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纤维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71946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碳纤维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抽油杆,由杆体和杆接头组成,杆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两端连接杆接头,杆接头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直接加工在杆体上,与杆体成为一体。主要的原材料有T300碳纤维-12K、环氧树脂、甲氢四基苯酐、促进剂、脱膜剂,采用拉挤工艺成型。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后,由于抽油杆耐腐蚀、不易断裂、重量轻,抽油机井的井下作业次数减少,延长了免修期,节省了井下作业费用和更换抽油杆的材料费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运输方便、安装速度快、省时省工,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业的采油设备和制造工艺,特别是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 杆及其制造方法,所加工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适于在各种抽油井上使用。
技术介绍
抽油杆是有杆泵采油关键部件之一,在有杆泵工作过程中,按照6 — 7次/分钟 的冲次计算,抽油杆每天上下往复运动高达约9300次左右。在这个往复运动过程中,抽 油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来自各种作用介质的作用力。产出液中的各种腐蚀介 质包括原油、水及水中溶解的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溶解盐类、砂、原油中析出的 蜡、水中析出的垢等,结果抽油杆因磨损与腐蚀而失效。此外,抽油杆本身在长期承受 交变载荷时也会发生疲劳断裂。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修井作业,而修井作业除引入修井开 销外,也损失了原油产量。随着我国各油田开采相继进人中后期,小泵深抽、大泵强采的采油工艺得到推 广应用,同时由于井液中矿化物含量高对钢制抽油杆具有明显的腐蚀作用。因此,目前 的D级抽油杆及超高强度抽油杆不具有防腐蚀性能,玻璃钢抽油杆因其疲劳强度低,易 断裂等不能满足具有腐蚀性井液、小泵深抽,大泵强采的采油工艺的需要,并且经常进 行井下作业,采油成本高。目前现场使用的抽油杆均用接箍进行连接。接箍直径较抽油 杆及杆接头直径大,所产生的接箍效应,使抽油阻力加大,抽油泵不充满系数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是提供一种新型碳纤维抽油杆及其 制造方法,提供一种耐腐蚀、强度高、不易断裂、质量轻,并解决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使 用面窄,作业不便等缺点的抽油杆,使其可不使用接箍进行连接,消除接箍效应,提高 抽油泵的充满系数,延长抽油机井的免修期,减少维修作业的次数,降低采油成本。本专利技术中的抽油杆,由杆体和杆接头组成,杆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两 端连接杆接头,杆接头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直接加工在杆体上,与杆体成为一 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主要的原材料有T300碳纤维一 12K、环氧树脂、甲氢四 基苯酐、促进剂、脱膜剂,采用拉挤工艺成型。其工艺流程如下a、排纱,将碳纤维丝放在纱架上,然后放丝。b、浸胶,通过纱架充分浸入,其中环氧树脂100份、甲氢四基苯酐80份、促进 剂2份、脱膜剂2-6份;C、预热,预热温度为50土 10°Cd、固化成型,固化成型分三区温控,第一区温度为135土10°C,第二区温度为 170土5°C,第三区温度为200土 10°C ;e、后固化,后固化区的温度为210土10°C ;f、牵引,由牵引机牵引到固化区;g、盘绕;经牵引盘绕到圆盘上。使用本专利技术后,由于抽油杆耐腐蚀、不易断裂、重量轻,抽油机井的井下作业 次数减少,延长了免修期,节省了井下作业费用和更换抽油杆的材料费用。采用本专利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运输方便、安装速度快、省时省工,安全可靠。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主要的原材料有T300碳纤维一 12K、环氧树脂、甲氢四 基苯酐、促进剂、脱膜剂,采用拉挤工艺成型。其工艺流程如下a、排纱,将碳纤维丝放在纱架上,然后放丝。b、浸胶,通过纱架充分浸入,其中环氧树脂100份、甲氢四基苯酐80份、促进 剂2份、脱膜剂2-6份;C、预热,预热温度为50土 10°Cd、固化成型,固化成型分三区温控,第一区温度为135土10°C,第二区温度为 170±5°C,第三区温度为200±10°C ;e、后固化,后固化区的温度为210±10°C;f、牵引,由牵引机牵引到固化区;g、盘绕;经牵引盘绕到圆盘上。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主要的原材料有T300碳纤 维一 12K、环氧树脂、甲氢四基苯酐、促进剂、脱膜剂,采用拉挤工艺成型;其工艺流 程如下a、排纱,将碳纤维丝放在纱架上,然后放丝;b、浸胶,通过纱架充分浸入,其中环氧树脂100份、甲氢四基苯酐80份、促进剂2 份、脱膜剂2-6份;C、预热,预热温度为50土 10°Cd、固化成型,固化成型分三区温控,第一区温度为135土10°C,第二区温度为 170土5°C,第三区温度为200土 10°C ;e、后固化,后固化区的温度为210土10°C ;f、牵引,由牵引机牵引到固化区;g、盘绕;经牵引盘绕到圆盘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中的抽油杆,由杆体和杆接头组成,杆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两端连接杆接头,杆接头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直接加工在杆体上,与杆体成为一体。主要的原材料有T300碳纤维-12K、环氧树脂、甲氢四基苯酐、促进剂、脱膜剂,采用拉挤工艺成型。使用本专利技术后,由于抽油杆耐腐蚀、不易断裂、重量轻,抽油机井的井下作业次数减少,延长了免修期,节省了井下作业费用和更换抽油杆的材料费用。采用本专利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运输方便、安装速度快、省时省工,安全可靠。文档编号B29C69/02GK102010573SQ20101054765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杜冲 申请人: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碳纤维抽油杆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的原材料有T300碳纤维-12K、环氧树脂、甲氢四基苯酐、促进剂、脱膜剂,采用拉挤工艺成型;其工艺流程如下:a、排纱,将碳纤维丝放在纱架上,然后放丝;b、浸胶,通过纱架充分浸入,其中环氧树脂100份、甲氢四基苯酐80份、促进剂2份、脱膜剂2-6份;c、预热,预热温度为50+10℃d、固化成型,固化成型分三区温控,第一区温度为135+10℃,第二区温度为170+5℃,第三区温度为200+10℃;e、后固化,后固化区的温度为210+10℃;f、牵引,由牵引机牵引到固化区;g、盘绕;经牵引盘绕到圆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冲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