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甄子健专利>正文

带抛耙条的旋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6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使耕整后的土壤形成上细下粗多层粒度梯度结构的旋耕机。利用旋耕空间和后拖板之间设置的一组沿旋耕宽度布置的单向弧凸前倾或上下相反弧凸前倾的耙条组,筛、碰、耙、分由旋耕刀所抛起的土垡,使大块土和植物根茎被压在下层、形成适播分层土壤结构,并增强旋耕灭茬效果。具有容易制造实施、推广潜力大及可用于已有普通旋耕机改造等特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抛耙条的旋耕机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耕机,尤其是一种带有抛耙条以使土壤在旋耕后形成上细下粗分层粒度结构的横向水平刀轴旋耕机。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发展,能适应不同动力机种和旱田水田各方面要求的各种旋耕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及应用;同时也不断有新的带有旋耕功能的联合作业机种投入使用。在播种等农田作业中,要求备好的土壤应具有将较大的土块和植物根茎收压在下层土壤里的上细下粗的分层土壤粒度结构,然而利用现有旋耕技术进行旋耕作业后,只能形成上下粒度一样的土壤结构,这种土壤地块结构不能很好得适应播种作业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抛耙条的旋耕机,通过其所带抛耙条的碰、筛、耙、分作用,使旋耕后的土壤形成上细下粗的分层土壤粒度结构,将较大的土块和植物根茎埋在较深的土层里。本技术的任务是以以下方式完成的,在旋耕机后拖板和由旋耕刀形成的旋耕空间之间设置有一组沿旋耕宽度布置的用以筛、碰、耙、分由旋耕刀所抛起的土垡的前倾弧形耙条组,组成耙条组的抛耙条的上端活装固定在后拖板的上部或与其靠近的机架上、安装位置上下可调,抛耙条的下端伸入旋耕后土壤的拖板拖整上表面之下。-->这样,作业中由旋耕刀旋耕并向后抛起的土垡被直接抛打在沿旋耕宽度布置的耙条组上,经耙条碰、筛后,粒度较小的土块透过耙条齿的齿间间隙继续后飞、在碰到后拖板经其进一步碰碎后落下,形成适合播种等作业的上表细土层;粒度较大的土块和植物根茎则被抛耙条挡住、由其耙压在较深的土层里。通过调整耙条组各耙条的下伸长度等耙条组下部结构,可以得到两层、三层甚至多层不同参数的上细下粗的土壤粒度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结构的工作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包括旋耕动力传动装置(15)、牵引悬挂(68)(69)、机架(70)、旋耕端板(77)、旋耕刀轴(17)、旋耕刀(66)、挡土曲板(14)、限深轮(10)、后拖板(49)及前倾弧形耙条组(48)等,其中位于机架前部的旋耕动力传动装置(15)是现有旋耕机所用的动力传动装置或同日另案申请的技术专利“可换转向旋耕动力传动装置”所涉及的传动装置,该系统通过链条将旋转动力传给旋耕刀轴(17)。参照图1,在后拖板(49)和由旋耕刀(66)形成的旋耕空间(61)之间有一组沿旋耕宽度布置的用以筛碰耙分由旋耕刀(66)所抛起的土垡、使耕整后的土壤形成上细下粗分层土壤粒度结构的前倾弧形耙条组(48),组成耙条组的抛耙条(1)的上端活装固定在后拖板(49)的上部或与其靠近的机架(70)上、安装位置上下可调,抛耙条(1)的下端伸入旋耕后土壤的拖板拖整上表面之下。耙条组(48)的主要作用一是加强旋耕的抛碰碎土作用;二是通过其上部的抛筛作用和下部的耙楼作用,只让细小直径的土壤颗粒通过,形成适合播种等的上表细土层,而将稍大直径的土块和植物根茎耙压控制在较深的土层里。当抛耙条(1)是固定在后拖板(49)的上部时,该后拖板(49)带有刚性整形或弹压力较大的弹性浮动整形连接装置,以支持-->抛耙条的摆转工作力。参照图1,当该机的旋耕部分进行的是由可换转向的旋耕动力传动装置(15)提供的与普通旋耕机相反的反转旋耕时,旋耕刀(66)在回转圆周上顶点的运动方向是向后指向抛耙条(1)的,这时由耙条组(48)抛耙碎土形成分层土壤粒度结构的效果最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配套动力机的动力和土壤实际情况来决定反转旋耕的应用,因为反转旋耕耗费动力大。