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合金Al-Cu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43013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l合金Al-Cu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方法:步骤1.工件焊前处理,将加工成型后的铝合金部件表面经过机械加工,并在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去除油污等杂质;步骤2.中间层制备,首先在铝合金表面采用电镀方式预置厚度为3-10μm的Cu镀层;步骤3.将待连接工件组按要求的接头方式放置到钎焊炉中,并在试样上方施加配重块,配重块重量需要跟据钎焊接头面积来确定,一般以提供连接面0.02MPa压力的重量为准则;加热工件至550~560℃温区内,进行保温1~10min;关闭加热,试样随炉冷却至200℃以下取出试样,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即完成连接;连接环境要求:真空度≥4×10-3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精密器件的连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Al合金Al-Cu瞬 间液相扩散连接方法,属于扩散连接

技术介绍
随着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及技战术指标的提高,铝合金薄壁复杂构件在军工行业应 用越来越广泛。X波段行列馈、高效液冷模块等铝合金薄壁复杂构件采用钎焊成型时存在 一定的问题,钎焊时圆角R不易控制,局部钎料易部分堵塞液冷流道或流淌在微波构件内 腔表面,降低构件性能指标,影响构件成品率。针对以上搭接结构类薄壁复杂构件采用扩散焊接成型时,液相扩散焊接液相量很 少,不会堵塞流道或影响内腔表面质量,圆角R基本不存在,薄壁复杂构件材料可选6061、 6063、3A21铝合金。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方法,通过液相的作用使扩散加速,液相中降低熔点 的元素迅速向基体扩散,使得结合界面化学成分明显改变,相平衡中的液相减少,导致在一 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结合界面实现等温凝固,经过等温凝固、固相成分均勻化,最后得到 与母材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勻一致的接头并获得连续的接合面组织,属于一种新型的精密扩 散连接技术。液相扩散焊接中液相形成的方法、相关的连接工艺规范和形成的中间反应产物直 接决定着构件的连接性能及形位公差,目前的已有技术中连接性能及形位公差均不是非常 理想,通过新的工艺技术希望能提高连接性能、减少连接变形、控制焊缝圆角,从而大力推 动其在铝合金精密构件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铝合金精密构件焊接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综合性能好、钎缝组织致密(焊合率可达到90%以上)、连接强度高,连接温度低、残余应力小、连接变形小、圆 角尺寸小的。技术方案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工件焊前处理,将加工成型后的铝合金部件表面经过机械加工,并在丙酮中进 行超声清洗去除油污等杂质;步骤2.中间层制备,首先在铝合金表面采用电镀方式预置厚度为3-10 μ m的Cu镀层;步骤3.将待连接工件组按照要求的接头方式放置到钎焊炉中,并在试样上方施加配 重块,以实现连接过程中表面的可物理接触,配重块重量需要跟据钎焊接头面积来确定,以提供连接面0. 02MPa压力的重量为准;加热工件至550 560°C温区内,进行保温1 IOmin ;关闭加热,试样随炉冷却至200°C以下取出试样,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即完成连 接;上述过程所述连接环境的具体要求为真空度彡4X IO-3Pa0所述的步骤2中Cu镀层的厚度为5 μ m。所述的步骤3中加热工件温度为552°C。所述的步骤3中的焊接保温时间为5min。所述的焊接真空度为3X 10_3Pa。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中间层采用电镀形式施加,中间层厚度均勻,避免了手工涂抹钎料的不均 勻缺点,焊接成型美观。连接过程中压力极小,连接温度较低,母材变形极小,焊接精度高, 适合于高精度构件的连接。形成的中间反应物为Al-Cu共晶,焊缝连接强度高,综合性能良 好。该方法适用的接头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对接、搭接、T型接头等任意形式。可以达到的 性能指标接头钎透率(焊合率)^ 90% ;接头抗剪强度》SOMpa ;圆角尺寸R<0. 1mm。附图说明图1是6063铝合金Al-Cu共晶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器件照片; 图2是6063铝合金Al-Cu共晶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焊缝组织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铝合金的连接采用炉中钎焊,其核心技术为采用Cu作为中间层,利用扩散 形成的Al-Cu 二元共晶体作为液相来填充焊缝。