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管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200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管砖,主要用于钢锭浇注,它包括砖体,砖体上设有孔,其特征是砖体的外形为锥台形,其中一端的外径是230mm,另一端的外径是170mm,高度是25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了底部中管砖与座砖的接触面,增强了底部中管砖子口的抗外压能力,减少了中注管的晃动和偏移和子口损坏,避免了浇注过程中的钢水跑漏,在中管下降过程中,当底部中管砖与座砖发生挤压时,子口不易损坏。在运输过程中底部中管砖也不易发生偏移或子口损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管砖
本技术主要用于钢锭浇注,具体涉及一种中管砖。技术背景图1、图2是现有的中管砖的结构图。炼钢生产过程中,钢锭模在备模时,天 车吊挂着中注管下降,中管砖从上至下逐块依次套入中注管,由于中管砖全部为圆柱桶 型,最底的中管砖与安装在锭盘上的座砖接触面相对较小,同时中管砖与座砖子口接触 面为水平面和垂直面,抗外压能力较差,当中注管下降到达最底部中管砖附近时,因天 车吊挂的中注管易发生偏移或晃动,最底部的中管底砖极易发生倾斜或子口与安装在锭 盘上的座砖子口偏离,倾斜或子口偏离后,子口间产生缝隙,在浇注时发生钢水跑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加强最底部中管砖与安装在锭盘上座砖的稳合,增强底部中管砖子口的抗 外压能力,防止最底中管砖的倾斜、偏移和子口损坏,避免浇注过程中的钢水跑漏,本 技术提供一种中管砖。本技术包括砖体,砖体上设有孔,其特征是砖体的外形为锥台形,其中一 端的外径是230mm,另一端的外径是170mm,高度是250mm。本技术增大了底部中管砖与座砖的接触面,增强了底部中管砖子口的抗外 压能力,减少了中注管的晃动和偏移和子口损坏,避免了浇注过程中的钢水跑漏,在中 管下降过程中,当底部中管砖与座砖发生挤压时,子口不易损坏。在运输过程中底部中 管砖也不易发生偏移或子口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中管砖的结构图(轴向剖视)。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轴向剖视)。图中,1、砖体,2、凸棱,3、凹槽,4、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砖体1,砖体1上设有孔4,孔径是100mm, 砖体1的外形为锥台形,其中一端的外径是230_,另一端的外径是170_,高度是 250mm,砖体的一端设有凸棱2,另一端设有凹槽3。权利要求1. 一种中管砖,包括砖体,砖体上设有孔,其特征是砖体的外形为锥台形,其中一 端的外径是230mm,另一端的外径是170mm,高度是250mm。专利摘要一种中管砖,主要用于钢锭浇注,它包括砖体,砖体上设有孔,其特征是砖体的外形为锥台形,其中一端的外径是230mm,另一端的外径是170mm,高度是250mm。本技术增大了底部中管砖与座砖的接触面,增强了底部中管砖子口的抗外压能力,减少了中注管的晃动和偏移和子口损坏,避免了浇注过程中的钢水跑漏,在中管下降过程中,当底部中管砖与座砖发生挤压时,子口不易损坏。在运输过程中底部中管砖也不易发生偏移或子口损坏。文档编号B22D7/12GK201807707SQ20102055310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乔英芳, 刘洪 , 李学超, 杨利忠, 武春莲, 郝旭明, 陈新中 申请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管砖,包括砖体,砖体上设有孔,其特征是砖体的外形为锥台形,其中一端的外径是230mm,另一端的外径是170mm,高度是25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忠郝旭明李学超武春莲乔英芳刘洪陈新中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