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鹰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加压锁定型颈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44900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加压锁定型颈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包括主板1、辅板2、锁板螺钉3、内螺钉4、外螺钉5,所述的主板1头部设置内螺钉孔,主板1体部设置锁板螺钉孔,所述的辅板2头部设置内螺钉孔,辅板1体部设置锁板螺钉孔,所述的主板1与辅板2通过体部相互重叠连接,所述的外螺钉5内设置与内螺钉4相配合的内螺纹。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钉板和辅助“锁定”的结构设计模式,组合式加压锁定结构实现了内固定的多重功能,包括预置外螺钉、配套多节段撑开装置、钢板复合体长度调节、加压和全锁定功能为一体。通过改变钢板设计结构优化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和强化内固定效果,以提高内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骨科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实现骨折复位固定, 尤其适合于颈椎前路矫形固定并具有防止固定钉松动的组合加压锁定型颈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颈椎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仍然 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设计方面,现有的钢板设计几乎来源于国外,其主要设计为板和钉结 构,附加有锁定装置,如挡板、挤压螺钉、膨胀环等。而这些装置的目地是防止螺钉退出和增 强整体固定效果。尽管如此,临床应用中仍有内固定松动拔出致内固定失败的报告。此外现 有设计的钢板无加压功能,有损于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效果。其次在手术方面,现有的钢板固 定通常需要在固定节段(椎体)以外的椎体置入撑开器,这必然扩大创口,显露更多节段, 导致加大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同时先置入钢板可能因为视野遮挡而造成螺钉孔定位偏 差。现有钢板固定置入的顺序是先放置钢板,再打孔置入螺钉,最后实施“锁定”。这种顺序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钢板长度选择和螺钉定位定向的偏差,偏差的结果是内固定有效性和安 全性受到影响。另一种情况,假如撑开钉置于被固定的节段,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第一,现有 器械可能影响手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鹰
申请(专利权)人:熊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