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管磨机筒体转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7210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整体式管磨机筒体转胎,包括车架、行走装置、行走驱动装置、托轮总成和回转驱动装置;行走装置包括间隔成对设在车架右侧底部纵梁上的Ⅰ驱动车轮和Ⅱ驱动车轮、间隔成对设在车架左侧底部纵梁上的Ⅰ支持车轮和Ⅱ支持车轮,以及车轮对应的轮轴;行走驱动装置包括Ⅱ电机、Ⅳ减速器、带传动装置、Ⅲ减速器、链传动装置,托轮总成包括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支承在车架前横梁上的多个主动托轮、以及支承在后横梁上的多个随动托轮;回转驱动装置包括Ⅰ电机、Ⅰ减速器、Ⅱ减速器、传动轴;由于采用多个主动托轮和托轮支承方式,使得筒体的支承受力分布合理、支承点接触应力小、转动驱动力大,再加上多级减速,使筒体转动平稳、安全可靠,机动灵活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胎,尤其适用于对焊接好的管磨机筒体整体进行后续加工制造 的转胎装置。
技术介绍
管磨机筒体焊接为一个整体后,在对其进行隔窗板固定、入口门安装等后续装配 工序时,需要对筒体实施转动。由于筒体质量大(约100-200吨),对其进行转动极其困难。 现有的转胎设备具有移动灵活性差、转动驱动力小、转动安全性不好等不足;若采用吊车或 天车进行转动,更是存在对操作工技术要求高、安全可靠性差、效率低、费用高等缺陷。因此 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效率高、成本低、用于对焊接好的整体管磨机筒体进行后续 加工制造的转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效率高、成本低的整体式管磨机筒体转胎。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式管磨机筒体转胎,包括车架、设在车架底部的行走装置 和行走驱动装置,车架上设有托轮总成和驱动托轮总成的回转驱动装置;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间隔成对设在车架右侧底部纵梁上的I驱动车轮和II驱动车轮、 间隔成对设在车架左侧底部纵梁上的I支持车轮和II支持车轮,以及与车轮对应的轮轴;所述的行走驱动装置包括II电机、IV减速器、带传动装置、III减速器、链传动装置,其 中II电机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IV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IV减速器的输出轴经带传动装置 与III减速器输入轴相连,III减速器的输出轴经联轴器和链传动装置与II驱动车轮和I驱动 车轮的轮轴相连;所述的托轮总成包括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支承在车架前横梁上的多个主动托轮、以 及与多个主动托轮相对称设在车架后横梁上的多个随动托轮;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包括I电机、与I电机相连的I减速器,I减速器连接有II减速 器,II减速器经齿轮传动连接中传动轴,中传动轴的两端设有分别与多个主动托轮支承轴 相连接的传动轴。所述的车架为型钢相互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的多个主动托轮包括I主动托 轮、II主动托轮、III主动托轮和IV主动托轮;所述的多个随动托轮包括I随动托轮、II随动 托轮、III随动托轮和IV随动托轮。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多个主动托轮和多个从动托轮和多个托轮支承方式,并且多 个主动托轮与多个从动托均沿筒体的长度方向相对布设,使得筒体的支承受力分布合理、 支承点接触应力小、转动驱动力大,再加上多级减速,使筒体转动平稳、安全可靠;又由于装 设有双桥驱动的行走装置,则机动灵活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 I主动托轮;3-左传动轴;4- II主动托轮;5-中传动 轴;6- I电机;7- I减速器;8- II减速器;9-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11-III主动 托轮;12-右传动轴;13-IV主动托轮;14- I驱动车轮;15- II驱动车轮;16-链传动 装置;17-III减速器;18-带传动装置;19- II电机;20-IV减速器;21- I支持车轮 I ;22- II支持车轮;23- I随动托轮I ; 24- II随动托轮;25- III随动托轮;26- IV随动托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式管磨机筒体转胎,主要由车架1、行走装置、行走驱动装置、托轮总成、 回转驱动装置构成,车架1由型钢相互焊接成框架式结构,是其它装置和总成的安装基础。 行走装置和行走驱动装置设在车架1的底部,托轮总成和驱动托轮总成的回转驱动装置设 在车架1上。行走装置主要由2个I驱动车轮14、2个II驱动车轮15、2个I支持车轮21、 2个II支持车轮22以及其对应的轮轴组成,I驱动车轮14和II驱动车轮15间隔成对设在 车架1右侧底部的纵梁上、I支持车轮21和II支持车轮22间隔成对设在车架1左侧底部 的纵梁上。行走驱动装置包括II电机19、IV减速器20、带传动装置18、III减速器17、链传动 装置16,其中II电机19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IV减速器20的输入轴相连,IV减速器20的输 出轴经带传动装置18与III减速器17输入轴相连,III减速器17的输出轴经联轴器和链传动 装置16与II驱动车轮15和I驱动车轮14的轮轴相连。