间的干摩擦,温度迅速升高。解决方法及时添加润滑油。>轴承内部间隙过小预紧力过大,解决方法调整轴承内部的间隙。 轴承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震动,主要是由于螺栓松动或者断裂引起 的,应及时检查螺栓的预紧力,并及时更换断裂的螺栓。2)轴承座部件在飞轮使用过程中维护的方法 给轴承座添加润滑油拧开油杯8,往里面加入约300ml的润滑油。轴承座部件 每累积工作200h(或者每两个月)必须添加一次润滑油。 给轴承座换润滑油首先准备接油盒,然后用两把扳手,一把保持住放油螺栓, 另一把拧开放油螺帽1,待里面油全部放干净后,拧紧放油螺帽;接下来拧开油杯8往里面 加入约800ml的润滑油。轴承座在组装(包括首次使用和以后更换轴承等维护)后,经过 磨合更换润滑油后,每IOOOh (或者8个月)必须更换润滑油。 检查轴承等零部件的状态拆开轴承座的左端盖4,拆卸方法如下,将轴承座端 盖上的紧固螺栓拆下后,用两个M8X60的全螺纹螺栓,放入启顶螺孔,如图2,慢慢拧螺拴 直至轴承座端盖被顶出来。 调整轴承的预紧力把轴承座端盖取出后,取出垫圈6,当轴承预紧力过大时, 适当减小垫圈厚度,当轴承预紧力过大时,重新制作垫圈2适当增加厚度。权利要求1.用于飞轮的轴承座,轴承座座体内设有用于连接飞轮轴的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 装置,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装置分别通过左端盖和右端盖封锁在轴承座座体中,左端 盖和右端盖分别与轴承座座体固定连接,左端盖上设有第一副唇油封,右端盖上设有第二 副唇油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装置包括用于调心的第一轴承,以及位于第一轴承一 侧的第一垫圈;所述第二支承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垫圈另一侧的用于调心的第二轴承,以及 位于第二轴承另一侧的第二垫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飞轮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座体上设有加 油孔,该加油孔中连接一个密封该加油孔的油杯,所述左端盖和/或右端盖上设有出油孔, 出油孔中连接一个密封该出油孔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飞轮的轴承座,轴承座座体内设有用于连接飞轮轴的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装置,第一支承装置和第二支承装置分别通过左端盖和右端盖封锁在轴承座座体中,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与轴承座座体固定连接,左端盖上设有第一副唇油封,右端盖上设有第二副唇油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装置包括用于调心的第一轴承,以及位于第一轴承一侧的第一垫圈;所述第二支承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垫圈另一侧的用于调心的第二轴承,以及位于第二轴承另一侧的第二垫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留存,陆惠炳,赵旸,沈红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