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新型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2872 阅读:6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新型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包括依次级联连接的输入滤波器、DC-DC反激变换器、DC-AC全桥逆变电路,所述输入滤波器的前端连接有蓄电池,所述DC-AC全桥逆变电路上并联连接有续弧电路,所述DC-AC全桥逆变电路上串联有用于产生击穿高压气体放电灯两个电极的高压的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所述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包括正倍压电路和负倍压电路,所述正、负倍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双触点继电器连接,所述双触点继电器与升压电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与高压气体放电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是可以提升击穿电压值,保证一次点火成功率;二是提升了高压气体放电灯的使用寿命、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带新型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结构的电 子镇流器。
技术介绍
高压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包括高压点火电路与稳态电源供应电路,点火电路与 稳态电源供应电路一般可以采用串联与并联方式。稳态电源供应电路包括直流升压电路和 全桥逆变电路。点火电路的高压发生电路一般有单级升压电路、双级升压电路。串联的单级升压电路,如图1所示,此电路一般要求匝比很高,因高压线圈流过灯 电流,所用导线不能太细,这样会使高压变压器体积做的很大。并联的单级升压电路,如图2所示,可将高压侧线圈导线做的很细,但灯需要串联 另外的镇流电感,这样电子镇流器系统的体积也会很大。双级升压电路,如图3所示,在产生高压的同时,高压侧绕组起到电子镇流器电感 的作用,可降低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采用在前级反激变压器的副边加辅助绕组的办法,但增 加了反激变压器的体积和制作难度。为了能减小变压器体积,又能产生高压,现有点火电路采用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结 构,如图4所示。采用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的电子镇流器包括输入滤波器、反激变换器、续弧 电路、全桥逆变电路、倍压电路、串联结构点火电路,利用反激变换器输出级倍压整流电路, 只使用了一级升压变压器,可降低变压器的匝比,不会增加变压器的体积。但在对高压气体 放电灯每次进行高压点火时和启动过程中,都会使得灯管两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固定为阳 极,另一个电极固定为阴极,这样的高压点火电路结构和启动过程,会使得高压气体放电灯 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而且点火电路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电子镇流器的倍压串联式点火电路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 一种效率高、结构简凑的带新型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新型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包括依次级联连接的用于隔断 蓄电池与本装置之间的高频干扰的输入滤波器、用于把输入为蓄电池等级的直流电压升高 的DC-DC反激变换器、用于把高压直流电变换为高压方波电压的DC-AC全桥逆变电路,所述 输入滤波器的前端连接有蓄电池,所述DC-AC全桥逆变电路上并联连接有当高压气体放电 灯的两个电极被击穿时,短暂地为高压气体放电灯提供能量的续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DC-AC全桥逆变电路上串联有用于产生击穿高压气体放电灯两个电极的高压的正负倍压串 联点火电路;所述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包括正倍压电路和负倍压电路,所述正、负倍压电 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双触点继电器连接,所述双触点继电器与升压电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 与高压气体放电灯连接;所述正倍压电路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DC-DC反激变换器的输出 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及其次级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二极管的 阴极及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第四电容的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并一起连接到双触点继电器 上;所述负倍压电路包括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DC-DC反激变换器的次级 绕组的第一端及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及第 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及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 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六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并一起连接到双触点继电器上。