托轮总成包括分别通过轴承及轴 承座支承在车架1前横梁上的多个主动托轮、以及与多个主动托轮相对称设在车架1后横 梁上的多个随动托轮,可根据现场需要设定主动托轮和随动托轮的数量;附图中所示的托 轮总成主要包括I主动托轮2、II主动托轮4、ΙΙΙ主动托轮11、IV主动托轮13以及I随动托 轮23、II随动托轮M、III随动托轮25、IV随动托轮沈等8个托轮及其支承轴,它们分别通过 轴承及轴承座支承在车架1两根纵梁的上部。回转驱动装置主要由I电机6、I减速器7、 II减速器8、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9、中传动轴5、左传动轴3、右传动轴12等组成,I电机 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I减速器7的输入轴相连,I减速器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II减 速器8的输入轴相连,固定在II减速器8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10与固定在中间传动轴5上 从动齿轮9常啮合,中间传动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II主动托轮4和III主动托轮11 的支承轴相连,左传动轴3将I主动托轮2的支承轴与II主动托轮4的支承轴连接起来,右 传动轴12将III主动托轮11的支承轴与IV主动托轮13的支承轴连接起来。工作过程管磨机筒体由4个主动托轮和4个从动托轮支撑好后,若需要转动筒 体,则启动I电机6,其动力经I减速器7和II减速器8进行减速增扭后传递给主动齿轮 10,再经主动齿轮10传递给从动齿轮9,中传动轴5随从动齿轮9转动,将动力传递给II主 动托轮4和III主动托轮11,最后分别通过左传动轴3和右传动轴12传递给I主动托轮2和 IV主动托轮13,这4个主动托轮通过摩擦作用一起驱动筒体作相应方向的旋转。如果需要 整体移动,则只需启动II电机19,其动力经IV减速器20、带传动装置18、III减速器17进行减 速增扭后,并经链传动装置16传递给2个I驱动车轮14和2个II驱动车轮15的支承轴,通过2个I驱动车轮14、2个II驱动车轮15与地面的附着力带动整个筒体按所需方向移动。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式管磨机筒体转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架(1 )、设在车架(1)底部的行 走装置和行走驱动装置,车架(1)上设有托轮总成和驱动托轮总成的回转驱动装置;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间隔成对设在车架(1)右侧底部纵梁上的I驱动车轮(14)和II 驱动车轮(15)、间隔成对设在车架(1)左侧底部纵梁上的I支持车轮(21)和II支持车轮 (22),以及与车轮对应的轮轴;所述的行走驱动装置包括II电机(19)、IV减速器(20)、带传动装置(18)、III减速器 (17)、链传动装置(16),其中II电机(19)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IV减速器(20)的输入轴相 连,IV减速器(20)的输出轴经带传动装置(18)与III减速器(17)输入轴相连,III减速器(17) 的输出轴经联轴器和链传动装置(16)与II驱动车轮(15)和I驱动车轮(14)的轮轴相连;所述的托轮总成包括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支承在车架(1)前横梁上的多个主动托 轮、以及与多个主动托轮相对称设在车架(1)后横梁上的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式管磨机筒体转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架(1)、设在车架(1)底部的行走装置和行走驱动装置,车架(1)上设有托轮总成和驱动托轮总成的回转驱动装置;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间隔成对设在车架(1)右侧底部纵梁上的Ⅰ驱动车轮(14)和Ⅱ驱动车轮(15)、间隔成对设在车架(1)左侧底部纵梁上的Ⅰ支持车轮(21)和Ⅱ支持车轮(22),以及与车轮对应的轮轴;所述的行走驱动装置包括Ⅱ电机(19)、Ⅳ减速器(20)、带传动装置(18)、Ⅲ减速器(17)、链传动装置(16),其中:Ⅱ电机(19)的输出轴经联轴器与Ⅳ减速器(20)的输入轴相连,Ⅳ减速器(20)的输出轴经带传动装置(18)与Ⅲ减速器(17)输入轴相连,Ⅲ减速器(17)的输出轴经联轴器和链传动装置(16)与Ⅱ驱动车轮(15)和Ⅰ驱动车轮(14)的轮轴相连;所述的托轮总成包括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支承在车架(1)前横梁上的多个主动托轮、以及与多个主动托轮相对称设在车架(1)后横梁上的多个随动托轮;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包括Ⅰ电机(6)、与Ⅰ电机(6)相连的Ⅰ减速器(7),Ⅰ减速器(7)连接有Ⅱ减速器(8),Ⅱ减速器(8)经齿轮传动连接中传动轴(5),中传动轴(5)的两端设有分别与多个主动托轮支承轴相连接的传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民刘冬京王道强樊兴洲刘春侠彭婷婷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仕名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