当农机用户利用本专利技术对自己现用的旋耕机进行改造时,就可以不考虑由于受旋耕机转向的限制而带来的分层效果降低。参照图1,根据农艺需要,一般的常用的分层旋耕机的耙条组(48)具有下齐二层分土结构、各抛耙条(1)下端伸入土壤的拖板拖整上表面之下的深度相同,并且抛耙条(1)下端伸入旋耕后土壤的拖板拖整上表面之下的深度是在符合播种、栽培等农艺要求的3cm至15cm这样一个范围内的。耙条组的这种下齐二层分层结构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参照图1,有时为了适应一些特殊要求,也可以使耙条组(48)具有下参差三层或多层分土结构、各抛耙条(1)每隔一齿有一短齿或在此基础上做多次隔齿长齿加长。这就是说为使旋耕机具有三层分土功能,耙条组(48)各抛耙条(1)的下部应做成每隔一齿有一短齿的参差结构;为使旋耕机具有多于三层的多层分土功能,就应该在三层分土的一短一长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多次隔齿长齿加长,使耙条组(48)各抛耙条的下部形成复式参差结构。参照图1,一般情况下抛耙条(1)是如图所示的同向弧凸的线弧结合弧形抛耙条。而用于多植物根茎地块或特殊土壤构造地块时,抛耙条(1)是便于将大块土和植物根茎收压在下层土壤里的各点切线前倾的弧形抛耙条,它由上下两组圆滑过渡的相切弧线段组成,上组弧线段的长度和弧凸方向大致与后拖板-->(49)的上弧体弧线段相同、各点切线位于弧线段的后上方;下组弧线段的弧凸方向与上组相反、各点切线位于弧线段的前下方,其长度包括抛耙条入土前的一小部分和土面以下的部分。利用本技术改进的旋耕机在不增加结构复杂性的前提下,不仅增添了非常有用的分层土功能,而且明显增强了旋耕灭茬效果,容易制造实施、推广潜力大。本技术技术也可用于已有普通旋耕机的改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抛耙条以使土壤在旋耕后形成上细下粗分层粒度结构的横向水平刀轴旋耕机,它包括旋耕动力传动装置(15)、牵引悬挂(68)(69)、机架(70)、旋耕端板(77)、旋耕刀轴(17)、旋耕刀(66)、挡土曲板(14)及后拖板(49)等,其特征是在后拖板(49)和由旋耕刀(66)形成的旋耕空间(61)之间有一组沿旋耕宽度布置的用以筛碰耙分由旋耕刀(66)所抛起的土垡、使耕整后的土壤形成上细下粗分层土壤粒度结构的前倾弧形耙条组(48),组成耙条组的抛耙条(1)的上端活装固定在后拖板(49)的上部或与其靠近的机架(70)上、安装位置上下可调,抛耙条(1)的下端伸入旋耕后土壤的拖板拖整上表面之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抛耙条的旋耕机,其特征是耙条组(48)具有下齐二层分土结构、各抛耙条(1)下端伸入土壤的拖板拖整上表面之下的深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抛耙条以使土壤在旋耕后形成上细下粗分层粒度结构的横向水平刀轴旋耕机,它包括旋耕动力传动装置(15)、牵引悬挂(68)(69)、机架(70)、旋耕端板(77)、旋耕刀轴(17)、旋耕刀(66)、挡土曲板(14)及后拖板(49)等,其特征是在后拖板(49)和由旋耕刀(66)形成的旋耕空间(61)之间有一组沿旋耕宽度布置的用以筛碰耙分由旋耕刀(66)所抛起的土垡、使耕整后的土壤形成上细下粗分层土壤粒度结构的前倾弧形耙条组(48),组成耙条组的抛耙条(1)的上端活装固定在后拖板(49)的上部或与其靠近的机架(70)上、安装位置上下可调,抛耙条(1)的下端伸入旋耕后土壤的拖板拖整上表面之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抛耙条的旋耕机,其特征是耙条组(48)具有下齐二层分土结构、各抛耙条(1)下端伸入土壤的拖板拖整上表面之下的深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抛耙条的旋耕机,其特征是抛耙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子健
申请(专利权)人:甄子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