本专利技术中是将中间层Cu放置在待连接材 料连接表面之间;在刚超过Al-Cu共晶的温度(548°C)下加热保温,中间层及母材元素相 互扩散,由于达到Al-Cu 二元共晶浓度而液化,从而形成一层薄的液相中间层;液体填充待 连接材料表面之间的空间,随着溶质原子向母材中继续扩散,发生等温凝固;等温凝固结束 后,没有残留液相存在的痕迹,形成了和母材成分基本相似的连接接头。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1.工件焊前处理,将加工成型后的铝合金部件表面经过机械加工,并在丙酮中进 行超声清洗去除油污等杂质。步骤2.中间层制备,首先在铝合金表面采用电镀方式预置厚度为3-10 μ m的Cu镀层。步骤3.将待连接工件组按照要求的接头方式放置到钎焊炉中,并在试样上方施 加配重块,以实现连接过程中表面的可物理接触,配重块重量需要跟据钎焊接头面积来确 定,一般以提供连接面0. 02MPa压力的重量为准则。加热工件至550 560°C温区内(任意 温度),进行保温1 lOmin。关闭加热,试样随炉冷却至200°C以下取出试样,在空气中冷 却至室温,即完成连接。本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环境的具体要求为真空度》4X IO-3Pa0下面以采用Al-Cu 二元共晶作为瞬时液相焊接6063铝合金器件为例,结合附图 1 2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6063铝合金构件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将预焊器件的部件先镀铜,镀层厚度在5 μ m,焊接温度552°C,焊接真空度3X10_3Pa, 压力0. 02MPa,焊接保温时间5min。产品照片如图1所示,产品焊缝组织照片如图2所示, 器件尺寸及钎缝圆角检测均满足要求。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它们并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 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 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工件焊前处理,将加工成型后的铝合金部件表面经过机械加工,并在丙酮中进 行超声清洗去除油污等杂质;步骤2.中间层制备,首先在铝合金表面采用电镀方式预置厚度为3-10 μ m的Cu镀层;步骤3.将待连接工件组按照要求的接头方式放置到钎焊炉中,并在试样上方施加配 重块,以实现连接过程中表面的可物理接触,配重块重量需要跟据钎焊接头面积来确定,一 般以提供连接面0. 02MPa压力的重量为准则;加热工件至550 560°C温区内,进行保温 1 IOmin ;关闭加热,试样随炉冷却至200°C以下取出试样,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即完成 连接;上述过程所述连接环境的具体要求为真空度≥4X IO-3Pa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步骤2中Cu镀层的厚度为5 μ 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步骤3中加热工件温度为552°C。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步骤3中的焊接保温时间为5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焊接真空度为3X10_3Pa。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步骤1.工件焊前处理,将加工成型后的铝合金部件表面经过机械加工,并在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去除油污等杂质;步骤2.中间层制备,首先在铝合金表面采用电镀方式预置厚度为3-10μm的Cu镀层;步骤3.将待连接工件组按要求的接头方式放置到钎焊炉中,并在试样上方施加配重块,配重块重量需要跟据钎焊接头面积来确定,一般以提供连接面0.02MPa压力的重量为准则;加热工件至550~560℃温区内,进行保温1~10min;关闭加热,试样随炉冷却至200℃以下取出试样,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即完成连接;连接环境要求真空度≥4×10-3Pa。文档编号B23K1/008GK102000896SQ201010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Al合金Al-Cu瞬间液相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工件焊前处理,将加工成型后的铝合金部件表面经过机械加工,并在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去除油污等杂质;步骤2.中间层制备,首先在铝合金表面采用电镀方式预置厚度为3-10μm 的Cu镀层;步骤3.将待连接工件组按照要求的接头方式放置到钎焊炉中,并在试样上方施加配重块,以实现连接过程中表面的可物理接触,配重块重量需要跟据钎焊接头面积来确定,一般以提供连接面0.02MPa压力的重量为准则;加热工件至550~560℃温区内,进行保温1~10min;关闭加热,试样随炉冷却至200℃以下取出试样,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即完成连接;上述过程所述连接环境的具体要求为:真空度≥4×10↑[-3]P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展鹰曹慧丽冯杏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