进一步,所述升压电路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第一端与双触点继电器的输 出端相连,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点火电容器第一端及高压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一端相 连,所述点火电容器第二端接地,所述高压双向触发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点火变压器的低压 侧第一端相连,所述点火变压器的高压侧第一端与高压气体放电灯第一端相连,所述高压 气体放电灯的第二端与阻隔低频电容的第一端、压敏电阻的第一端、DC-AC全桥逆变电路的 第二电感相连,所述阻隔低频电容的第二端、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点火变压器的高压侧第 二端相连并一起连接到DC-AC全桥逆变电路的第三电感上。高压气体放电灯的启动过程从暂态至稳态共分为电压击穿、辉光放电、辉光转弧 光放电、弧光放电(稳态工作)等四个阶段,如图5所示具体状态过渡过程。暂态时间的长 短与辉光转弧光阶段供给灯管的功率大小有关,若于辉光转弧光期间加一较大的功率给灯 管,将使得灯管温度上升的速度加快,而缩短了高压气体放电灯的暂态时间,使灯管能较快 的进入稳态工作。启动期间,电子镇流器要经历高压击穿、电流接续、预热维弧3个阶段。高压启 动电路是高压气体放电灯能否瞬间点亮的基础。但辉光放电后惯性和滤波电路的延迟 使直流变换器和检测回路很难有较快的响应速度,所以电子镇流器里面要包含电流接续 (take-over)电路,它将电容预先储存的能量为灯提供一较大的瞬间电流,保证辉光到弧光 的可靠过渡。本专利技术对点火电容器共有两种充电方式当双触点继电器的“1 - 3”闭合时,通 过正倍压电路的输出端、双触点继电器、限流电阻对点火电容器进行充电,其极性为左正右 负;当双触点继电器的“2 - 3”闭合时,通过负倍压电路的输出端、双触点继电器、限流电阻 对点火电容器充电,其极性为左负右正。不管点火电容器的极性如何,只要其两端的电压达 到高压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崩溃电压后,便击穿导通,点火电容器通过点火变压器的低压侧 放电,同时把能量传递到高压侧。由点火变压器高压绕组、高压气体放电灯以及压敏电阻组 成闭环回路。当点火电容器的极性为左正右负时,则对应着高压气体放电灯的上面电极承 受正的高压,使得灯管击穿;当点火电容器的极性为左负右正时,则对应着高压气体放电灯 的下面电极承受正的高压,使得灯管击穿。续流阶段,电路的工作方式如下续流电路的第七电容器通过由第七二极管、第二 电阻、高压气体放电灯、DC-AC全桥逆变电路的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点火变压器高压侧以及 DC-AC全桥逆变电路中闭合的开关管组成的回路来使得高压气体放电灯达到维弧的功能。 在续流时,全桥电路中的四个开关管的闭合要与前面双触点继电器相配合。当高压气体放电灯进入辉光转弧光以及弧光放电阶段后,程序控制让全桥电路工 作在交替导通状态,这样就可以在灯管两端得到几百Hz的交流电,维持高压气体放电灯的 正常发光。本专利技术的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结构的高压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在没有增 加电路复杂程度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合理的电子元件和连接方式,容易地实现了提升点火 的电压值。本专利技术中使用正、负倍压电路、双触点继电器、高压双向触发二极管(SIDAC)的 优越性为在高压气体放电灯将要点火时,通过软件来随机选择双触点继电器的闭合方式 ("1 - 3闭合”或者“2 - 3闭合”),可以做到在高压气体放电灯整个寿命使用期限内,每次 点火的高压由两个电极均衡的来承担,这样有效地延长了灯管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是可以提升击穿电压值,保证一次点火成功率;二是提升 了高压气体放电灯的使用寿命、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高压气体放电灯与点火线圈高压侧相串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高压气体放电灯与点火线圈高压侧相并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高压气体放电灯的两级升压点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倍压串联式点火电路原理图。图5为高压气体放电灯从电极被击穿到恒功率稳态工作的暂态过渡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新型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结构的电子镇流器,包括依次级联连接的用于隔断蓄电池与本装置之间的高频干扰的输入滤波器、用于把输入为蓄电池等级的直流电压升高的DC-DC反激变换器、用于把高压直流电变换为高压方波电压的DC-AC全桥逆变电路,所述输入滤波器的前端连接有蓄电池,所述DC-AC全桥逆变电路上并联连接有当高压气体放电灯的两个电极被击穿时,短暂地为高压气体放电灯提供能量的续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全桥逆变电路上串联有用于产生击穿高压气体放电灯两个电极的高压的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所述正负倍压串联点火电路包括正倍压电路和负倍压电路,所述正、负倍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双触点继电器连接,所述双触点继电器与升压电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与高压气体放电灯连接;  所述正倍压电路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DC-DC反激变换器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及其次级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及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并一起连接到双触点继电器上;  所述负倍压电路包括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DC-DC反激变换器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及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及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及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六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并一起连接到双触点继电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军张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